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供圖 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交通局

晉安區山秀園村至瓦坪公路,帶動村莊產業興旺,農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截至目前,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已建成逾450公里的農村路網體系,形成了“外聯互通、暢鄉入村、安全便捷、美麗整潔”的農村路網體系。2018年9月,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區)。2019年12月,圓滿承辦由交通運輸部政策研究室和公路局主辦的“我家門口那條路”福建展示周啟動儀式及晉安專場系列活動。
20世紀90年代初,郊區(1996年更名為晉安區)區委、區政府新開通了一條通往鼓嶺的道路,傍山修建了鼓宦線路坯。為滿足當地村民(過侖村、恩頂村、鵝鼻村)的出行需求并帶動鼓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及周邊旅游業等發展,多年來,經過不斷提升改造,形成了現如今的X190鼓宦線。該線全長19.666公里,全線為瀝青混凝土路面,路基寬度7.5米,路面寬度6.5米,技術等級為四級路,起點位于晉安區鼓山鎮三環路輔道化工互通,經過過侖村、恩頂村、鵝鼻村,終點位于晉安區宦溪鎮宦溪村,是福州市區通往鼓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生態示范路。
福州市晉安區北峰環線全景公路鼓宦線是晉安區打造高質量“四好農村路”品牌——“全景公路”的典型代表。
這是一條“觀景之路”。路旁錯落有致的樹木,煙霧繚繞的山巒,沿線的美景讓人沉醉。春和景明,鼓嶺的霧聚攏成云海,美不勝收;淫雨霏霏,鼓嶺的霧朦朧迷幻,空氣格外清新。驅車在鼓嶺公路上,路邊的福州城區美景盡收眼底。沿線設有2處公路停車休息區,占地總面積1700平方米,配套停車位35個,不僅可以駐足觀看云霧,還是俯瞰福州全景、看山青水綠、賞城市璀璨夜色的最佳處。
這是一條“拉風之路”。公路沿線環境優美,兩側的美景宛如畫卷延伸,被廣大市民譽為福州“最拉風公路”。沿線道路綠化優美、行車舒適、安保設施完善,安全舒適的鼓宦公路,現已成為環福州·永泰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重要賽段,每年比賽期間來自五大洲頂尖騎手齊聚于此,這也是福州騎友練習爬坡的絕佳圣地。

拉風之路:驅車于北峰環線全景公路鼓宦線猶如置身于一個巨大的森林氧吧
這是一條“攝彩之路”。建設這條公路,充分利用了晉安區的生態優勢,將晉安區兩大綠色生態林地連接了起來。道路兩旁柳杉繁盛,仿佛置身于一個巨大的森林氧吧,一路空氣清新;驅車于蜿蜒曲折的公路,沿途四季花開,羊蹄甲、櫻花、桐花等顏色多彩絢麗的植物,使道路在不同的季節都有別樣的風景。
這是一條“振興之路”。這是一條通往鼓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的生態示范路,鼓宦線打造完成后,鼓嶺旅游迎來新發展,沿線居民出行更方便。通過推出鼓嶺避暑、自然山水、田園風光等特色旅游線路,促進生態高顏值帶動增收致富。2019年鼓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共接待游客量達700萬人次,同比增長10%;2019年當地村財政實現增收60萬元;鼓宦線打造完成后,也帶動了周邊柳杉王公園、石柱山、牛頭寨、鴛鴦谷等景點發展;特色民宿、山莊宛若雨后春筍,現有各類山莊、民宿17家。

