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琪爾


摘要:目前國內石油化工企業在各類工程建設中偏向于應用EPC項目管理模式,尤其是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油、氣管道工程。本文主要通過分析在北疆偏遠地區管道工程不同項目管理模式的應用案例,探討偏遠地區管道工程EPC項目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了改進意見。
關鍵詞:偏遠地區;管道工程;EPC項目
引言:偏遠地區具有道路不發達,安全環保壓力大,經濟欠發展,可利用社會資源有限等社會依托性差的表現,總承包商所承擔的風險較其他地區要多,加上EPC項目運作不夠成熟,存在阻力和困難。通過案例分析,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探討。
1、 偏遠地區EPC項目存在問題分析
1.1 項目組織機構設計
無論是業主還是總包,EPC項目組織機構設計應符合地區特性。EPC項目管理模式下基于石油化工企業特點,建設單位進行項目監管以及履行其職責時依賴業主公司內部人力資源,項目部組成單元是以專業代表構成的寥寥數人的架構,而非以職能團隊組成,各部室形同虛設。該種情況項目部未能成獨立單元,缺乏管理整體性,參建人員邊界不清導致業主投入的精力并不比傳統承包模式少。總承包商對項目建設地未細致考察時容易按照以往的經驗設計項目組織,由于缺少針對性的職能部門而過于易依賴“業主”作用。
1.2 總承包合同管理
目前需要參考國內其他油、氣管道工程建設合同來擬制適用于偏遠地區管道工程EPC項目的專用合同。但確定中標單位后增加了雙方對合同的修改與調整次數,同時由于偏遠地區可施工周期短,總承包商為了趕工不得不在未簽訂合同的情況下與業主口頭約定后開始設計與采購工作。而且合同條款中雙方履約責任表述不細致,不夠全面,導致后期合同管理的難度增大,出現糾紛或者索賠事件時雙方職責不清晰。
1.3 EPC項目管理水平制約項目目標實現
多數業主是因為設計、采購、施工環節交錯多,協調工作量大,圖省事采取該模式,而又在項目實施環節中過多的參與甚至控制項目來削弱總承包商管控力度。“業主+監理+EPC”管理模式尤其存在上述問題,石油化工企業認為該模式是基于行業項目管理現狀而采取的中間過度方式,實則并沒有放開權利,容易造成名義上的EPC項目。
管道工程項目總承包商多數是以設計為重,忽略了設計、采購、施工環節形成有效的循環閉合回路,同時在管理技術提高上存在很大的欠缺,又對EPC項目管理專業化程度低,高效應用該模式更是相差甚遠。基于偏遠地區管道工程用地協調難度大、環保壓力大、施工機組進場困難、每日施工人員進出場所花費的時間長等問題,若總承包商未能按照當地人文環境制定突發事件防控措施,也未能按照氣候條件合理安排工期,會因為沒有足夠的彈性施工時間而導致工期拖延。
1.4 應充分考慮人文環境影響因素
我國北邊境、西北邊境以及西南邊境的偏遠地區大多數是少數民族聚集地,人文環境與內地存在差距。北方偏遠地區又是我國社會經濟欠發達地區,對于當地居住的大量牧民而言,草原是其賴以生存的經濟來源、保障基本生存的必需品,管道工程建設對草場等自然資源的占用給牧民的生產生活可能造成較大的影響,這主要體現為牧民傳統上依賴于畜牧業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生產、生活方式被一定程度上削弱或者完全切斷。以內蒙古地區為例,按照內蒙古自治區農牧業廳相關法律規定,不論是正式征用草原,還是租賃使用草原,都需要由有關人民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或者占用草原的單位與草原所有者或者草原使用者簽訂使用草原補償、安置補助協議;各地區需要秉承著保證被用地牧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這一原則來建立相應的協議標準。因此,如何對牧民的草場資源所遭受的損害、以及畜牧業生產所遭受的損失等實際私有利益受損進行有效協調和補償,以保障他們后續生計的可持續性,是協調北方管道工程建設與牧民利益的難點所在。另外,現今由于無法解決干旱半干旱區草場生態系統中自然因素,即降水量年際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草場資源的時空異質性和草畜關系的復雜性、系統外資源輸入對草畜關系的影響以及面臨著生態保護和牧民生計的沖突,可能導致管道工程因此產生高昂的談判成本等而難以落實,最終未能發揮預期的作用。另外,草原區域牧民不僅僅是關心草場占用賠償問題,更多的是地區風俗以及環保問題而不同意占地。
2 、偏遠地區EPC項目管理改進意見
2.1 加強征地管理工作
通過以上問題的提出與分析,認為偏遠地區用地協調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該工作不充分、不置前會影響施工工期,使總承包商承擔更多風險。EPC項目中,無論由業主負責的永久性征地工作,還是由總承包商根據合同內容負責的臨時征地協調,均需要建立征地程序,使得征地工作有序開展也有據可依,一旦發生不可控事件時可以及時修正進度計劃。
永久性征地管理工作界面可參考圖1。前期永久性征地工作按照統征辦→國土局→國土所給所有權人和物權所有人進行補償,取得合法用地。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辦理的期限一般是10-30天,如果一時拿不到規劃許可證,業主應促請規劃部門在施工圖紙上簽字并加蓋規劃許可章,最終取得規劃許可證。不取得許可證不得進行開工,以免影響計劃工期。另外,總承包商應提前介入到旗、縣級以及后續的征地工作,以便開展后續臨時征地協調工作。
2.2 合理構建業主項目部
組織機構是項目中體現管理水平的第一步,應擺脫老國企的管理通病,考慮EPC項目中業主項目部作用的發揮。項目組織機構上簡化縱向層級關系,形成項目型組織,參考圖2。項目部涵蓋管道工程EPC項目涉及的監管職責,通過抽調職員的方式獨立成單位,不與業主原職能部門混淆。同時刪減該由EPC總包方負責的工作,且認為應設置投資合同部來加強合同管理工作。
2.3 提高對EPC項目的認識
總承包商在不斷提高設計、采購、施工環節的專業性與管理水平的同時,應從根本上解讀EPC模式內涵與價值,提高項目管理而不是單純的提高施工管理。最后,參建人員要提高對EPC項目的認識,尤其是中層管理人員,充分發揮出自身引導作用。
結論:
針對偏遠地區管道工程EPC項目,本文分別從業主及總承包商角度探討了幾個方面的問題,認為項目組織機構的設計應充分考慮地區特性,不可復制粘貼式套用。另外征地工作應制定管理程序,避免受地理、人文環境因素導致的工期拖延。最后參建各方應提高對EPC項目管理模式的認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