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英特爾第11代酷睿(移動)平臺的量產,英偉達也準備了全新的GeForce MX450參與助攻,它們的結合可以將輕薄本的CPU單核性能和3D性能推向一個新的高峰。上期雜志CFan簡單分析了第11代酷睿的性能表現,本文我們就將目標鎖定在它的最佳搭檔,聊一聊MX450獨顯的性能和選購建議。
被核顯逼到墻角的獨顯
在輕薄本領域,英偉達旗下的GeForce MX系列幾乎一統獨顯江湖(圖1),也是讓輕薄本可以流暢駕馭《英雄聯盟》、《守望先鋒》級別游戲的基本保障。然而,隨著英特爾為酷睿處理器準備了銳炬核顯,AMD推出集成Vega核顯的移動銳龍之后,GeForce MX系列獨顯的市場地位便岌岌可危了。
以我們熟悉的GeForce 940MX(包括MX130,二者互為馬甲關系)為例,它門在與第10代酷睿i5-1035G7/i7-1065G7集成的銳炬Plus 64的較量中討不到半點便宜。哪怕是GeForce MX150(包括MX250,二者互為馬甲關系),也無法和銳龍7 4800U集成的Vega 8核顯拉開太大的差距。
英特爾第11代酷睿更厲害,其GPU已經換裝Iris Xe Graphics(圖2),擁有80組或96組EU單元(下文簡稱銳炬Xe 80或銳炬Xe 96),理論性能已經超越Vega 8,成為了史上第二強的核顯,具備挑戰GeForce MX350的實力!
隨著核顯性能的不斷增強,作為入門級別的GeForce MX獨顯自然深感壓力。為了迎接來自更強核顯的挑戰,英偉達也在不斷地調整策略,比如2020年初匆忙上陣的GeForce MX350就是由GTX 1050精簡而來(圖3),擁有遠超上代MX250的性能表現。但正如上文所述,哪怕是MX350,在第11代酷睿集成的銳炬Xe 96核顯面前也沒有太多囂張的本錢,因此就在MX350剛剛服役半年之久,英偉達就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它的接班人,也就是本文討論的主角GeForce MX450。
擴展閱讀 史上最強核顯是誰
2018年4月,英特爾攜手AMD,發布了隸屬于第8代酷睿的Kaby Lake-G平臺(TDP為65W和100W),該系列處理器的CPU沿用了第7代酷睿KabyLake核心,但GPU卻換成TAMD定制的Radeon RX Vega M GH/GL(圖4),3D性能等同于GTX 1050和GTX 1050 Ti,堪稱史上最強核顯。
來自圖靈家族的問候
和MX350等前輩相比,英偉達GeForce MX450最大的改變,就是改用了和針對游戲本市場定制的,2020年版Ge Force GTX 1650獨顯相同的圖靈(Turing)架構TU117核心,擁有896個(CUDA)流處理器(圖5)。
需要注意的是,GTX 1650是游戲專享,TDP高達50W,哪怕是Max-Q版也要40W。作為專為輕薄本定制的MX450(圖6),需要將TDP控制到30W以內,這就需要對核心和規格進行一定的削弱,以降低功耗和發熱。
具體來說,GeForce MX450的流處理器和TM Us單元數量與新版GTX 1650一模一樣,核心基礎和加速頻率甚至還要更高一些。但是,MX450卻將ROPs(光柵)單元減半,從GTX1650的32個變為16個(對性能影響第一大)。同時,MX450的顯存位寬也從128bit降到了64bit(對性能影響第二大,但可通過超頻和提高功耗彌補),可選GDDR5或GDDR6顯存,但在搭配GDDR6顯存時顯存頻率也從12000MHz降為10000MHz(表1)。
通過表1的對比可見,MX450的各項規格都全面領先上代MX350,但ROPs單元數量卻不如其他GTX系列成員,而且還缺少了對NVENC編碼器的支持。NVENC是一項針對直播優化的技術,使用該編碼器后能大幅度釋放CPU和內存的負載壓力,減小直播大型3D游戲時出現卡頓的幾率。但是,MX450也有一項獨門絕技,那就是支持PCIe 4.0接口,符合未來的發展趨勢??上?,PCIe 3.0就足以“喂飽”MX450的帶寬需求了,升級PCIe 4.0后并不能帶來明顯的性能變化,頂級SSD和RTX 30系列頂級獨顯才是可以發揮PCIe 4.0真正實力的舞臺。
那么,GeForce MX450的性能又是否值得我們期待(圖7)?
