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嶸
我打開微信,原本只是想消磨幾分鐘,可是當過去了一個小時之后,我發現我的手指仍然在手機屏幕上。它像是哆啦A夢的口袋,只要你的手指還在滑動,各種新聞和信息就會源源不斷地冒出來。
在過去,人們瀏覽網頁時需要點擊翻頁并且等候稍許才能進入下一頁,然而現在所有的科技產品,無論是微信、微博還是抖音都不是這樣。無論何時,當你瀏覽到頁面的底端,下一頁的內容就會自動加載上來,用戶可以一口氣不停歇地向下滑動手指來瀏覽信息。
這樣做使得產品的操作更為簡單,同時也讓你的“胃口”變大,你原來準備看10分鐘的信息,結果不知不覺看了一兩個小時。國外的布萊恩·文森克教授是一位行為心理學家,他主持了一項設計巧妙的研究,發現了一些影響我們飲食方式的微妙因素。
文森克首先給一群大學生看了一個18盎司的番茄湯碗,他問學生:“如果讓你們午飯喝這個湯,你們何時會不想再喝了呢?”81%的人給了一個視覺參考點,比如“碗空了我就不喝”或“我會喝半碗”。只有19%的人說他們飽了,或不餓了就不想再喝了。接下來文森克為實驗設計了一套特殊的裝置,他在服務員通常放置湯碗的地方鉆了一個洞,然后在每一個湯碗的碗底鉆了個洞,在碗里插入一根管子,管子的另一端連著一鍋熱湯,可以讓湯一點點添進碗中,又能讓喝湯的人渾然不覺。文森克招募了62個食客,用普通湯碗喝湯的人喝了大約9盎司的湯,而使用無底碗的人則喝了又喝,其中有一個人甚至喝了不止1夸脫。他評價此湯時說道:“很不錯,喝得相當飽了?!笔聦嵣希鹊臏扔闷胀ㄍ氲氖晨投嗔巳?。食客會意識到自己從自動續湯的碗里喝了更多的湯嗎?絕對沒有,除了極少幾個例外,比如那位“1夸脫先生”,其他人則沒有說自己飽了。事實上他們比普通碗組的人多喝了73%的湯,但他們的自我感覺跟另外一群人一樣,畢竟他們只是覺得自己喝了半碗湯而已。
沒錯,當我們在那些科技產品上瀏覽信息和視頻時,就像在那個無底的湯碗里喝湯,在這個永遠不見底的閱讀界面中,我們無法停下來。這些科技產品提供了各種新奇的信息和畫面,人們在期待獎勵時,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量會急劇上升。人們會因此進入一種專注狀態,大腦中負責理性與判斷的部分被抑制,而負責需要與欲望的部分被激活。于是大腦被各種未知的新奇所吸引,不停地發出“我還要”的信號,我們的手指也不由自主地往下翻閱。
在網絡時代,我們也會對新奇的信息深深地著迷,我們大腦的結構讓我們注定成為新奇事物與信息的消費者。我們在不知不覺中常常會刷一整天的手機,不得不承認,在這個不見底的湯碗中我們已經上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