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州市兒童福利院 李新偉

藍手杖家長俱樂部暨困境兒童關愛行動啟動儀式
“這是一份成就愛的事業,這些都是我們應該做的,讓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讓每一個像小金一樣的孩子都得到呵護、擁有幸福是我們兒福(全稱為鄭州市兒童福利院)人的初心。為了這份初心,我們會一直堅守著、努力著、奮斗著。”面對央視《講述》欄目鏡頭,面對家長們的感激和贊譽,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閆媽媽深情地說。閆媽媽的話語也是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所有的“爸爸”和“媽媽”們的心聲。
由于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收養的孤兒男孩都姓“鄭”、女孩都姓“周”,這里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鄭周大院”。從2008年5月接收第一批孩子至今,“鄭周大院”先后有4500多名孤殘、困境兒童在這所大院學習、生活、康復,有1200多名孩子圓了“回家夢”。孩子們在這里得到了呵護、收獲了幸福、放飛了夢想,這一切都緣于有一批有愛心、講奉獻、肯擔當的兒福人。他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揚“大愛、奉獻、實干、開放”精神,用愛和責任為孩子們鑄就了一個個的“幸福夢”。
砥勵鑄夢想,十年集大成。在這10多年的時間里,“鄭周大院”的一個個感人故事、一段段美好的記憶、一幕幕生動的場景,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令人難以忘懷。
下肢癱瘓的李白德,12歲來到福利院,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小白德有一個夢想:“有一天,背著書包,走進寬敞明亮的教室!”有一次,他對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院長李燕說:“院長媽媽,我想上學。上課的時候我可以不喝水,下課我就不用去廁所了。”聽完孩子懂事的話,李燕院長和同事們落淚了,發誓一定要讓白德走進學堂。隨后,李燕院長一遍遍地跑學校、跑教育局。孩子不能自理,安排專人陪護;輪椅進不了教室,想辦法設無障礙通道……最終小白德如愿地走進了課堂,他還專門畫了一幅《給媽媽洗腳》的畫送給院長媽媽。至今,這幅畫仍然掛在李燕院長的辦公室,成為她辦公室一道最亮麗的風景。如今的白德,已經在上海找到了工作,開始了獨立的生活。
為了讓更多的困境兒童能上學,經過努力,2013年,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特殊教育學校被正式批復。學校開設了30多門課程,在實現全院適齡兒童教育全覆蓋的同時,還免費接納社會上的殘疾兒童入校學習。
2011年年底,腦癱患兒小蕊的媽媽給李燕院長寫了一封信,講述了她的不幸遭遇。因為小蕊,丈夫和她離婚了。她為了照顧小蕊,沒法工作,身心疲憊。
隨后,李燕院長按照信上留下的地址,找到了這位媽媽。全院職工一起捐款,為小蕊送去了輪椅和生活用品。小蕊這件事也引發了同事們的憂慮和思考:“像小蕊這樣的家庭還有多少?我們能否為他們做點什么?”
為了幫助像小蕊一樣的困境兒童能夠在原生家庭中快樂成長,2012年,在鄭州慈善總會的資助下,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成立了義務為困境兒童及其家長提供交流和成長的平臺——“藍手杖家長俱樂部”。七年來,俱樂部不斷擴大,成員(家庭)達400多戶,先后救助過千余名孩子,讓一個個受傷的家庭重燃希望,讓一個個孤獨的靈魂重享家的溫暖,更多的孩子留在了原生家庭。俱樂部平均每年舉行上千次愛心活動,接待愛心人士2萬人次。“鄭周大院”已經成為城市最溫暖的地方。
2018年9月,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收到了一封感謝信。該信是一名社區困境兒童豆豆的家人送來的。信中說,豆豆患有腦癱,在康復治療師、特教老師的專業培訓、精心照料下,康復效果顯著,學習成績優異。豆豆的家人見到院領導和工作人員時,開心地講述著孩子近段時間的可喜變化,講到以前的種種心酸經歷,不由得潸然淚下。
14年前,豆豆因早產窒息造成了腦性癱瘓,到了入學年齡無法正常上學,康復也沒能堅持下去,孩子性格孤僻,走路困難。2017年9月,一次偶然的機會,豆豆的媽媽了解到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有特殊教育學校,還可以康復訓練,便聯系到相關負責人。很快,特教學校給豆豆辦理了入學手續,義務提供專業服務,上午學習文化課,下午進行康復訓練。經過一年多的學習、訓練,豆豆慢慢地開朗起來了,有了自信心,見到同學時都會開心地打招呼。
2018年教師節那天,豆豆一到學校,就來到老師的面前,像變魔術一樣從背后拿出一束百合花,開心地說:“老師,我自己也能做好多事,能像百合一樣給人帶來快樂,謝謝您的教導,祝您教師節快樂!”那一瞬間,豆豆的笑容如春風,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所有人的心里都感到了溫暖。

孩子們在夏令營的歡樂生活
像豆豆一樣,鄭州市兒童福利院還有好幾個孩子,一邊學習文化課,一邊堅持康復訓練。看到他們開心的笑臉,看到他們取得了一點點成績,老師們的心里就會像蜜一樣甜。
小金,2010年7月出生,父親離家多年未歸,母親也因吸毒被判刑,無人照看小金。2017年1月,小金被臨時安置在鄭州市兒童福利院,由閆媽媽專門照看。
初次見到小金,他對著閆媽媽叫了一聲“媽媽”。閆媽媽明白小金非常渴望母愛,就暗下決心,一定要給小金更多的愛和關懷,讓他享受到家的溫暖。
社工、老師還多方鏈接社會資源,積極為小金找小學。經過不懈努力,小金順利進入航海西路小學就讀。為了讓小金盡快適應學校環境,社工專門給小金和其他小朋友開展了新生成長小組活動,招募志愿者為他們補課,實行周托,每周五把他們接回“家里”。
一年后,小金媽媽已完成戒毒,站到小金面前的時候,小金剛開始有點恍惚,過了一會兒,看清楚是朝思夜想的媽媽時,飛快地撲到媽媽的懷抱,母子倆激動地哭了起來。“來,讓媽媽看看,小金瘦了嗎?”“媽媽,我在這里生活得很好,院長媽媽、閆媽媽、社工、老師們都對我很好,讓我吃好的、穿好的,還讓我上學。”小金媽媽耳聞目睹到這一切時,眼睛再次濕潤了,對院長李燕深深鞠了一躬,緊緊握住李燕的手聲音哽咽地說:“謝……謝謝院長……”
李燕輕輕撫摸著小金媽媽的手,微笑著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一線護理人員、社工和老師們付出得更多……”
在李燕的觀念里,所有的功勞榮譽都屬于一線員工的。2019年4月份,李燕獲得了民政部最高榮譽獎“孺子牛獎”,她站在領獎臺上動情地說:“這個獎不是我個人的,它屬于鄭州市兒童福利院每一個人,屬于十年如一日持續奮斗在兒童福利崗位上的每一位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