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包冬冬
3 月7 日,在舉國上下全力抗擊疫情和復工復產的關鍵時期,福建省泉州市欣佳酒店——地方政府指定的醫學隔離觀察點,發生嚴重坍塌事故,29 人殞命,可謂“性質嚴重、影響惡劣”。
欣佳酒店,一方面是政府指定的醫學隔離觀察點,另一方面是座實打實的問題建筑——未履行基本建設程序,無規劃和施工許可,存在非法建設、違規改造等嚴重問題,特別是房屋業主發現房屋基礎沉降和承重柱變形等重大事故前兆,仍然心存僥幸、繼續違規冒險經營。作為肩負一方安全職責的地方相關職能部門,監管不到位、“打非治違”流于形式,導致安全關卡層層失效,最終釀成慘烈事故。
反觀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圍堵,我們同樣遇到了多重關卡運作不暢的問題。
如疫情預警。《突發事件應對法》是適用于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四大類突發事件的一般法,其原則是屬地管理、重心下移;而適用于疫情的《傳染病防治法》,注重“條”的管理機制。如若把新冠肺炎疫情當作傳染病預警監測,就需要將新冠肺炎納入“傳染病目錄”,而進入“傳染病目錄”就需要層層審批;未進入“傳染病目錄”,就不能適用相關制度……如這般立法理念、原則不相符的情況,在應急管理領域并不少見。
再如應急物資儲備體系。我國的應急管理體系是條與塊并存,特別是在2018 年機構改革之前,應急管理分散在幾十個部門,各部門“自掃門前雪”,也使得應急物資無法發揮最大效應。在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涉及責任與義務時,各部門之間、部門與地方政府之間會互相推脫,甚至出現過一個災害現場建立4 個指揮部的情況,應急物資調動混亂,無法實現有效整合。
總之,體制機制不順暢已經影響到突發事件監測預警、決策支持、物資供應、衛生防護等多方面。這樣系統性、結構性的問題,必須依靠系統性、結構性的方法予以解決,也需要遵循“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響應、屬地為主”的工作原則。
“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分類管理、分級響應、屬地為主”是“非典”疫情之后的經驗總結,是非常符合中國應急管理實際的重要原則。無論立法修法、制度設計,還是物資供應、輿論引導等,都需要遵循這一原則。
同時,建議考慮在國家層面成立應急指揮部,由國務院領導同志擔任主要負責人,辦公室設在應急管理部,日常工作主要集中在風險防范上,一旦出現重大緊急情況,直接轉換為中央的應急指揮部,隨時根據情況變化進行分析、判斷、決策,指揮整體“戰役”。
正如習近平同志強調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危機,也是一次大考。
希望此次大考之后,能夠更加明確應急管理治理能力和體系的建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