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
摘要:在土木工程的大類專業中,混凝土、砌塊、鋼材等材料在施工、裝飾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樣作為建筑結構的一部分,木材也從古建筑模式發展并運用到現代建筑格局中,木結構建筑在現代大型商業建筑的節能環保、古村落的旅游開發和古建筑的修復改造等方面運用廣泛。木材自古以來作為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在木結構建筑格局的運用中發揮的淋漓盡致,為我國研究歷史古建筑群留下了寶貴的經驗與財富。同時,木結構建筑具有冬暖夏涼,節能環保,防震減災,增添建筑立面美感等諸多優勢。
關鍵詞; 土木工程;林業開發;木結構建筑;
國內外研究背景
正文: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木材的應用與創新發展正走在新時代的前列,最具代表性的國家有美國,日本,加拿大等林業發達國家,木屋木結構建筑體系在這些國家依然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并進而帶動著當地林業產業,生態旅游業,環境保護業的發展,同樣也吸引著其他國家前來學習先進的林學經驗。
據調查報告顯示,加拿大90%以上,美國80%以上的公寓樓及別墅群基本采用的是木結構體系,木結構已然成為兩國的支柱型產業,也帶動著經濟,居民生活及生態環境建設。轉向日本方面,木結構建筑在居民住宅方面覆蓋率極高,日本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地震多發國,這與本國國情息息相關。然而我國木結構建筑的主要應用還是集中在旅游開發項目,木質民宿與現代建筑藝術的強烈對沖感建造,古建筑的建造與修復等局部方向,木結構建筑的現代都市感并沒有很好的體現。
一、木材及木結構的矛盾發展
近些年來,伴隨著森林資源的不合理的保護和利用,我國林業工程發展道路的矛盾日益顯著,木材的耗材量并沒有明顯改善,木材的開發利用率并沒有顯著增長,進而造成了我國木結構建筑興建的難題頻出,比如木結構空間格局的靈活轉化,地形安排,建造成本,防火,防潮及耐用程度,排水防污的構造措施等都是我們當前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木材方面的管理更趨于合理,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這也促進了木結構建筑在原材料的制備,運輸等方面的規范性操作,大大提高了木結構建筑的可操作性。
二、木材及木結構的發展前景
木結構的發展的初衷歸根與制材工業的發展,制材工業作為世界上木材工業中最大的生產部門之一,承擔著鋸材采伐,原木供應等方面的工作。其中中國的主要原木供應地主要集中在東北,內蒙古,江西,福建林區或從周邊其他國家進口供應,這些林區存在著豐富的木材種類資源及人工培育的速生林,為木結構建筑提供了物質基礎。
現階段我國木結構的應用在城市中漸漸深入,大型體育館、圖書館等都運用到木結構建筑體系。同時,近些年來,風景旅游及高端民宿中木結構的運用也成為一種趨勢,把現代藝術與木結構設計結合出多元化的視覺感和體驗感正是木結構在創新領域的一股新生力量。在一些山區,古村落地區,旅游民宿的發展也正帶動著當地經濟發展,帶領人們實現脫貧致富。
現如今木材工業的發展必須在已有的木制品基礎上進行創新,膠合板,刨花板,纖維板作為建筑三大人造板材發展已日趨成熟,但同樣也要進行材料的創新研發,進而發展先進的復合材料更好的運用到工業建筑中,形成產業化規模鏈。同時,在木材的改性,阻燃,木制品干燥及木材防腐劑的研發方面的研究也是木結構建筑發揮高質量的物質基礎。
在原材料方面,我國近年來大力發展人工速生林,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同時,加快資源開發和森林保護也是林業資源能否可持續性發展的重中之重。近些年來,美國,加拿大等國的木結構建造企業也對中國市場十分看好,也在一些省市建立了木結構住宅示范區。在國外先進木結構建造企業的引領和推動下,勢必
會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尋求合作共贏。
三、木材及木結構的發展難題
1.森林覆蓋率
我國森林覆蓋率近些年來雖然有明顯提高,但是總覆蓋率占全世界的16.5%左右,人均森林覆蓋率更是保持低點。加之國家實施保護森林禁伐政策,也制約著木結構建筑的發展。國家近年來大力發展人工速生林來保證原木的及時供應,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木結構建筑的發展空間。
2.建造維修成本
由于木結構建筑的開發利用多用于豪華別墅公寓樓及民宿開發等,其建造成本自然大大增加,加之很多重要原料多來自于進口或國外加工,同樣要考慮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同時,在這些開發住房,古村落,古代著名建筑等的定期檢查和修復更是耗費財力和物力。
3.思想觀念
現如今人們對木結構建筑的想法多數還停留在古建筑群的雄偉建造上,在現如今框架,磚混,剛結構等的房建中,木結構建筑在人們的心中并沒有很強烈的發展意向。加之木結構建筑的防潮,防腐及結構耐久性等方面遠遠不及磚混結構等,木結構在城市的發展受到很大的阻礙。不過,木結構建造企業也正在向著新型復合材料創新發展,也在逐漸吸引著人民關注木結構,相信不久的將來,木結構建筑將會是新的發展方向。
四、木材及木結構的未來規劃
現如今,建筑行業的節能環保正是企業轉型的關鍵,綠色建筑作為新型建筑模式,正逐步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木結構建筑自身的環保特性,也正是我們接下來需要好好利用的優勢,中國的木結構市場潛力很大,但同樣也存在弊端,考慮地形,環境等因素,木結構建筑的分布密度在全國自然不會很高。如何合理布局、降低成本,保障人們的住房安全正是木結構建筑能否進入大眾視野的關鍵點。
結論:總之,隨著木結構房屋在中國的推廣,我們已經發現其自身所帶來的優勢,通過木質材料的科研攻關,各種復合材料的研發推廣,木結構建筑勢必會在接下來的生活和工作中靈活運用,進而人們的觀念也會隨著時間和市場前景的變化有所改變,木材及木結構建筑的未來潛力巨大,任重而道遠。
(指導教師:房其娟)
參考文獻:
[1] 謝力生.日本木結構的發展歷程與現狀[J].木材工業,2009(3)
[2]顧煉百.木材加工工藝學(第二版).中國林業出版社.2010.10
[3]周海賓,費本華,任海青. 世界木結構房屋研究的最新進展[J]. 木材工業,2006(4)
[4]周海賓,費本華,任海青等. 現代木結構住宅在中國的發展機遇與挑戰[J]. 木材加工機械,2006(1)
[5]崔會旺.木結構淺析[J]. 木材加工機械,2007(5)
[6]王厚軍,耿紹輝.輕型木結構建筑用覆面膠合板的產品特點及性能要求.人造板通訊,2004.
[7]趙均海,俞茂宏等.中國古代木結構的彈塑性有限元分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1999.
[8]張舵,盧芳云.木結構古塔的動力特性分析.工程力學,2004.
[9]試論中國古建筑和諧理念的形成軌跡.《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被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收錄PKU.被南京大學《核心期刊目錄》收錄CSSCI.2014年4期.李玲.李俊.
[10]加拿大木業協會木結構建筑應對地震挑戰住宅產業.2008.8
[11] 傅玉勇.輕型木結構住宅的性能研究與系統分析第四屆全國現代結構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7
[12]武晶晶.翁季.現代木結構的建造優勢 福建建筑 2011.7
[13]華毓坤.人造板工藝學.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