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蕭伶

“在家門口拿著4000多元的工資,還能免費去旅游,這在以前哪敢想啊。這都是托桂蘭姐的福啊!”2020年8月18日,才從八里溝旅游回來的焦作市武陟縣小董鄉低保戶李艷對記者說。她口中的“桂蘭姐”就是焦作市翔勝制帶有限公司總經理、武陟縣勞模劉桂蘭。
手工玫瑰、復古風的緞帶頭飾、蝴蝶結、胸花……走進翔勝制帶有限公司,一條條絲帶制成的工藝品讓人愛不釋手。10年來,劉桂蘭巧手編織,將美麗的絲帶編織產品出口到了23個國家,年產值達到4600多萬元;也將這“美麗”做成了扶貧產業,帶動周邊的貧困姐妹,在家門口編織出了脫貧致富的花朵。
李艷家曾經是村里的貧困戶,29歲那年,她的丈夫意外去世。作為獨子媳婦,她選擇留在婆家,一人照顧年邁的公婆和3個孩子,日子過得十分艱難。“要是沒有桂蘭姐的扶貧車間,沒有這份工作,我們一家6口人可咋活?”李艷感嘆道。她口中的扶貧車間就是劉桂蘭在村里創辦的,專門吸納貧困戶和農民工就業。一個月近3000元的工資讓李艷的生活有了轉機,和她一樣在扶貧車間就業的有120人,女職工達90%以上。
家門口實現務工就業和照顧家庭兩不誤,是劉桂蘭創辦扶貧車間的初心。“有空了就到扶貧車間干活,家里實在走不開就把東西(原料)帶回家,弄好了(成品)送到廠里。”原來長年在外打工的劉菊梅這樣介紹自己的工作。
扶貧車間成立之后,劉桂蘭又推出了免費培訓技術:“帶料回家加工、送廠計件算酬”等幫扶措施,60多人和劉菊梅一樣加入其中。“我現在掙錢也不少,不外出打工了。再也不想過那種晚上想家、想孩兒想得睡不著的日子了。特別感謝劉總,是她教會俺技術,給俺提供干活的條件,讓俺在家門口上班。”劉菊梅說。
因為疫情,今年年初劉桂蘭的產品出口也遭遇了取消訂單等困難,但她沒有放棄任何一名員工。2月份復工復產時,她首先安排年齡稍大的貧困家庭人員上班,同時改進設備,生產口罩耳帶,開展自救,不僅解決了企業生存難題,還為抗擊疫情作出了貢獻。“我們的事6月份還被中央電視臺報道了呢!桂蘭姐改了設備就先安排貧困的姐妹接受培訓,我現在工資都能拿到4500元了,家里也不是貧困戶了,真的感謝桂蘭姐!”李艷說。
“助力脫貧攻堅,實現家門口就業,也是我們企業的責任。我希望能盡微薄之力,幫助更多鄉親在家門口就業,脫貧致富。”劉桂蘭充滿信心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