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州市
真心實意幫扶 助力脫貧小康

近年來,達州市林業局在全力做好全市林業生態扶貧的同時,把部門幫扶作為全局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抓手,完善工作機制,壓實幫扶責任,加大項目、資金扶持和干部結對幫扶力度,增強幫扶成效,把部門幫扶工作做細做實,確保幫扶村如期脫貧,不斷鞏固脫貧成果。
宣漢縣馬渡關鎮浪洋村作為市林業局首個聯系幫扶村,該局先后下派兩人擔任“第一書記”、2人駐村人員,對105戶貧困戶實行“一對一”“二對一”干部結對機制,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定期到幫扶村調研和聽取駐村工作隊匯報,及時解決問題。先后爭取和投入資金184.5萬元,發展皺皮木瓜、臘梅等產業項目450畝,實施境內道路全面綠化,建設鄉村美麗風景線,確保了浪洋村2017年如期脫貧退出和成果鞏固。
為加大深度貧困村幫扶力量,2018年5月起該局又增掛宣漢縣茶河鎮國山村,先后派出3個工作組,摸清深度貧困原因,制定幫扶方案,派駐3人扶貧工作隊。爭取和投入資金近120萬元,硬化社道4.8公里,新建飲水處9處,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組建國燕種植專業合作社,建立國山村網絡銷售平臺,捐贈化肥7000公斤,幫助發展青脆李、黃花等1000余畝。2019年,該村118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摘帽”。
(魏 坤/文圖)
汶川縣
愛心傳遞 扶孤助學

為助力脫貧攻堅,8月26日,省林草綜合幫扶工作隊隊員陳淵同志帶著妻子、同學、同事的愛心,向喜德縣沙馬拉達鄉馬步村一戶7名孤兒捐贈扶孤助學善款11650元。
據了解,該貧困戶共有7名孤兒,生活主要靠親朋和鄰居接濟以及部分兄妹享受的孤兒補貼幫襯。陳淵同志了解情況后,暑假期間冒著酷暑,帶著妻子和孩子,提著油米和糖果看望沙馬什呷等7兄妹,隨后夫妻二人分別向同學、同事發出邀請捐款,共籌集扶孤助學善款11650元,并表示將長期關注和幫助這7名孤兒,讓其感受溫暖,度過難關。
在座談時,陳淵同志細心了解了這7名孤兒的生活和學習狀況,鼓勵他們要建立信心,努力學習,戰勝困難,用知識改變命運。懇請當地干部和鄰居平時多給予關心和幫助,讓他們在大家的關心關愛中成長成才。
(吳 奎/文圖)
敘永縣
多措施推進涉林扶貧項目建設
一是建立領導包片聯系工作機制。由局領導班子成員帶隊組成4個包片聯系工作組,包鄉鎮,包項目,定期深入基層開展督促指導工作,會同項目鄉鎮及時解決扶貧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二是組建工作專班。實行一個項目一套人馬,抽調技術人員蹲點聯系項目鄉鎮,對項目實施方案編制、財政評審、建設業主確定、項目施工實行全過程監督指導,保證項目建設質量。三是推行項目建設清單制。落實項目建設主體責任,實行項目工期倒排和臺賬管理,每月清單推進;項目建設攻堅期實行一周一上報,一月一通報。定期召開扶貧項目建設推進會議,明確項目建設標準和要求,對項目建設進度進行通報。
(劉昌榮/文)
美姑縣
林草綜合幫扶分隊召開2020年工作座談會
8月8日,林草系統派駐美姑綜合幫扶分隊召開了2020年工作座談會。
會議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美姑作為最后一批脫貧摘帽縣,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這是一場硬仗,我們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決不能放松、不能大意,要以更大的決心、更大的努力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為如期實現脫貧貢獻自己的力量,同時作為林業人要積極參與到當前森林防滅火專項整治工作中。

會議要求,美姑縣林草綜合幫扶分隊要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縣綜合幫扶工作隊的統一指揮下,充分發揮林業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咬緊牙關、頑強奮斗,堅決克服各種困難,堅決干好本職工作,堅決奪取美姑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
(羅力嘉/文圖)
青神縣
發展多元化林產業 助力貧困村脫貧

青神縣林業和園林局等部門因勢利導,大力發展多元化林產業,助力該縣天池村脫貧致富。
竹林種植業。與造紙企業簽訂竹原料購銷合同,保障林農的基本收益。先后興建灌溉蓄水池60口、提灌站1座,生產與交通并用道路25公里。通過送竹苗、肥料和種植技術,在全村發展竹林10000多畝,每年每畝可帶來收入1000余元。
經濟林產業。市、縣聯手,整合項目資金,通過動員發動、免費送種苗、邀請專家開展培訓,在全村種植桃、李等經濟林1200余畝,進行綠色無公害化管理。現已進入盛產期,每畝每年可產果 800公斤,可實現經濟收入 2000元。
林下養殖業。引導村民利用林下空間,開展林下生態養雞養殖。因竹林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實現養雞戶人均增收4000余元。
生態旅游業。打造“竹里螢光”旅游業,聘請螢火蟲研專家制定螢火蟲產業發展規劃。開展環境整治和景觀打造,保護螢火蟲棲息地生態,做好螢火蟲觀賞季秩序維護。每年春末,天池村的螢火蟲均會成為網紅打卡地,有村民在家門口賣炸土豆就收入近萬元。
(林萬平/文圖)
宜賓市
強化生態扶貧保障
一是人員保障。實施生態護林員政策,向上爭取生態護林員補助資金1543萬元,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就地轉為生態護林員。目前,已落實生態護林員公益崗位2977個,帶動1.1萬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二是機制保障。推行由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承擔營造林任務的生態建設扶貧新機制,組建脫貧攻堅造林合作社33個、社員總數809人、其中貧困社員591人;造林合作社承接造林綠化任務1.47萬余畝,獲得勞務收入422.73余萬元,其中:貧困社員人均收入4585元。
三是資金保障。組織銀行金融機構推出“惠林貸”擔保風險基金等金融產品,緩解林業新型經營主體實施生態扶貧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今年上半年共推薦25筆、推薦貸款1850萬元,已放款22筆、1768萬元。目前結余32筆、2958萬元。
( 郭 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