小提示
GTX 1650(移動版)存在舊版和新版之別,前者2019年上市,擁有1024個流處理器,但僅支持GDDR5內存。新版GTX 1650則是2020年隨第十代酷睿處理器一同面世,雖然流處理器數量降為896,但卻增加了TMUs(紋理)單元數量,而且支持GDDR6顯存,擁有比舊版GTX 1650更好的能效比表現,也是2020年度入門級游戲本的標配獨顯。
一分為三的MX450獨顯
當你拿到本期雜志時,配備GeForceMX450獨顯的第11代酷睿輕薄本應該也批量上市了,但如果你稍微留意一下相關的評測數據,會發現都是MX450獨顯,但性能卻可能相差30%甚至更多。
原因很簡單,英偉達將GeForce MX450具體劃分出74個版本,它們分別是:
小杯版:核心代號N18S-LP,TDP為12W,搭配GDDR5或GDDR6顯存;
中杯版:核心代號N18S-G5,TDP為25W,搭配GDDR5或GDDR6顯存:
大杯版:核心代號N18S-G5-B,TDP為28.5W,搭配GDDR6顯存;
超大杯版:核心代號N18S-G5-B,TDP為30.5W,搭配GDDR6顯存。
其中,小杯版和中杯版都采用了“小封裝”,可以直接套用在現有的搭載MX250/MX350獨顯的輕薄本身上,無需重新設計主板布局(圖8)。大杯版和超大杯版則采用了“大封裝”,需要用于容納GTX 1650獨顯的版型設計(圖9),這意味著現有99%的獨顯輕薄本的主板都需要回爐另造才能塞下這顆芯片,并對散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總的來說,MX450的小杯版就是我們常說的“低功耗版”,適用于極致輕薄型的筆記本,為了將TDP控制到12W需要大幅降低核心頻率,對性能的影響巨大。如果不出意外,MX450的中杯版將成為市場上的絕對主流,大家可以優先挑選其中搭配GDDR6顯存的機型,對性能釋放有著一定的增益效果。至于MX450的大杯版和超大杯版,則會應用在主打差異化競爭的高端輕薄本身上,理論上這兩個版本的M>(450才算是真正的“滿血版”。
MX450的性能和選購建議
前文我們提到了,英偉達之所以從MX350加速迭代到MX450,就是為了迎接新一代核顯的挑戰。那么,新核顯真的可以挑戰主流獨顯在輕薄本領域的游戲權威嗎?
答案是否定的。
以第11代酷睿集成的銳炬Xe核顯為例,想要其釋放100%的性能動力需要滿足3個條件:
1.CPU可以穩定運行在不低于28W的功耗上,上不封頂;
2.必須搭配雙通道內存;
3.必須搭配LPDDR4X-4266內存,內存頻率越低性能損失越大。
問題來了,如果你仔細觀察,只有極少數的第11代酷睿輕薄本會標配LPDDR4X-4266高頻內存(圖10)。原因也很簡單,LPDDR4X內存成本相對較高,而且該標準的內存為板載設計,無法升級,更多的筆記本廠商更愿意采用標準的內存插槽(最高支持DDR4-3200),少數產品甚至還在為第11代酷睿搭配DDR4-2666內存……
第10代酷睿i7-1065G7集成了銳炬Plus 64核顯,我們以它在搭配雙通道LPDDR4X-3733內存時的理論3D性能為基準(100%),銳炬Xe 96核顯在搭配DDR4-2666內存時的性能只和搭配DDR4-3200內存的銳炬Xe 80核顯相當,但在改用DDR4-3200或LPDDR4X-4266核顯時的性能卻有了質的飛躍,理論跑分成績甚至超越了MX350獨顯,但距離MX450卻仍有一段距離(表2)。換句話說,MX450成功地捍衛了作為獨顯的尊嚴,其理論性能媲美早期的GTX 1050 3GB,足以在1080P+中畫質下流暢“吃雞”了(表3)。
從表2中我們還能總結出一些經驗:對于第11代酷睿輕薄本,在搭配LPDDR4X-4266內存時的3D性能最強,如果OEM廠商選擇為其搭配MX350等早期獨顯純屬浪費,更不能作為提價的理由!只有MX450獨顯才能進一步提升第11代酷睿輕薄本的游戲動力,而且需要優先挑選GDDR6顯存的中杯版,如果是超大杯版則是最好不過。
如果第11代酷睿搭配的內存頻率較低,才有必要通過MX350獨顯彌補核顯性能上的損失,但前提是價格與上代產品(第10代酷睿+MX350)相差不多。如果你屬于比較發燒的游戲玩家,明怕是第11代酷睿和超大杯版MX450的組合依舊不夠看,建議挑選搭載第10代酷?;蜾J龍4000H+GTX 1660或更高端獨顯的游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