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健
摘要:電力能源已經成為社會生產生活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存在,提高電能的利用率,降低臺區線損既是一項重要指標也是節約電能的一種有效手段。本文主要圍繞低壓臺區線損現有的情況來總結出一些降低線損的有效措施。比如基于低壓臺區改造工作對線損率的影響,從中尋找如何降低線損的辦法,使電能得到充分利用。
關鍵詞:臺區線損;集抄改造;竊電;計量自動化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力行業也進入了一個自動化時代,對于低壓臺區而言,遠程抄表基本代替了人工抄表,大大減小了之前人工抄表產生的差錯率;高精度費控表的投入使用,使得電能計量更加準確,表計測量信息更加智能全面,也解決了機械表老化帶來的計量誤差過大等問題;這些技術對于降低臺區線損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在實際工作中,現場戶變關系不一致,竊電行為等因素依然成為臺區線損率高居不下的主要原因,在線損管理過程中依舊存在許多問題,所以有必要加強對線損異常臺區的分析研究。
一、臺區線損異常的主要原因
(一)基礎數據的錯誤
戶變關系不一致、計量檔案錯誤等都屬于基礎檔案錯誤。基礎檔案錯誤會造成臺區線損長期居高,此類因素造成的每月線損率異常情況比較常見,對于戶變關系錯誤的一只表計所計收的電量,影響的卻是兩個臺區的線損率。電能計量方面,表計及互感器安裝后未進行上檔或錯誤上檔,現場計量倍率與系統不符,導致少計或多計電量造成線損異常。
(二)竊電現象的存在;
對于竊電,雖然已經采取了各種措施應對,但竊電的方式也越來越隱秘,加之部分地區低壓線路搭接混亂,通訊線、電視線、進戶線排布混亂密集,給竊電提供了條件。用電檢查人員檢查巡視力度不大,且表計無需人工現場抄表,用電現場長期無人巡查;反竊電工作依然嚴峻。
(三)受抄表影響
抄表為線損統計的前提,抄表的準確性、抄表時間變動與否直接影響了線損計算的結果。智能電表的投入使用,使得遠程遙抄基本替代了人工現場抄表,也大幅度減小了由人工抄錄帶來的錯抄、估抄、錯錄、不錄的等情況給線損帶來的波動;但受環境、技術等因素的影響表計掉線的情況時有發生,必須人工現場核實抄表,這又會出現人工抄錄帶來的問題,造成線損異常。
(四)臺區管理不到位
部分臺區用電負荷太重供電半徑過大造成供給電壓偏低。對于裝表方面,用戶表計搭接未進行三相負荷的平均分配,導致三相負荷不平衡,電流從中性線流失,造成大量電能損失;表計安裝過程中接戶線搭接頭、表箱內開關接線柱接觸不良導致搭接點電阻增大發熱消耗電能。其次無功補償容量過小,不滿足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特別是農村地區水泵電機、磨面機等大功率電機的普遍使用需要消耗大量的無功功率,導致功率因素很低。臺區管理過程中,巡視不到位,樹木竹子藤蔓等植物攀爬接觸線路,使電能流失,臺區低壓線路線徑過小,絕緣老化未能及時處理,部分地區甚至存在裸導線供電。所以,線損率的好與壞能直接的反應供電所對臺區管理的水平。
二、降低臺區線損可采取的措施
(一)核對完善營銷基礎數據
基礎數據的正確性是線損統計的前提,對于歷史數據,需要進行現場核查,利用臺區改造進行全面的梳理,特別要注意系統內戶變關系與現場是否正確對應,對于帶互感器的動力用戶,需逐戶對互感器的倍率進行一個核對。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居民生活的用電需求也大幅度提高,對于農村臺區,需要增加原有變壓器容量或新建公用變壓器來滿足居民生活用電,新增變壓器后需進行表計的負荷改搭工作,以減輕原有公用變壓器的負載率,該環節是造成戶變關系錯誤的主要原因,一個村子存在多臺變壓器進行電量供給,低壓線路與通訊線路錯綜密集,往往會造成戶變關系的錯誤統計,這就需要運維部門對戶變關系的正確性進行核查,以及在系統內及時進行調整更新。
