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信息化時代下,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依托于網絡平臺的商務模式隨之興起,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電子商務。電商的出現對于我國實體經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存在利弊兩端,需要以辯證的視角來看待。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電子商務的日益壯大,勢必會對實體經濟造成一定的沖擊,使實體經濟比以往任何歷史時期都更為難做,不過同時也給實體經濟的持續性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啟發。以我國現代化企業的發展來說,不少原本僅有實體門店的企業,也開始嘗試進行多渠道的整合,積極依托自身優勢,謀求發展進步。
關鍵詞:電子商務;實體經濟;影響
一、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的區別
電子商務與實體經濟從本質上雖然相近,但彼此又各具特點,區別鮮明,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分析:
(一)運營模式
首先是兩只運營模式之間的差異。電子商務主要依托于互聯網平臺,譬如我們所熟知的淘寶、京東等等,它們并不需要固定的門店,只需要將商品上架,通過線上溝通、物流配送的方式將商品送抵消費者手中,整個交流流程并不復雜。實體經濟則不然,它必須具備固定的門店、店員、產品,并需要通過裝潢、宣傳等各種方式吸引消費者入店,如消費者滿意某件商品,才會付費將其商品買走。
(二)消費者獲取渠道不同
電子商務依托于互聯網平臺,通常難以直接獲取消費者,必須通過投放廣告、開通渠道的方式來獲取消費者,在消費者獲取渠道方面相對單一、被動,同時成本相當大。實體經濟由于有固定的門店,因此通常能夠積累門店周邊的消費者,不少消費者即便是路過門店,只要感興趣的話,也會入店選購商品,獲取消費者的方式相對直接。
(三)消費者消費途徑不同
但從消費途徑來看,電子商務無疑遠比實體店便捷。消費者幾乎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任何時候有了購物的欲望,只需要點開電商平臺下單即可,受益于強大的物流能力,商戶能夠將商品送至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消費者手中。而實體門店均是固定的,客戶想要購買商品,必須親自到店。
二、新時代下電子商務發展帶給實體經濟的沖擊
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之下,電子商務的興起以及目前蓬勃發展的趨勢出乎許多人意料之外,實體經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沖擊,許多曾經繁華熱鬧的街市日漸凋敝,不少小成本店面更是紛紛關門倒閉。與之相對應的確是電商平臺各類節日一次又一次的促銷狂歡。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天貓雙11狂歡節僅1小時成交額便突破1000億元,24小時成交額高達令人咋舌的2684億元。而這一數據較之2017年、2018年均有大幅度的增長。這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網絡購物,一個人的消費欲望、消費能力均是有限的,電商銷售額的瘋狂增加, 意味著實體經濟會遭受更大的沖擊。
(一)競爭激烈,實體經濟日趨萎縮
目前,隨著我國物流網絡覆蓋日益廣泛,物流能力大幅增強,電商平臺商品豐富,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夠得滿意的商品,沿海等發達區域甚至上午下單,下午就能收到快遞。從這一點來說,實體店隨買隨走的優勢基本蕩然無存。以我國過往的商業模式來說,實體店僅需要同周邊門邊競爭,而隨著電商的介入,競爭則愈演愈烈,潛在客戶或者是老客戶均有可能選擇線上方式購買同種商品,如此以來,商品的需求量就會趨于飽和,實體門店又不能隨意遷移,商品售出困難,利潤有限,這就使實體經濟趨于萎縮。
(二)經營成本上升,經營困難
