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杰
李春雷創作的北極冰雪畫,是立足興安嶺以承拓冰雪藝術、弘揚地域文化為創作宗旨,致力于表現興安自然美景和人文風韻,并希望通過自己的畫筆將傳統文化與地域文化及當代人的審美情趣整合延伸,讓更多人認識了解興安,進而讓冰雪藝術成為興安文化的一張名片。作為李春雷冰雪藝術的閱讀者,我覺得他的作品有以下幾個特點。
地處極寒地區的大興安嶺因特殊的地理環境鑄就了難得的雪景奇觀。李春雷立足本土, 以時代精神文化為底蘊,以興安寒冬之美為對象,其作品對傳統雪景的繼承發展有著深遠意義。他重點挖掘原生民俗文化和冰雪文化,突顯獨特的地域風情及鮮明的藝術風格。作為北極冰雪的創研者,他創作的題材代表了興安特有的自然風格,多角度、多方位展現了極寒環境下自然風光及人文景觀的獨特魅力。作品以表現北方山河的博大、淳樸、厚重為主,在愛家鄉戀家鄉的情結基礎上整合、豐富和提升繪畫的同時,更具人文關懷。
興安嶺每年有近七個月的時間有雪,這樣特殊的地理環境讓這片廣袤的土地處處有著攝人魂魄的美。對于一個畫家來說, 能夠將繪畫藝術植根在這片沃土并且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繁殖,不僅開辟了他個人的國畫領域,更開創了一個屬于他的冰雪時代。一種文化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會有更多的文化相互影響。那么,創作者就要找這種文化的平衡點,進而更好地傳承和創新,而這個平衡點就是有效地促進傳統文化傳承,給予傳統文化新的生機。

《極地風光》 李春雷/ 作
這塊冰封的土地既有少數民族淳樸的民族風情,又有漢文化的風俗,更深受不同歷史文化的影響,經過漫長的歲月積累和沉淀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地域文化,即自然生態環境和人文生態環境。濃郁荒蠻的神秘氣息,有別于漢文化的精神氣息。在這里既有農耕文化、狩獵文化和現代建筑等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地方特色。我們知道前人在儒釋道思想影響下描繪冰雪傳達出來的是孤獨、寧靜、禪韻等意境,集中表現的是畫家的人格和精神世界。與傳統相比較,李春雷的作品在展現個性的同時,更傾向弘揚地域特色,這本身就是精神境界上的超越。
在中國傳統繪畫史上,東北地區是一個被忽視的地域,而興安邊陲更是很少有人問津。李春雷結合對中國畫傳統筆墨語言及冰雪畫的深入研究,對這塊土地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進行大量深入的考察、寫生,創作出了具有濃郁黑土風情、文化特色、筆墨特點的冰雪畫作。
由于工作關系,他有更多機會體悟那些平凡、樸素、不屈、倔強的生命給予他的感動。高寒的氣候環境下,無名的花卉野草隨處可見,特別是大雪天,那些衰竭的虬枝勁草多殘而不全,但就那么執拗又倔強地立于一隅,無言不爭、破冰而立。這一片看似荒涼蕭瑟的大地上絲毫不乏生命的大美,而且美得如此豪氣、如此頑強壯烈。在畫家眼中,這里的嚴冬不是荒寒而是融心魄于冰清玉潔的皚皚雪山雪景;是畫家懷著對故土的深情發現雪原景觀之美和它的審美價值。

