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閃淳昌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各部門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原則。國家減災委專家委副主任、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建議,在“四早”原則基礎上還應加個“早研判”,將“五早”原則貫穿在應對突發事件的全過程。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各地各部門落實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的“四早”原則,對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總結我國各行各業應對突發事件的經驗教訓,我歷來認為堅持早發現、早報告、早研判、早處置、早解決的“五早”原則更為全面,而且應當將“五早”原則貫穿在應對突發事件的全過程。
早研判就是關注風險的敏感性、嚴重性、關聯性。各種風險往往不是孤立的,很可能是相互交織并形成一個風險綜合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各類風險和突發事件的關聯性越來越強,往往是互相影響,互相關聯、互相轉化的,往往導致一系列次生、衍生事件或成為多個事件的耦合。這次,武漢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演變的過程就是例證。疫情初期,湖北省和武漢市領導的重要教訓之一就是沒有堅持“五早”原則,特別是缺乏早研判。
早研判要求各級領導要發揮主觀能動性,要有勇氣、責任和擔當,要實事求是,要透過現象把握本質,要抓住苗頭、抓住要點、分析原因,科學決策。現在一些領導不愿動腦筋、想問題,上面不推不動,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這是非常危險的。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強調 “對突出矛盾要有責任意識,主動去解決而不是回避推卸,努力做到發現在早、處置在小。對突發事件要臨危不懼、沉著冷靜、敢于負責,關鍵時刻要親臨現場、靠前指揮、果斷處置。”最近他在《求是》雜志文章中又強調,“疫情防控形勢不斷變化,各項工作也不斷面臨新情況新問題,要密切跟蹤、及時分析、迅速行動,堅定有力、毫不懈怠做好各項工作。”
毛澤東主席早在中共七大會議上的結論中就強調,“坐在指揮臺上,只看見地平線上已經出現的大量的普遍的東西,那是平平常常的,也不能算領導。只有當還沒有出現大量的明顯的東西的時候,當桅桿頂剛剛露出的時候,就能看出這是要發展成為大量的普遍的東西,并能掌握住它,這才叫領導。”所以,領導者的責任是:調查、研判、引導、率領、組織、指揮、協調等。
當代危機具有突發性、破壞性、無序性、復雜性、高變異性、低預測性和緊迫性等特征。平時決策更多的體現是權力,但危機決策更多的體現是責任和擔當。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提高研判力、決策力、掌控力、協調力、輿論引導力和學習能力。當前,要貫徹黨中央關于突出重點、統籌兼顧,分類指導、分區施策的要求,首先就要求各地以縣為單位,依據人口、發病情況進行綜合研判,這樣才能科學劃分疫情風險等級,明確分級分類的防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