電子商務由于充分依托于網絡平臺,既不需要繳納門店租金,所需人工也相當少,除非是銷售量十分可觀的商家。此外,電商產品能夠經由物流直接送至消費者手中,沒有區域的限制,能夠直接從廠家發貨,省去了庫存壓力以及中間環節,售價更吸引消費者。而實體店的經營則要求更高,每個月高昂的租金自不必說,部分地段好、人流量大的店面租金更是驚人,這就導致商戶的經營壓力更大。加之水電、人工等一系列成本,商品附加了過多的成本,首先在售價上就要輸電商一籌。同時,實體店為了吸引消費者,定價也不能過高,時不時的還得做點宣傳、促銷等活動,這就使得經營成本上升,導致經營益發困難,如果銷售額未見起色的話,那么無疑就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三)稅賦因素
實體店需要繳納各種稅收,譬如營業稅、增值稅、所得稅等等,上述種種稅賦對于傳統零售業影響較大。電子商務則不然,目前我國電商稅務監管并不嚴厲。不少電商進貨可以開增值稅發片,售貨卻并不一定需要開票,甚至不乏有倒賣增值稅發票者,不繳稅不說,還要從現有的稅收中切割一部分。那么,假如實施嚴格的稅收政策,是否可以杜絕這一問題呢?其實也不然,商戶可以通過提升售價的方式將這部分壓力向客戶轉移。
綜上所述,增值稅、營業稅是目前電商賦稅的主要來源,站在我國現有的政策來看,電子商務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獲取了十分可觀的稅收優惠。雖然近些年來,我國電子商務以一種迅猛的勢頭不斷發展,但網絡零售所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卻仍不高。不出意外的話,為了鼓勵電子商務的發展,政府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不會深入考慮稅收中性的原則。簡而言之,我們可以將這種現象總結為實體經濟與電商稅收不公。
三、新時代下實體經濟與電商發展趨勢思考
(一)電子商務
電商固然有電商的優勢,實體店也有實體店所無法取代的長處。從電視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未來走與實體店優勢互補的道路或許是電商謀求發展突破較為可能的一種模式。
目前,我國電視逐步開啟并完善線下擴張的趨勢十分明顯。這是由于電商經過多年的發展,其銷售模式的弊端已經逐漸暴露,由于缺乏實物對照進行參考,消費者退貨、換貨頻率十分之高,客戶粘性不足,不少發展至一定程度的電商均會選擇在各大城市布局實體店。以天貓而言,已有近一百萬商家初步實現了線上銷售與線下門店的互通。從這個角度來說,目前電商與實體經濟已經從彼此摩擦走向互相融合的趨勢。
(二)實體經濟
目前,在新時代下,實體經濟的發展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其一,多元化發展。建立多商業組合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為全面的消費感受,囊括娛樂、零售、餐飲、休閑、文化、藝術等等;其二,人性化發展。目前,不少新興的商圈在建筑設計、布局方面已經更加關注人性化因素,這是吸引消費者前往實體店購物的一種有效措施;其三,主題化發展。部分大型商圈的主體化發展趨勢十分明顯,通過這一方式來強調強調商圈的自我定位以及特色,這是吸引消費者較為有效的一種手段。
結語
不可否認,在信息化時代下,電子商務依托得天獨厚的優勢,對實體經濟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但凡是均具有兩面性,我們也要理性看待電商發展對于實體經濟的啟發。實體實際較之電商也具備自身獨特的優勢,應當牢牢把握時代機遇,整合資源,謀求發展。
參考文獻:
[1]譚羿江.淺析實體經濟與電商經濟[J].赤子,2018,(27):160. DOI:10.3969/j.issn.1671-6035.2018.27.159.
[2]董海華.電商競爭視角下商業綜合體創新模式探討[J].商業經濟研究,2019,(24):106-108.
[3]楊路明,施禮.農產品供應鏈中物流與電商的協同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2019,33(11):40-53.
[4]錢霖亮.電商經濟是虛擬經濟嗎? ——物質文化視野下的電子商務[J].浙江工商大學學報,2019,(6):120-128.
[5]汪雷光.淺談廣交會電商平臺的發展思路[J].福建質量管理,2020,(5):23.
作者簡介:石定華(1980.9) ,男,河南物流職業學院,講師,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