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大學 江蘇揚州 225000)
道德可以理解為社會行為準則及行為規范。心理學家皮亞杰在對少年兒童的道德認知的研究中將道德認知發展分為3個階段。
首先是前道德階段作為最初始的階段,其主要是針對0~5歲的兒童。在這一階段的兒童,不受各種社會行為規范的約束,其行為容易受外部影響,較容易聽從父母與老師。
其次是他律道德階段,主要針對5~10歲的孩子。他律是道德認知發展的第二階段,其主要特點是:第一,少年兒童的行為規范服從權威人物,擁有遵從權威者標準和服從權威規則的義務感。第二,根據后果評定行為的好與壞,且不會依據行為者的行為動機進行判定。
最后是自律道德階段,也是道德認知發展的最終階段,主要針對10歲以后的孩子。其主要特點是:第一,認識到規則是能夠改變的,是根據人們需要,可以人為修改;第二,無論是好是壞的行為改變的標準,而不是僅僅考慮后果將是判斷和基于主觀動機或意圖進行評估;第三,擁有公平、公正的意識,能夠綜合考慮自己與他人的利益;第四,主張適當的懲罰,而并非嚴厲懲罰。
綜上可知,中小學生階段具有極強的可塑性,結合皮亞杰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在武術訓練中對中小學生道德認知發展不同階段進行適當的武德教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積極的心理狀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武德教學的開展。
武術起源于傳統軍事戰役一種傳承的技能。就目前而言,武術得到大力推廣,“武術進校園”“全民健身”等活動普及武術項目。近年來,我國一些中小學和幼兒園開設了武術課程,其目的不僅是增強學生體質,也可以豐富中小學生體育教學。為促進武術的傳播與發展,國家及各地方政府積極組織以傳統武術作為主要內容的武術節及武術交流大賽。武術比賽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可以推動武術文化更好的普及和推廣。武術能夠增強體質,延年益壽,于是武術練習人數也日益增加。依據相關材料調查統計,在我國參與武術運動的人數已超2億,體現出中華武術具有非常強勁的生命力。不僅如此,武術的相關書籍、武術電視節目及各種武術視頻也不斷涌現出來,這些不同形式的展示,可以更好地使人們目睹中國武術的魅力。
武德即武術道德,是習武者應遵循的道德準則,是指尚武崇德的精神[1]。它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當代青少年習武的第一堂課。武術教學是通過老師“教”和學生“學”,進而達到培養武術人才目的的一個過程,其不僅是簡單的身體運動,也是一種思維活動與道德修養。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對學生的要求,在習武中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規范自己的言行。
武德的終極教育價值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樣的教育價值思想指導著學校開展武德教育的各項工作,也是教師在學校武術課程中開展武德教育的指導方針[2]。就目前看,我國的武德教育大概分為3個方面:第一是學校教育,學校武術教師對于武德教育的宣傳教育與指引是至關重要的,培養學生做真、善、美且要做仁、義、禮、智、信的人,學校教育對學生未來的社會主義價值觀有直接影響;第二是家庭教育,中小學生階段正處于青春期,這個階段,父母的言談舉止,家庭氛圍都可以影響學生德育的發展,需要父母正確的引導學生;第三是武術館、課外俱樂部,與學校、家庭教育相輔相成,需要教練在訓練過程中,更注重學生的毅力培養。
隨著素質教育的開展,大量學者與教育工作者逐漸意識到武德教育對學生德育培養的重要性,因而,這為武德在學校教育中的開展與武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撐。武德在學校教育中的開展是推動傳統文化傳播重要途徑,也是提升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的有效方式,更是積極對國家文化復興政策的貫徹與落實。縱觀當今武德教育開展現狀,武德在學校教育中的開展并不樂觀。根據對學生武德了解途徑進行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武德內容的了解只是來源于電視、電影及武俠小說,而且也僅是停留于對尊師重道、抱拳禮的認識??梢?,當今學校武德教育面臨著重大挑戰,改革傳統武德教育的方式,尋求新的武德教育路徑已迫在眉睫。
在當今學校武術教育中,武德教育要體現在武術禮儀方面,但在教學中除了抱拳禮等基本動作以外,并沒有制定武德相關的行為條例,特別是在訓練和比賽中,也僅是以抱拳禮的形式體現,而且武術教師教學水平趨于傳統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認知。武術教學模式不靈活,教學思想不全面也是影響武德教育的要素之一,導致學生學習途徑單一。
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的階段理論,可以幫助教師理解兒童認知發展的共性和差異,使其適合兒童發展階段的活動,保持對學習活動的積極參與[3]。近年來,武術的發展不斷提高,習武之人日益增長,可見武術對于現代人們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人們物質上得到滿足后,直接導致人們在精神文明上的缺失。特別是以中小學生為例,在中小學校園作弊、拜金、享樂、不尊重師長等現象普遍存在??梢?,對青少年進行德育教育已漸漸地成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加強學生德育教育顯得很重要。因此,結合皮亞杰道德認知發展理論,在不同發展階段因材施教,激發學生在訓練中的興趣,符合現代教學的特點,對新時期開展中小學武德教育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武德能產生強烈的民族凝聚力,對校園文化建設、中華民族文明建設起著極其重要的推動、導向和激勵作用[4]。從實現體育教育四位一體,即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的總目標分析,皮亞杰的教育觀念對我國武術教學改革與發展有著重要意義。其道德認知發展理論不僅能夠為武德教育開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也為武術教育工作者在武術教育與傳播方面給予諸多思考與啟示,更為武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實施提供了可能。將皮亞杰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應用于學校教育實踐活動中,激發其興趣并讓學生積極參與武術課程等一系列其他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綜合實力。因而,針對中小學生階段特點,結合皮亞杰道德認知發展不同階段理論,為中小學武德教育改革及未來發展提供理論上的指導作用,具有較強的理論和實際意義。
體育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解,結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將武德教育合理滲透到武術教學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武德的熏陶[5]。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中小學生的誠信與毅力。可以說武術道德已經成為當前社會成員品德衡量的重要標準和工具[6],首先在武術訓練時注重中小學生做人做事的誠意態度與毅力品質,形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其次,教師在武術技術教學過程中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方式,結合道德認知發展的不同階段特征,合理安排教學內容與教學手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訓練興趣。武德教育的培養,教師可以依據皮亞杰認知發展理論的活動教學觀點,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以學生為主體,鼓勵學生主動培養自己的品德修養,注重培養能力、磨練意志、具備努力拼搏的優秀品質,這充分體現了皮亞杰道德認知發展理論中提出的活動重要性。
本文對中小學武術武德教育進行了初步的探索與研究,得出皮亞杰道德認知為我國中小學生武術武德教育改革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1)豐富武術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要注重趣味訓練,穿插一些含有民族傳統體育特色的項目。
(2)加強學校對武德教育的宣傳及推廣:提倡中小學的學校經常開展武術禮儀學習活動或者關于武德的講座,讓學生去了解并學習中華武術的精神,更好地傳承與弘揚武術。
(3)注重學生的個性特點教學:教師要注重教學方式的創新,多采用發現式教學法,在學校構建良好的武德氛圍,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