趙根運
(泗水縣人民醫院,山東濟寧 273200)
真菌性外耳道炎屬于一種真菌感染性疾病,是一種由真菌感染耳道之后引起的不同程度外耳道皮膚以及周圍皮下組織彌漫性炎癥反應[1]。現如今發現該疾病的影響因素主要為機體自身免疫功能低下、全身或局部長期使用大劑量抗生素等,由于外耳道深部的環境比較潮濕溫暖,所以為真菌繁殖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目前我國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疾病的患者越來越多,真菌性外耳道炎已屬于最常見的外耳道疾病之一[2]。一般來說,真菌性外耳道炎主要在夜間發作,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學習、工作。目前臨床主要通過局部藥物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其中比較常見的藥物為硼酸酒精滴耳液、抗真菌藥物等,但是整體效果不高,疾病容易反復發作,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更加有效的治療方式。本研究針對196 例真菌性外耳道炎病例的治療效果進行分析,結果如下。
選取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泗水縣人民醫院收治的196 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98 例。觀察組男性50 例,女性48 例;年齡28 ~58 歲,平均年齡(45.63±1.42) 歲。對照組男性50 例,女性48 例;年齡29 ~59 歲,平均年齡(45.64±1.44)歲,患者在年齡、性別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過泗水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疾病癥狀符合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臨床診斷標準[3];②三個月以上沒有使用或者服用其他抗菌藥物進行治療。排除標準:①具有鼓膜穿孔癥狀的患者;②患有外耳道其他疾病的患者;③具有中耳膽脂瘤、慢性中耳炎等中耳疾病或者接受過耳部手術的患者;④近期使用過其他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⑤對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藥物過敏的患者;⑥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或者需要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及糖皮質激素的患者;⑦患有惡性腫瘤、造血系統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患者;⑧患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的患者;⑨哺乳期或者妊娠期的患者;⑩具有精神疾病或精神病史,以及影響研究進程的遺傳性疾病患者。
對照組患者主要通過復方酮康唑軟膏進行治療,首先利用生理鹽水對外耳道進行沖洗,隨后再涂抹復方酮康唑軟膏(上海朝暉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0246,規格:10 mg ∶0.5 mg,)在外耳道上,1 次/d。觀察組主要通過復方酮康唑軟膏、碳酸氫鈉聯合治療,首先利用5%碳酸氫鈉注射液[回音必集團(江西)東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16061524,規格:250 mL∶12.5 g]進行耳浴,1次/d,15 min/次。隨后再通過生理鹽水沖洗外耳道,利用復方酮康唑軟膏涂抹外耳道,使用方法與對照組相同。所有患者的治療時間均為2 周。
觀察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頭暈、皮膚瘙癢、面紅等不良反應發生率,治療前后耳痛、聽力下降、鼓膜充血、鼓膜穿孔、黏液性分泌物等癥狀積分。其中治療效果主要通過顯效、有效和無效進行表達。顯效為患者的所有臨床癥狀均消失,外耳道沒有充血和糜爛的情況,經過真菌鏡檢和培養之后呈現陰性。有效為患者的臨床癥狀以及體征有所緩解,但是經過真菌鏡檢或者培養之后仍然呈現陽性。無效為患者的臨床癥狀沒有改善,經過真菌鏡檢以及培養之后呈現陽性。癥狀積分越低,表明療效越明顯。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觀察組患者的頭暈、皮膚瘙癢、面紅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兩組治療前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耳痛、聽力下降、鼓膜充血、鼓膜穿孔、黏液性分泌物等癥狀積分均優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癥狀積分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表4。