雙車道通村路串起美麗鄉村前洋村,聯動優勢產業,帶動農民致富增收。

以路興業:路通了,帶動了采摘休閑農業的繁榮。
“全景公路”是晉安區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精神,鞏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區)成效,為建設高質量“四好農村路”,結合當地實際,在全國首創的概念和品牌,即堅持從科學實用、宜人和諧、自然美麗的角度,突出黨建引領,培育特色文化,謀劃邊坡治理、停車休息區建設、公路文化宣傳、四季花草種植等軟硬件項目,并以打造生態美景、實現致富前景、凝聚發展愿景為三大抓手,使農村公路既是“點線聯通”的便捷紐帶,更是“帶面連片”的景觀帶、文化帶和產業帶。
在打造生態美景方面:全景公路建設從“建管養運”四個方面協同發力,將“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向進村入戶傾斜。立足現狀充分利用,減少新建開挖項目,統籌好生態保護和提級改造工作。努力運用科技創新,深入推行“鄉村管家”App,強化路域綜合環境整治,實現公路小修項目“48小時”辦結。
在實現致富前景方面:全景公路以服務群眾和產業需求為導向,制定實施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服務計劃,構建暢安便捷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制,進一步發揮好交通“先行官”引領作用。
在凝聚發展愿景方面:全景公路建設以公路沿線、停車休息區、養護站為載體,宣傳紅色文化、公路文化、壽山石文化、山水文化、農耕文化等,積極倡導愛國愛鄉、文明出行、綠色低碳等理念,做到“一路一主題”,挖掘和提升公路文化內涵,不斷增強路域周邊群眾和往來旅客的愛路護路意識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發揮好公路的教育傳播功能。
總面積552平方公里的福州市晉安區,超過77%的面積屬于北峰山區。在北峰山區的最北邊,是少數民族聚居的日溪鄉山秀園村,過去由于交通不便,村民很難與外界往來。2017年,晉安區建成山秀園村通往瓦坪村的3.5公里道路,路寬5.5米,水泥硬化,可雙向通行。在山秀園村村民看來,這條公路給他們的出行幫了大忙。以前,村民從村里到市區,只能從日溪鄉先拐到壽山鄉,再到新店鎮,全程要花一個半小時左右,村里的毛竹等農產品運出去一趟很不容易。現在從這條路上高速公路到新店,只要約50分鐘,節省了近一半時間。

建成晉安區北峰農村公路養護應急基地,大大增強晉安區農村公路應急搶險能力。

敬業的文明執法隊伍保障農村公路的交通安全
山秀園村和連江縣小滄鄉一江之隔,過去兩地之間通勤,走陸路要繞一大圈,山秀園村至瓦坪的農村公路通車后,方便了很多,來村里將毛竹從連江方向運出去更方便了。“以前交通不便,運費高,50公斤竹子才賣10元,現在道路通暢了,竹子價格也和其他村子一樣,50公斤竹子可以賣到15元。”山秀園村村支書藍興水介紹。
全長9.8公里的前九線(前洋至九峰),前身是一條機耕路,當地村民又叫它“蹦蹦路”,坐車從九峰村一路顛簸下山,需要1.5個小時,如今縮短為40分鐘。在干凈整潔的雙車道路面行駛,似在畫中游,鳥鳴啁啾,花香襲人。
村民劉昌明做木工30多年,常常騎摩托車往返各村。過去,村里的土路坑坑洼洼,下雨天積水嚴重,騎車容易打滑摔倒,他索性不出門,因此錯失許多工作機會。自從村里的道路開始修整硬化,劉昌明的業務量也多了起來,腰包越來越鼓了。
為保障“村村通”和“戶戶通”建設成果,近年來,晉安區全面落實農村公路路長制,組建了鄉村道專管員隊伍,建成農村公路養護應急基地、2個農村公路站和37個交通勸導站。堅持“養護得當、修復及時、防護有力”的工作原則,著力增強養護工作科學性、系統性,統籌抓好農村公路日常養護、應急修復、生命防護等工作。
目前,晉安區全部縣道實行社會化養護,并督促養護企業嚴格篩選公路沿線群眾作為養護工人,原則上每5公里聘用1名。在應急修復方面,晉安區投入350萬元建成功能齊備的北峰農村公路養護應急基地,組建了搶修隊伍,確保公路搶險修復及時高效。同時,晉安區持續推進縣、鄉、村道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建設,及時整治公路安全隱患點,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制定改造方案,確保每個行政村至少擁有一條安全可靠、通行順暢的路線。
北峰山區素有“福州后花園”“福州綠肺”之稱,生態環境優美,自然資源豐富。在過去,想要一睹“福州后花園”芳顏,卻因交通問題頗有不便。如今,晉安區消除了北峰山區492平方公里的交通“瓶頸”,加速創建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推出壽山石文化、鼓嶺避暑、自然山水、田園風光等特色旅游線路,把生態高顏值變成群眾高福利。“一環兩縱兩橫”的北峰路網,為大北峰旅游協同發展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北峰路網沿線百姓靠著“吃旅游飯”,攜手走上小康路;北峰路網沿線的鄉村也聚來了財氣和人氣。