《故鄉情》 李春雷/ 作
因此,他作品中的景物更偏向于自然。他是在一邊研習傳統一邊探索地域風格的過程中,對冰雪筆墨語言有了自己獨到的體會和感悟。作品集中反映了東北黑土地特有的風貌,形成了較為成熟的筆墨語言和圖式構成,他注重冰雪覆蓋下不同物象間的細微差別。深厚蒼莽的白山黑水,充滿生氣,有別于冷寂荒寒的隱居山水。他是把北方鄉村雪美與實際結合表現出來,這樣的作品既有畫面感,又有獨到的地域特色和氣候特征,更有濃郁的鄉情。
李春雷熱衷于北方的鄉間生活印跡和自然詩意,如他畫大山大嶺的雄強之美,也畫田間收割之后大雪覆蓋的普通景象。濃濃的鄉土味所帶來的自然樸實之感撲面而來,同時也拓寬了雪景畫的疆界,可見他對家鄉的熱愛都融化在作品之中。我想不管是出于師承還是出于前輩拓荒精神的感召,抑或藝術來源于生活的必然,都是這些大美無言的頑強生命給予他啟迪而使其產生自我人格和藝品的更高追求。
冰雪畫不僅是中國畫的一個地方流派,還是代言東北文化的藝術名片。一直以來,畫家們包括其恩師于志學先生是用藝術的方式,向全國、向世界展示著這塊黑土地上的美麗風光、淳樸民情及深厚的文化底蘊。
東北地區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寶地,這里也是中華文化的發源地之一。雖然處于文化版圖的邊緣地帶,但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證實,這里有著悠久的歷史,也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而李春雷的冰雪文化組成部分有少數民族文化、漢族文化等,已經融合為一種相對穩定的特色鮮明的地域文化。隨著冰雪文化的發展,冰雪畫博物館落成,興安人的文化自覺性日益提高,打造地域文化品牌意識日益加強,冰雪藝術的產生就是與這個大的文化背景息息相關的。在有意識的地域文化建構中,冰雪畫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
冰雪文化是冷文化,但不要簡單地理解為冷逸是興安冰雪藝術的美學特點,冷只是一個應有的特點。因為在畫家筆下的冰雪不是單一的,它是有著鮮明的時代情結和厚重的歷史文化的,是以原生宗教為載體,是多民族文化的融合體。這樣的文化厚重,富有原生態的野性精神。野性本身是大無畏的,是具有創作力的奮爭精神,這種野性所帶來的民俗現象是構成原生文化的基礎,也是人類文化之根,以北方先民野性精神來創作興安冰雪文化,從原始文化狀態到現代文化發展來體現其在文化發展中的地位和意義。
李春雷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畫家,他不刻意追求什么,而是以輕松隨意的筆觸一步一個腳印走自己的藝術之路。解讀他的藝術你會發現,他以自己的悟性和創新思維用中國的水墨技法將遠古諸多元素熔于一爐。借古開今者大有人在,然而他的借古開今留下的思考又不同。
讓雪景與人文相結合更加具有精神內涵的承載力,繼承和創新的融合是傳統和現代的對接。恩師于志學的冰雪,無疑早已成了冰雪的代言而成了傳統。而家鄉的這片土地沉淀了幾千年甚至幾萬年,這里有早期的勞動、生活、祭祀、娛樂等題材,為冰雪畫注入新的生命,同時也是弘揚民族文化。雖然這只是李春雷冰雪畫的一部分,但卻讓我們更多地認識歷史?;乇г际菍h古文化藝術血脈的延續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他通過借鑒和妙用,讓我們對天人合一、大到無法無形,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因為借鑒遠古遺產,本身就是一個具有遠見卓識的壯舉。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擁有文化自信、復興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指出藝術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反映時代風貌。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他提出了新時代的文化建設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而李春雷的作品恰恰扎根興安大地、扎根人民,服務興安、服務人民。工作之余他幾乎跑遍了附近的山山嶺嶺,到偏遠的地方去、到村莊去,對黑土地的物態民情進行深入考察、嚴謹寫生、傾情表現,創作出大量具有濃郁北方風情、貼近人民生活、非常接地氣而又有文化品位的作品。他的作品一直在努力踐行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文藝思想,積極推進北極冰雪文化和藝術風貌的建設。

《北極人家》 李春雷/ 作
對于李春雷而言,北極冰雪是永遠沒有終結的追求, 是對恩師于志學先生筆墨語言與北極地域文化結合的探索,是中國傳統文化實現當代性轉換的一種方式,更是對新時期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有效實踐。深入自然、深入傳統、深入生活,以創作出豐富多彩的作品來履行新時代中國畫家的社會責任,回報養育自己的興安。這樣創作出的具有中國風格和民族特色的冰雪,必將遇到更多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