在臨床上真菌性外耳道炎屬于一種比較常見的外耳道感染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都以單側外耳道發病為主要特點,雙側同時發病的人數比較少,其中比較主要的臨床癥狀為耳悶脹感、耳癢,疾病發展嚴重的話甚至還會出現外耳道腫脹、外耳道溢液、流膿和耳痛癥狀,還有一部分患者會出現耳內奇癢無比情況。以上所涉及到的臨床癥狀主要在夜間發作,嚴重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身體健康。隨著疾病的進一步發展,耳道內的菌絲脫落會形成痂皮,時間長的話會直接堵塞外耳道,還有的患者會形成一部分霉苔薄膜或粉絲覆蓋于鼓膜表面,這樣就會出現聽力下降和耳鳴的情況,如果不及時治療和處理,就會導致鼓膜穿孔從而引發中耳炎。相關調查研究表明[4],真菌性外耳道的發病時間大部分在夏季,而且我國南方潮濕地區的發病率要高于北方干燥地區,主要的發病因素為真菌,發病原因是由于外耳道的PH 值以及身體的抵抗力比較低,所以無法抵抗外界侵入的相關細菌和病毒,另外還有一部分患者長期大量使用的廣譜抗生素滴耳液也會破壞外耳道的環境,從而引發真菌性外耳道炎。此外,如果夏季人們游泳時間過長的話,也會導致外耳道環境潮濕,從而引發真菌性外耳道炎疾病。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癥狀積分比較(,分)
組別 n 耳痛 聽力下降 鼓膜充血 鼓膜穿孔 黏液性分泌物觀察組 98 2.2±0.5 2.2±0.4 1.8±0.5 2.3±0.7 1.8±0.7對照組 98 2.3±0.3 2.3±0.5 1.9±0.4 2.4±0.6 1.9±0.8 t 1.268 1.546 1.546 1.074 0.931 P 0.020 0.012 0.012 0.028 0.035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積分比較(,分)

表4 兩組患者治療后癥狀積分比較(,分)
組別 n 耳痛 聽力下降 鼓膜充血 鼓膜穿孔 黏液性分泌物觀察組 98 0.5±0.2 0.5±0.2 0.4±0.2 0.6±0.3 0.4±0.2對照組 98 0.9±0.3 0.9±0.4 0.8±0.4 1.1±0.5 0.8±0.3 t 10.983 8.854 8.854 8.489 10.983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要想進一步控制真菌性外耳道炎的發生,人們需要定期到醫院檢查耳部,如果發現耳部存在著一些污物就必須及時清洗。針對一些已經患有真菌性外耳道炎疾病的患者來說,首先可以通過雙氧水以及生理鹽水來清洗外耳道的痂殼、真菌團塊,隨后再涂抹抗真菌軟膏來進行治療。但是由于患者往往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而不能規律用藥或嚴格按照療程進行治療,就易導致該疾病反復發作,久治不愈[5]。針對這種情況必須要囑咐患者盡早治療,并嚴格按照醫囑來用藥。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復方酮康唑軟膏聯合碳酸氫鈉的治療效果好于單純復方酮康唑軟膏用藥。其中復方酮康唑軟膏主要由酮康唑、硫酸新霉素以及丙酸氯倍他索組成,酮康唑屬于一種吡咯類抗真菌藥,對于糠秕孢子菌屬、皮真菌、念珠菌屬、球擬酵母菌屬、隱球菌屬、等酵母菌、雙相真菌都具有較強的殺菌抑菌作用。但是針對毛霉菌屬、曲霉菌、申可孢子絲菌就沒有較好的療效[6]。酮康唑在抗菌殺菌的過程當中,主要能夠對真菌細胞色素P450 的活性進行干擾,從而抑制真菌細胞膜上的麥角固醇生物合成。而硫酸新霉素就屬于一種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能夠有效地發揮降低局部炎癥反應的作用[7]。丙酸氯倍他索屬于一種局部外用的糖皮質激素藥物,也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止癢和收縮毛細血管,也有利于抑制細胞的有絲分裂,該種藥物的效果發揮時間比較短,所以臨床運用的效果也比較高。碳酸氫鈉屬于一種堿性溶液,能夠有效地改變外耳道的局部環境,同時能夠抑制真菌的生長和繁殖[8]。通過復方酮康唑軟膏、碳酸氫鈉聯合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能夠有效發揮藥物的作用,因此也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治療前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耳痛、聽力下降、鼓膜充血、鼓膜穿孔、黏液性分泌物等癥狀積分均優于治療前,且治療后觀察組癥狀積分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說明復方酮康唑軟膏聯合碳酸氫鈉的療效更顯著,同時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復方酮康唑軟膏、碳酸氫鈉聯合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具有較高的臨床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和應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