觀景之路:驅車于北峰環線全景公路鼓宦線,福州城區美景盡收眼底。
同時,晉安區通過打造前九線、新霍線、鼓宦線、嶺壽線等獨具特色的全景公路,在全省率先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試點,讓壽山鄉的九峰村從一個偏遠封閉的“空心村”一躍成為如今的“網紅村”。
前九線讓前洋村和九峰村2個省級人居環境試點村“手拉手”,在“吃住游行娛購”一條龍產業鏈中各有偏重、優勢互補、系統提升,形成了“住在前洋,游在九峰”等文旅休閑產業線。位于晉安區壽山鄉的前洋村是“全國美麗鄉村示范村”,每到節假日,區內外的游客紛紛預約龍晶葡萄園的采摘項目,占地約200畝的葡萄園,除了成片的葡萄樹,還有餐廳、停車場、親子娛樂區等配套設施,近年來,生意一年比一年火。然而,建園初期,葡萄園門前的道路還是機耕道,周邊城鎮居民驅車前來很不容易,道路硬化拓寬后,游客越來越多。在前洋村,還有同樂園等休閑農業項目也在迅速發展。從前無人問津的閉塞山鄉,如今變成了網紅打卡地。
北峰山區農村公路的主干線之一新霍線、嶺壽線還是兩條網紅旅游公路,既串起千年古剎林陽寺、桂湖溫泉城、飛云峽、北斗洋、壽山國石館、壽山古礦洞、日溪皇帝洞等景點,可謂“北峰盛景一線牽”,不僅惠及兩條農村公路沿線的村莊,還加快了當地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的步伐。如今,在北峰山區的3個鄉鎮成功打造了和提升了27個鄉村旅游景區、景點。北峰山區的農村公路成為晉安區的山鄉綠色發展引擎。
晉安區不甘心只憑顏值做“網紅”,還要憑實力為村民謀福利。為方便福州市民進山賞景,晉安區還大力推進城市公交延伸戰略,在農村公路相繼開通公交線路及區間車等,直達鼓嶺旅游度假區、桂湖溫泉城等生態休閑區。
作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區),福州市晉安區北峰環線“全景公路”走出了“交通+農業+旅游”的全景、全域、全季發展新模式,帶動了北峰山區經濟、旅游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一條條農村公路背后,上演著無數村民筑夢鄉村的故事。家住前洋村的退伍“兵哥”林堅,4年前率先返鄉創業,靠著“北峰柴火雞”的招牌,他的“兵哥農家樂”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人,也擴大了店面;壽山佰瑞生態農業合作社的陳承光和妻子扎根農村,歷經5年試種出了加拿大樹莓,開發出多種樹莓產品,逐漸打出名聲,建立了穩定的客戶群;九峰村山和小院農家樂陳建林在道路改造后,從福州市區回九峰村創業,也成了首批獲益者。現在他的農家樂生意也越來越好,最多的時候同時接待300多人,收入成倍增長。九峰村家庭農場的岳麗欽夫婦,在交通條件改善后,開始嘗試農業園項目,每到雙休日,至少有10多戶家庭前來磨豆漿、采摘蔬菜、享受農家樂趣。隨著農場“綠殼蛋”銷路越來越廣,他們還在市區開了兩家直營店。
晉安區通過打通農村公路建設“最后一公里”,大力推進微田園綜合體和現代農業,引進了黃金百香果、穆陽水蜜桃等一批優質特色農產品,建成了一批主題鮮明、特點突出的休閑農場、觀光農園,發展全季農業,打造幾何塢、嶺居等特色民宿,打響了“鄉約北峰”全域品牌。2019年以來,北峰山區創新舉辦各類旅游節事活動25場,宣傳推介北峰旅游路線和當地特色農產品,大力發展鄉村經濟,為福建的鄉村振興開辟晉安新模板。

設立交通安全勸導站,強化對駕乘人員勸導教育。
近年來,根據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四好農村路”和“交通強國”重要指示精神,在各級交通部門的大力支持指導下,晉安區委、區政府堅持以鄉村振興為出發點,發揮好交通“先行官”作用,緊緊圍繞建設高質量“四好農村路”工作主線,不斷優化路網結構,提升公路性能,增強綜合服務能力,深化機制創新,提升交通供給質量和效率,全力打造具有晉安特色的“全景公路”,助力產業發展,為助推晉安北峰山區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交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