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pan
除了國名還是什么
我們都知道,英文中的China既是“中國”又是“瓷器”,但很少有人知道,鄰邦日本的Japan除了是國名以外,也是“漆器”的英文單詞。這是因為,瓷器和漆器是中國和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傳統經典工藝。有7000多年歷史的漆器,在2000多年前傳入日本并被發揚光大。日本漆器制作精良,紋飾精美,并獨創了很多漆器制作工藝,世界聞名。于是,Japan成為漆器的英文名,并用來代替日本。
為什么將紙幣稱為鈔票
這是一個在很多人看來似乎根本不需要問的事情:它從誕生就叫這個名字唄!其實,世界上最早的紙幣是出現在我國北宋初期的“交子”,是為了代替當時鐵錢流通的不便——也就是說,當時大家都把紙幣做的錢叫作“交子”,而不是“鈔票”。一直到清代咸豐年間,清政府發行了“大清寶鈔”和“戶部官票”兩種可以流通的紙幣,合稱“鈔票”后,人們才開始將紙幣稱為鈔票。即使現在我們用的是人民幣紙幣,也還是沿用了這個名字。
古代夜市哪個朝代最流行
夜市是都市人的休閑領地,新鮮有趣,考證起來,它也擁有悠長歷史。我們或許會這么想,唐代夜市是不是最興盛的?其實不然,雖然唐代文化發達,但那時有嚴格的夜禁制。大唐長安的坊和市,每逢夕陽西下,便各自封閉。唯有上元夜(元宵節)前后,才會放松限制,但夜市的規模并不大。宋朝,才是夜市最流行的時代。隨著宋朝城市化和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坊市界限被廢除,宵禁也沒那么嚴格,商人的營業時間更加不受限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是否營業,一時間夜市迅速繁榮,萬家燈火通明。當時的夜市,人員往來,叫賣聲綿延不絕。在《東京夢華錄》中,我們可以領略到此番景象,“一天燈霧照彤云,九百游人起暗塵”的描繪,襯托出“車馬闐擁”的景象。宋代夜市是多元文化與消費的集聚地。在特定節日,如中秋等,還會有特別項目,類似現在歐洲的圣誕夜市。
比薩斜塔原只是配角
意大利比薩大教堂是意大利著名的宗教文化遺產,是意大利羅馬式教學建筑的典型代表。在比薩廣場上有教堂、洗禮室、鐘樓和墓地。比起教堂本身來說,比薩斜塔的名氣似乎更大一些。但修建斜塔時,它在整個廣場的設計規劃中,只是教堂的一座由乳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鐘樓。確切地說,斜塔只是個“配角”。1173年,人們開始修建鐘樓,在修建過程中,因地基沉陷而發生傾斜。800多年來,該塔斜而不倒,以斜勁“喧賓奪主”。
男人剪短發的由來
在過去的一段歷史時期,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男人和女人都是長發,只是梳頭盤發的方式有所不同。
到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男人普遍流行戴假發,而且假發同女人的頭發一樣長。1509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登位后,下令男人一律剪短發,女人一律留長發,不過男人可以留胡子。詹姆斯一世登基后,又恢復了男人留長發的習慣。
法國路易十四時期,所有的男人都戴假發,而且假發越長越好,還要燙許多發卷。
19世紀以后,歐洲才形成了男人留短發、女人留長發的風俗。
我國留短發是在辛亥革命以后,那時認為男人剪掉長辮子就是“革命”,故而有“留頭不留命,留命不留頭”的說法,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中就有生動的描述。
為何房頂能長出小草小樹
有時,我們會發現公園的房頂上長有小草小樹。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實,公園房頂上的小草小樹是小鳥和風種的。公園中的小鳥,偶爾飛到樹上吃東西,當樹結種子的時候,它們就將種子吃進肚子里。小鳥在房頂上玩耍時,樹種就會隨鳥糞排出來,樹種就悄悄地鉆進房頂上的泥土里。下雨時,種子喝飽了雨水,就開始發芽生長,成了小樹苗。房頂上的小草是風幫助種的,像蒲公英的種子,當它們成熟的時候,遇到刮風的天氣就被吹得飄落在各個角落。如果吹到房頂上,也能像樹種那樣在第二年春天生長發芽,不過由于房頂上泥土少,它們是長不大的,所以房頂上只能長出小草小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