(二)加強對計量裝置的管理
將集抄率納入評價考核,提高遠程抄表的成功率,盡量減小人工抄表的次數,使臺區考核戶表與低壓用戶的抄表時間保持一致,對于臺區考核表,要確保配變監測終端接線的正確,以及確保電流互感器的倍率與系統相同,避免出現供電量的少計或多計,臺區公用變增容后需對系統內的互感器倍率進行及時更新。避免由于變比不同造成線損的不可計算。對新裝用戶應及時在系統內上檔,使供電量能夠及時參與計算。更換淘汰精度不符合要求的低精度電能表,利用自動化系統監測,對電量波動較大的用戶進行現場核查,保證表計正確計量。
在此技術層面上的完善過程中,應當強化計量裝置的精準程度,統一規劃計量的管制力度,安裝符合標準的電能表,以便于能夠提升對其余環節的管控,減少后期所出現的損耗狀況。
具體的措施可以從以下四方面做以研究,第一,開展數據的研究工作,電力公司應當定期開展線損的評估數據報告,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系統性的研究和分析,實現對與測量設備的統一化管制。第二,應當根據實際工作狀況完善管制機制,不斷優化當前所執行的管制細節,強化對實施流程的管理,加強對計量設備的全方位管控,以便于能夠保障后續的環節不會出現安全隱患。第三,統一安排和規劃網絡建設的具體措施,供電公司需要統一安排和制定完善的建設計劃,仔細衡量和研究區臺點負荷狀況,可以采用將變壓裝置建設在客戶負荷中央區域的方式,有效減少由于兩者之間存在的距離過遠所導致的線損情況。第四,調換劑量設備,在固定的時間段之內調整客戶計量設施以及相對應的設備,可以采用輪換的方式,確立較為系統化的輪換管制模式,有效防止因為計量設備出現老化狀況所出現的低壓臺區域發生嚴重的線損情況,保證電力設施的高效穩定運轉。
(三)做好用電檢查工作
用電檢查的開展應根據用戶的用電類別、電壓等級、用電容量來合理的制定用電檢查計劃,增加核查比例,尤其是商業和工業等用電需求大的用戶要按期檢查;提高用電檢查人員的技能水平,能及時的發現竊電和違約用電等行為,還需正確判斷計量裝置是否正常運行。對于嚴格的用電檢查工作能及時發現用戶的竊電行為,保證良好的供用電環境,為降低線損提供了保障。
(四)提高臺區管理要求
臺區線損能直接反應出供電部門對臺區管理的水平,不管是從平時的巡視運維,還是對臺區工程施工的驗收,所產生的結果都會對臺區線損造成影響。提高臺區管理要求,是從源頭上解決臺區線損異常的方法。在臺區巡視中,要認真到位,發現臺區中存在的樹木與供電線路距離不足,臺區低壓線路非絕緣線等隱患,及時進行整改處理,避免電能通過植物藤蔓流失。供電部門可以利用自動化來對配變的三相不平衡率、電壓質量以及功率因數進行定期監測,對于部分地區存在的供電半徑過長導致的末端電壓低,以及三相負載存在嚴重不平衡的情況及時進行負荷的調整和供電線路的更換。臺區改造等工程驗收,要確保供電線路和表計搭接工藝規范,避免電源搭接點和電氣開關接線部分因接觸不良電阻過大開關燒壞造成電能損耗。新裝表計時,應充分考慮到配變的負載率和三相供電平衡,正確對應戶變關系,從源頭消除基本信息的錯誤上檔。對于長期用電量為零的用戶,要到現場進行核查,排除表計損壞的可能。
總結:
綜上所述,在信息與自動化技術發展迅速的時代,要充分利用自動化系統所獲得的巨大數據來助力分析臺區線損異常,建立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并建立形成相應的技術平臺,建立線損分析智能數據庫,提基礎數據的正確性,以此才能夠讓電力企業的工作效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張超. 基于用電采集系統中臺區線損分析與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9.
[2]張清海.淺談降低低壓臺區線損的措施[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