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鳴
曾經在9月份吸引千億資金參與認購,最終啟用比例配售募資超200億元的四只科創50ETF基金本周在上交所掛牌,周一(11月16日)掛牌首日成交金額累計超過45億元,吸金明顯。從“50萬+24個月”的高門坎到只需要100多元就可以入門,四只科創50ETF基金為投資者開啟了低門坎參與科創板投資的渠道,獲得高度關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通過ETF基金進行指數化投資獲得越來越多認同的情況下,科創50又被認為是A股“含科量”最高的指數,許多投資者自然是長期看好。不過,目前科創板面臨“高估值+減持潮”的雙重考驗,大比例配置科創50ETF存在一定的波動風險,等待市場適度降溫之后再選擇合適品種逐步入手,將是比較穩健的選擇。
在科創板首批公司上市超過一年之后,適合散戶低門坎參與的基金終于在交易所掛牌,許多資金量較少,一直無法參與科創板直接投資的散戶對科創50ETF基金展現出較高的關注熱情。此前螞蟻集團計劃在科創板上市,更增加了中小散戶對科創板的關注,雖然后來因種種原因暫緩上市,但科創板的關注度提升也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背景下,科創50ETF作為中小散戶惟一可以集中參與科創板的渠道,很容易在掛牌之初出現一定程度的炒作。本周一(11月16日),四只科創50ETF基金掛牌首日,就和科創50指數出現同步的大幅高開。當天開盤時,科創50指數高開5.80%,遠超滬深300指數0.5%左右的漲幅,而創業板指數的高開幅度更低,資金搶籌跡象明顯。而科創50ETF基金比指數高開幅度更大,四只基金的集合競價均比實時凈值出現一定程度的溢價,反映出散戶追高買入的熱情。只不過ETF基金不比封閉式基金,明顯的溢價很快被機構投資者的套利盤打壓所吞沒,此后基金隨科創50指數高開低走,說明在A股市場上屢見不鮮的“見光死”已經出現,追高買入的散戶成為提前布局的資金出局的對手盤。
“見光死”的走勢固然有散戶過度追高的因素在,另一方面也說明原本潛伏科創板,等待ETF基金被動建倉接盤的場內資金出現離場跡象。從博弈的角度來看,在ETF基金已經完成建倉的情況下,暫時沒有大規模的增量資金集中配置科創板,科創50指數大概率需要一定時間來進行休整。因此,本周不小心追高買入的投資者,恐怕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等待,才能再度迎來春暖花開的時刻。
除了技術面和資金博弈的角度之外,科創板目前還面臨“高估值”和“減持潮”的雙重考驗。從估值角度來看,上交所披露科創板的平均市盈率超過90倍,遠超滬市整體的16倍,也比創業板的60倍要高出許多;而科創50成份股雖然比科創板整體略低,但市盈率的中位數也超過了80倍。雖然科創板上市的公司由于其行業周期和發展前景的特殊性,很難用傳統的市盈率來評判是否高估,但也很難得出低估的結論。特別是在今年科創50指數累計較大漲幅,未來注冊制持續推進導致科創板存量公司的稀缺性不突出的情況下,目前較高的估值還需要經過更多的時間來檢驗。
如果說估值高低見仁見智的話,那么限售股到期之后的“減持潮”則是對科創板承接力道的真實考驗。雖然七月份首批科創板上市公司的“減持潮”此前沒有引發太大的下跌,但這和ETF基金被動建倉的對沖,以及減持計劃公布和實施的“時間差”有一定的關系。隨著ETF基金建倉的完成,這一對沖“減持潮”的因素已經消失,市場對大規模減持的公司已經做出“用腳投票”的反應。如科創50指數的成份股長陽科技公告多位股東計劃大規模減持的消息后,股價在下一個交易日就放量大跌超7%;而一些減持比例較高的公司,如熱景生物、中微公司等,股價表現也十分疲軟,顯著跑輸科創50指數。尤其是目前正值年末資金面比較緊張的階段,實質性減持對相關個股的影響較大,也不可避免會壓制科創50指數的整體表現。
盡管科創板和科創50ETF基金短期內面臨一定的壓力,但站在長期的角度來看,科創50指數和A股主要指數一樣,有望隨著經濟的增長、上市公司的持續發展而呈現螺旋式上升的格局,創業板指數在成立之初也曾經出現從1000點下跌到585點,再確立大底展開大牛市的走勢。而對散戶投資者來說,科創板公司較高的“含科量”意味著評估內在投資價值的難度大,采用指數化投資的方式可以說是分享指數長期確定性上漲的較好方式。因此,科創板熱度適當降溫并不是壞事,反而給投資者長期布局提供了較好的機會。
對有意參與科創50ETF基金的散戶投資者來說,密切關注長期上升趨勢線的得失是制定操作策略的關鍵。今年三月底見底回升以來,科創50指數就沿著這條上升趨勢線向上拓展空間,目前這條趨勢線運行到1360點附近,具有一定程度的技術支撐意義。筆者建議,投資者不妨以“底倉+定投”的方式來布局。在科創50指數縮量回踩趨勢線之際,動用一部分資金買入ETF基金作為底倉長期持有,之后就以固定金額分批定投,以時間換空間化解市場波動的不確定性。而這個定投的周期,起碼要做好兩年以上的準備,不可急于一時。

參照創業板基金的發展經歷,隨著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多元化,除了科創50之外,還會有多種不同細分風格針對科創板內部進行投資,如同現在的創藍籌、創大盤、創成長等。對投資者來說,未來在相對低位的區域,選擇“底倉+定投”的方式布局,都是比較穩健簡便的投資方式。
(本文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