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超華
摘要: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管理過程中,線損管理面臨著一定的問題,不僅影響線損管理的效果與效率,也影響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本文對線損分類做出相應分析,闡述影響線損管理的因素,并探討了有效的管理措施,為今后研究打下基礎。
關鍵詞:輸配電;用電工程;線損管理
前言:線損是電力工程建設管理中較為重要的內容,其具有一定的復雜性與多樣性,增加了管理難度。實際管理工作中,需打破傳統觀念,進一步改善線損管理,使其更具規范性,與創新理念相結合,從而真正降低供用電工程中的線損。
1、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損的分類及其管理影響因素
在對電能進行分配、管理的過程中,造成的損失就是線損,包括自然線損等,這種損失是不可避免的[1]。
1.1線損的分類
就輸配電和用電工程而言,電力線損主要包括四種類型,分別為:定額線損、平均線損、理論線損和管理線損。
1.2管理影響因素
首先對各類線損中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
第一,要保證計量裝置的精確性。必須做到使用符合標準的電能表和精準的互感器,并定期對其進行校準和更換,保證整體的管理質量。
第二,電網運行時,需要定期對設備進行檢測檢修,以保證設備充分發揮其效能,防止隱患的發生。進入春、秋兩季時更應仔細檢查電路,防止電路受損影響正常運行,同時對線路絕緣體也需進行有效排查,避免電路出現故障,降低跳閘次數,保證電流互感器的穩定運行。從而實現電流及電壓端子的可靠接觸,提高計量準確度。
第三,對于其它因素導致的線損影響。一定要加強管理,嚴厲打擊竊電行為,提高用戶的防竊電知識,如不進行處理可能會導致線損率大幅度上升。
2、輸配電及用電工程線損管理的措施
對線損的有效、科學管理在電力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促進電力企業穩定發展。因此,在加強對電力企業線損管理的同時也要加強對電力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線損并減少對電力資源的浪費。對于在線損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要及時解決,使電力設備穩定運行、電能正常供應,進而保證電網的安全運行。以下提出了對線損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健全的線損管理
做好對線路線損的管理工作,需要運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對原有的管理制度進行完善。可以讓管理人員成立起一個小組,并按照實際的工作內容對責任進行明確的劃分,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采用相互監督協作的方式。此外更要加強對管理小組的素質要求,提高對線損的整體管理水平,要做好管理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工作,如路線管理等知識,使小組中的每一位管理人員都能夠保質保量的完成各項工作。同時,在這個網絡發達的時代,可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便捷式的管理,比如通過計算機進行路線圖的繪制,從而實現便捷調整,快速分析出各個線路情況,并做出完整的數據統計,通過加強管理,實現對各個工作環節的完善,避免因管理不當而造成的線損。
2.1.1優化電網網架結構
現階段電網朝著自動化與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給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增加了困難。新形勢下,優化電網結構、減少消耗成為了線損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需要優化不同等級供電半徑、電網布局和電壓容載比。科學合理地確定供電半徑能夠有效降低線損的發生率,此外,在優化電網結構的同時,要多加注意農村低壓電臺的線損問題,對電站進行合理布局,盡可能降低線損損失。
2.1.2加強對線損管理工作的認識和重視
提高線損管理工作的質量,為的是降低用電工程及配電過程中能源的消耗,提升其電能利用率,從而促進電力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現階段的電力企業中仍舊存在對線損管理重視程度不足的問題,對此要做好對其重要性的宣傳,使電力企業充分認識到線損管理的重要意義,全面提升對線損管理的重視程度。同時,要加強對線損管理人員的考核力度,督促管理人員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增加其責任感與使命感,進而認真完成線損管理工作,提升管理質量,此外,要做好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增強管理人員對安全知識、操作規范及管理的認知,從而使線損管理工作得到更好的落實。
2.1.3建立健全抄核收費管理制度
線損主要是由于線路在輸電過程中自身的格局結構不合理,以及輸電路限制量的問題而造成的電量損耗,也有部分線損是由人為因素造成的,所以需不斷加強電量統計制度建設,做好對線路的檢測工作,定時進行維修、反復監測,建立健全的制度,可以運用先進的技術,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人為原因帶來的電損,從而降低用電工程的線損消耗。
2.1.4加強安全管理意識
現階段配電工程的建設設施不斷完善,要做好對專業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教育工作,加強風險管理,如雷電、人為破壞、電線脫落等等,注意做好由外界環境造成破壞的用電設施的修護工作,避免環境因素導致線損的發生。
2.2精益化管理措施
2.2.1做好線損的統計與分析
線損的統計與分析是線損管理進行過程中的重要程序,能夠準確揭示線損管理被掩蓋的癥結,且為下一階段降損節能工作指出方向以及重點,針對節能降損提出解決措施。進行線損統計與分析時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為了使工作的準確率提高,必須做到將線損統計報表與分析責任落到個人,對個人所填寫的報表需由負責人經手,為的是確保報表的真實性與正確性,提高統計報表的質量。
第二,根據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開展線損計算工作,可在每月的上中下旬各開展一次,通過大數據進行分析統計。為保證供電網的高效運行需根據數據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做好降損工作,同時,使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做好線損的記錄、統計、分析和總結工作,準確跟蹤、掌握線損的升降程度以及頻率,及時發現問題,制定出有效的解決方案[2]。
2.2.2進行無功補償
為了降低線損率,可使用無功補償電容器進行安裝,不僅能夠使正常的供電率得到顯著提升,還具有便捷高效的優勢。
第一,進行集中性。這種方式適合在中小型企業進行,通過運用配電變壓器的總配室安裝,實現了靜止式進相器的布置,能夠有效降低線損率,其使用的優點是磨損程度小,有效延長了使用壽命,并且能夠根據現場狀況作出快速、精準的調節。
第二,進行就地性。就地補償適合在集體情況下進行,如功率因素較低,設備集中等。此外,在選用電容器時需比原有電壓提高10%左右,這樣可以延長電容器的使用壽命,同時減少事故的發生頻率。
2.2.3加強用電檢查
對用電檢測的管理人員進行培訓,為的是提高管理人員的檢查發現能力,提升其檢查違章用電的速度,進而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可定期開展檢查裝置工作,彌補人工管理過程中存在的誤差,嚴厲打擊竊電行為。可通過線損曲線和用戶用電量曲線,對發現的電量異常現象進行調整,啟動發現異常處理的計量等工作流程。采取法律措施對存在竊電行為的用戶進行懲處,同時,應呼吁大家積極采取防竊措施并提高防竊電能力[3]。
2.2.4完善計量設備
要選擇具有較高測量精度的電能表,來對大用電量的用戶給予配置,實現精準測量,排除隱患。此外還要做到定期檢測以及實時監控,防止線路中有短路的現象發生。除此之外,可以在企業中安裝精度較高的電子表,使計量設備更好的發揮作用。要防止謊報計量數據、竊電等違規現象的出現,有必要設置一個能夠實現高效計量的遠程系統,通過使GPS和計量表相互融合,真正實現遠程抄表,遠程付費等,提高電能計量的精準性。
結論:要加強對線損的管理工作,科學技術的運行,使如今輸配電及用電工程中的線損管理得到了更好的控制,通過完善節能措施,提高了電力行業的管理水平推動了電力企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仝慶.輸配電工程及用電工程中線損管理的要點[J].電子樂園,2019(8):0187-0187.
[2]ZHANG Yi-wei.輸配電及用電工程中線損管理的要點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9,000(002):41-42.
[3]劉兆文.輸配電及用電工程中線損問題及管理對策分析[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