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國芳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杭州 310003)
心力衰竭是一種因心臟收縮與舒張功能障礙而引發的系列性障礙綜合癥[1],臨床癥狀表現主要有呼吸困難、心源性休克等,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較大的威脅。所以,針對心力衰竭患者的病癥情況,為其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尤為必要。由于心力衰竭與心臟舒張功能、收縮功能等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在疾病治療期間,為患者服用合理降壓藥物能取得較好效果[2]。依那普利作為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能夠改善心肌的收縮力。施慧達作為拮抗劑,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平滑肌,提高其舒張水平,進一步改善血流動力學。無論是依那普利還是施慧達,對于心力衰竭都能夠起到相應的效果[3]。為提高臨床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聯合藥物治療方式逐漸應用于臨床。為明確依那普利聯合施慧達在心力衰竭中的效果,本研究通過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收治的72 例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2019 年6 月至12月收治的72 例心力衰竭患者進行研究,按奇偶數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6例。對照組行單純依那普利治療,觀察組行依那普利聯合施慧達治療。對照組男性20 例,女性16 例;年齡52 ~76 歲,平均年齡(64.25±1.35)歲;肺源性心臟病15 例,高血壓心臟病11 例,風濕性心臟病10 例。觀察組男性19 例,女性17 例;年齡51 ~77 歲,平均年齡(64.37±2.63)歲;肺源性心臟病14 例,高血壓心臟病13 例,風濕性心臟病9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均確診心力衰竭;②均接受藥物治療;③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在家屬陪同下主動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嚴重內分泌系統疾病的對象;②精神障礙、認知障礙、行為障礙的對象;③相關藥物過敏的對象;④資料不全或是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對象。
對照組行單純依那普利治療。給予患者口服依那普利(揚子江藥業集團江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6567,規格:10 mg)治療,10 mg/次,1 次/d。觀察患者用藥后的身體反應狀態,可依據實際情況增減藥量,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20 mg。觀察組行依那普利聯合施慧達治療。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患者口服施慧達[施慧達藥業集團(吉林)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1083,規格:2.5 mg]治療,5 mg/次,1 次/d。觀察患者用藥后的身體反應狀態,可依據實際情況增減藥量,每日最大劑量不超過10 mg。
兩組藥物治療療程均為2 個月。
觀察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的變化情況,評價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內徑(LVEDD)、左室收縮末內徑(LVESD)相關指標變化情況。對比分析兩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評價指標包括腹瀉、皮疹和嘔吐。觀察兩組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情況,評價指標包括軀體、心理、社會、物質生活四項內容,最低分0 分,各項25 分,總分100 分。分數越低,生活質量越差。觀察兩組治療效果,治療效果評估標準:①顯效為心功能指標恢復正常,無不良反應,生活質量高;②有效為心功能指標恢復基本正常,不良反應少,生活質量一般;③無效為心功能指標異常,不良反應嚴重,生活質量差。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治療后,觀察組心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均優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治療后,觀察組不良反應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不良反應率比較[例(%)]
治療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治療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LVEF(%) LVEDD(mm) LVESD(mm) LVEF(%) LVEDD(mm) LVESD(mm)觀察組 36 37.34±3.56 63.53±3.48 52.64±3.68 50.44±3.27 50.34±2.47 40.15±2.45對照組 36 37.29±3.42 63.47±3.29 52.74±3.86 41.26±3.86 58.46±2.63 47.35±2.35 t 0.834 0.571 0.628 11.538 9.571 7.638 P 0.267 0.369 0.453 0.000 0.002 0.029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軀體 心理 社會 物質生活 總評分觀察組 36 24.12±0.24 23.26±0.34 23.35±0.29 24.06±0.19 94.79±1.06對照組 36 20.23±0.39 19.52±0.27 20.23±0.37 20.19±0.28 80.17±1.31 t 9.845 8.463 6.562 10.284 12.609 P 0.002 0.019 0.037 0.001 0.000
目前,心力衰竭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依那普利是比較常用的藥物,聯合施慧達能提高治療效果。楊宏國等[4]研究顯示,依那普利聯合美托洛爾的用藥治療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心理衰竭的治療效果。心力衰竭患者在疾病進展期間,心臟射血功能出現損傷,從而引發以體循環經脈系統淤血為主要表現的系列性綜合病癥。患者的心肌受到損傷,交感神經系統興奮性出現大幅度增高的現象,長期激活會導致心功能進一步惡化,加重患者的病情[5]。基于此,在對心力衰竭患者實施藥物治療時,應針對患者神經內分泌情況,抑制分泌水平,對心肌重構進行阻斷。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并未出現腹瀉與皮疹的現象,僅有1 例患者出現嘔吐;對照組患則有2 例患者出現腹瀉,1 例患者出現皮疹,3 例患者出現嘔吐。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2.78%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6.67%。結果表明,觀察組的用藥安全性高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用藥中增加的施慧達,能夠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有效聯用,可以相互發揮藥物作用,起到控制血壓、改善心臟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7.22%高于對照組83.33%,觀察組的生活質量總分(94.79±1.06)分高于對照組(80.17±1.31)分。同時,在單項的軀體評分、心理評分、社會評分與物質生活評分,觀察組分數均優于對照組。本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用藥治療的效果優于對照組,這與張曉琴等[6]研究結果一致。張曉琴與本次研究的不同之處體現為并未對患者進行對比分析,而是對所有患者均實施依那普利聯合施慧達治療,且觀察指標是從治療前與治療后對比的方式展開。張曉琴研究結果與本次研究的相同處為,將心力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患者實施依那普利聯合施慧達藥物,從生活質量角度證實聯合藥物對于心力衰竭的效果。依那普利屬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其藥理作用體現為,在進入體內水解后,會抑制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形成與卡托普利相類似的降壓作用。在降低患者血壓的過程中,其能夠使患者的心肌保持相應收縮力,且不會對心輸出量產生影響。此外,依那普利可以降低患者外周血管的阻力,使患者心臟的前負荷、后負荷不斷減輕,從而達到改善心功能的作用。施慧達屬于鈣通道阻滯劑,該藥物的藥理作用體現為,在進入機體后,可極大程度上阻斷血管平滑肌細胞外鈣離子進入組織內,從而舒張血管平滑肌,控制血壓并使其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將依那普利與施慧達聯合應用后,能夠對血管緊張素系統活性起到抑制性的作用。由此,對血管緊張素Ⅱ生成起到阻斷作用,實現對左室舒張功能的改善。在治療心力衰竭疾病過程中,依那普利聯合施慧達藥物治療能夠有效抑制細胞的增生,對心肌細胞內鈣離子的內流產生阻斷性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肌的耗氧量,使患者的心衰癥狀得到有效的緩解,促使患者呼吸通暢,避免心肌細胞發生死亡。在疾病治療期間,醫生需要對患者病癥進行分析,掌握患者的疾病進展、輕重及治療需求情況,從患者實際情況出發,為患者制定合理的用藥方案,以提高臨床心力衰竭的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用藥治療方法相比,觀察組的依那普利聯合施慧達治療方式,更加具有針對性,且安全性相對較高[7]。因而,依那普利聯合施慧達能夠取得更好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心力衰竭治療中對患者實施依那普利聯合施慧達[8]能夠有效促使患者心功能指標恢復正常,減少治療不良反應,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提高心力衰竭疾病的臨床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