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對綏中36-1原油與旅大10-1原油進行混煉的工業試驗,收集分析混合油各餾分的基本性質和收率數據,掌握了混合油的生產和操作參數,將混合油產品質量與單煉綏中36-1進行對比分析,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及下一步解決措施,為今后進行類似混煉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綏中36-1 ?旅大10-1 ? 混煉
1.前言
綏中36-1原油屬于低硫環烷基、高酸重質稠油,其潤滑油餾分幾乎不含蠟、凝點低、粘度指數低,其減壓渣油膠質含量高、蠟含量低,是生產高粘度基礎油及高等級重交瀝青的優質原料。隨著 綏中36-1油田開采進入后期,資源量逐年減少,單煉綏中36-1原油的生產裝置無法滿負荷運行,影響裝置經濟效益。因此擴大原油加工品種,混煉其他原油是必然的趨勢。旅大10-1與綏中36-1原油同屬低硫環烷基原油,在實驗室研究的基礎上,對二者進行裝置混煉工業試驗,查找制約瓶頸,為公司在原油混煉加工方面進行技術儲備及探索性研究。
2.原油性質
3.加工方案
3.1根據實驗室調和及模擬蒸餾結果,將綏中36-1與旅大10-1以1:1的比例在原油儲罐內調和均勻,加工量125t/h,生產負荷100%,減壓系統進行深拔,執行90#瀝青生產方案。
3.2常頂油按石腦油生產,控制終餾點不大于205℃;常一線與常二線在裝置界區合并外送,控制90%餾出點不大于364℃;減一線控制90%餾出點不大于364℃;減二線、減三線、減四單獨外送,減壓渣油按90A道路瀝青控制。
4.生產運行情況
4.1混煉操作參數對比
4.2產品質量分析
5.分析與結論
5.1由表2中數據可以看出,兩種加工方案的加熱爐出口溫度控制接近;加工混合油時閃蒸塔頂、常壓塔頂負荷增加,各側線油品產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從加熱爐爐膛溫度的變化可以看出,加工混合原油時裝置燃料消耗稍有增加
5.2由表3中數據可以看出,加工混合油時常頂油的收率達到了3.22%、常壓側線收率(20.52%)、減壓拔出率(29.96%)均明顯高于加工綏中36-1時,瓦斯及加工損失增加,而減渣收率(45.95%)則要低很多;從這些數據也可以看出綏中36-1與旅大兩種原油的各餾分油分布情況相差較大,旅大原油的輕餾分油含量較高。
5.3由表4可以看出,減二線油、減三的傾點大幅度上升(由-17℃、-5℃上升到-7℃、14℃),對產品深加工工藝選擇及操作帶來了很大影響,作為生產高粘度基礎油原料,目標產品收率及質量方面難以達到生產要求。
5.4由表5可以看出,加工混合油得到的減渣,其15℃延度、動力粘度(60℃)和瀝青質含量明顯低于加工綏中36-1的90#瀝青,其它各項分析結果兩者相差不大;其蠟含量高(2.6%),超出了A級90#瀝青的標準(≯2.2%);其動力粘度(60℃)124 pa·s不滿足A級90#瀝青氣候分區(1-1)的標準(≮160 Pa.s),也小于A級90#瀝青氣候分區(2-2)的標準(≮140 Pa.s);其延度(15℃)為90cm,不滿足>100的A級90#瀝青的標準(>100 cm),混合原油的減壓渣油產品不滿足道路瀝青產品質量要求,下一步可降低混合比例,或嘗試生產110#瀝青。
5.5旅大原油輕組分含量較高,混合油常頂油氣收率由綏中原油的1.51%上升為3.22%,裝置高負荷及滿負荷運行時會出現常頂油氣熱負荷超過常頂空冷設計冷卻負荷,產品冷卻不下來,塔頂溫度超高、塔壓超高的現象,因此下一步需對常頂油氣冷卻系統進行改造,增加空冷、水冷等冷卻設備,增加冷卻能力,回收余熱。
5.6由于混合原油的輕組分油收率高于綏中36-1原油,其側線油收率較綏中36-1的變化較大,目前的換熱網絡無法將油品的熱量充分回收,造成在加工混合油時裝置能耗明顯增加,下一步需進行換熱網絡優化,對換熱系統進行重新核算及改造。
作者簡介:
姜志濱 男 長期從事石油化工行業的生產管理、技術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