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婷 姜欣欣
摘要:隨著人們對于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基于智能家居的快速發(fā)展,更加人性化設計的小夜燈將逐步完善來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基于proteus仿真結果設計出來的小夜燈,根據(jù)人為控制和人體紅外感應控制可以大幅度提高小夜燈的靈活性、實用性。本夜燈適用于家庭、酒店、學生公寓等。
關鍵詞:小夜燈、proteus仿真、人體紅外感應
目前市面上出現(xiàn)的小夜燈普遍分為白、黃兩種色調,電源直接供電,人為控制開關,瞬間的照明對眼睛有很大的傷害,使用起來不方便[1]。基于以上缺點,本次設計會對傳統(tǒng)小夜燈進行改進。
(一)總體結構設計
小夜燈利用恒壓電源工作,用戶可以通過WiFi模塊連接手機App配合使用,工作時段、燈光顏色、明亮程度都可由手機App來控制。電路采用實現(xiàn)電流調控,通過LED模塊來完成燈光顏色及亮度的調節(jié)。根據(jù)時鐘模塊的性能,用戶可以設置好時間段、延時時長,小夜燈便可以在調控好的時間段自動啟用。基于proteus仿真電路和人體感應模塊的實現(xiàn),來完成小夜燈的正常工作。
(二)基本硬件
1.人體紅外感應模塊
在本次設計中應用HC-SR501人體感應模塊,一般有三個輸入接口,電源正、負極和信號輸出口,工作溫度在-15~70攝氏度,有兩種觸發(fā)方式,本設計中采用可重復觸發(fā)方式。當模塊啟動進入工作狀態(tài)時,如果有人體活動在感應模塊的扇形感應區(qū)域內,則人體紅外感應模塊將一直保持輸出為高電平,直到人體離開扇形感應范圍區(qū)域,模塊由高電平轉換為低電平,然后一直持續(xù)低電平狀態(tài),直到人體再次出現(xiàn)在感應范圍內,模塊將低電平轉換為高電平。這個過程也叫全自動感應過程[2]。感應模塊檢測到人體的每一次活動后會自動順延一個延時時間段,并且以最后一次活動的時間為延時時間的起始點。在本設計中人體紅外感應模塊需要與光敏電阻配合工作,白天或者光線強時不會感應。
2.LED燈
LED燈分為室內和戶外兩種照明用途,體積小,光線自然柔和,防水防潮,應用領域廣泛,在正常工作時電流由陽極流向陰極[3]。
本次設計中小夜燈的額定顏色為暖白色(-3000~-3300K)和中性光色(-4000~-4200K)。用戶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由手機APP設定燈光的顏色及明亮程度。
(三)工作過程
人體無時無刻都在發(fā)送紅外光線,當人們在夜晚起床,雙腳接觸地面時,則進入人體紅外感應模塊的扇形感應范圍內,紅外感應模塊將自動啟動并檢測到人體紅外信號,此時紅外線信號轉變?yōu)殡娦盘枺∫篃粲砂底兠骶徛疗餥4]。燈光的明亮程度隨著人與燈的距離變遠而減弱,直到人體離開紅外模塊感應范圍,燈自動熄滅,距離縮進時小夜燈會再次緩慢亮起。
當人體回到床上雙腳離開地面后,紅外感應模塊扇形感應區(qū)域無法接收到人體紅外線時,小夜燈在延時時長內緩慢熄滅。此時,各個模塊回到待命狀態(tài),等待下一個啟動周期,延時長短由用戶喜好隨意調控。以上小夜燈的使用過程都不需要人為操作,即滿足小夜燈人性化、智能化的需求。
(四)小結
本次設計是基于proteus仿真,設計一種小夜燈智能控制系統(tǒng),采用模塊化設計理念,更方便、易懂。將WiFi模塊、人體紅外感應模塊、LED模塊等組合在一起,通過電源控制,配合相應的手機App同步操作使用。小夜燈功能多樣性擴大,可以根據(jù)用戶實際需要調節(jié)燈光的顏色及明亮程度,用戶智能感體驗增強,方便人們的夜間生活。相比于傳統(tǒng)的小夜燈,本次設計對小夜燈的智能化有一定程度上的擴展和提高,大大提升了對小夜燈的靈活性及可靠性,制作成本低,節(jié)能省電,健康護眼,使用場所限制性較小。因此,該小夜燈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夏于琴.基于單片機的智能LED小夜燈設計[J]科技廣場.2017.
[2]陳余,王璇.家居智能小夜燈的設計[J]科技信息.2010.
[3]王富強,王麗娟,楊越等.多功能小夜燈的設計[J]山西電子技術.2018.
[4]張聯(lián). 基于MCS-51 單片機的小夜燈設計[J]職業(yè)技術.2017.
作者簡介:
王靖婷:(1999- ),女,漢族,吉林長春人。延邊大學工學院中外通信工程專業(yè),在讀本科生。
通訊作者:姜欣欣:(1980- ),女,漢族,吉林省德惠人。延邊大學工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yè),碩士,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控制,信息處理。jiangxx@yb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