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恩
主持人:近期市場特點比較“極端”,高低位切換,是不是風格變了?
??袁月:不用糾結是不是風格切換,主要取決于你的預期是什么。如果只看一個月,確實高位的板塊在調整,低位的板塊迎來上漲,但要是看三個月甚至更長呢?對于目前市場的現象,每年都會出現兩次以上,比如9月份,醫藥板塊的調整幅度也比較大,但之后是不是有很多品種創出了新高。短期的走勢更多是由情緒決定,中期依舊是基本面和估值,這些才是核心。
明白了這些,也就不用糾結風格切換與否,更多是要有應對策略。比如對于低位的“順周期”板塊,確實很多品種出現漲價,行業景氣度在回升,這可以讓板塊出現反彈,從相關公司的走勢看,放量也比較明顯,這說明有資金介入,通常短期反彈還會延續。
但周期股之所以稱之為周期股,也是因為具有周期性,對于這種漲價短期會有催化作用,至于中期則需要持續跟蹤,或者說不確定性很大。有些是漲價不能持續,有些是產品門檻較低,只要漲價就會有公司擴產,新競爭者出現后,價格還會回落,總之,未必可以反映到未來業績上。所以,對于這類品種更多按照短期思路,以技術為主,跌破關鍵位置或者板塊情緒下降就要離場了。
主持人:那邏輯通順的板塊呢?本周調整幅度也不??!
袁月:這類板塊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醫藥、消費電子等,本周確實調整幅度比較大,這也是正常的,邏輯通順的板塊不是不會調整,也會跟隨市場,尤其是在估值不便宜、位置相對高、調整幅度小、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但區別在于這類品種通常都是最后下跌的,也可以稱之為補跌。
關鍵先確定影響不影響中期發展邏輯,雖然每次下跌肯定會伴有這樣或那樣的“利空”,但其實很多都是“雜音”,投資者還是要保持獨立思考,不要跟著漲時看漲、跌時看跌。如果是因為不影響核心發展邏輯的利空帶來的調整,那又有什么恐慌的呢?
還有就是估值,雖然估值不能解決最低點的問題,但至少也會讓安全邊際更高,尤其是看的越遠越有效。對于這些邏輯通順的板塊,指望持續地下跌概率也不大,更多可能是用時間去消化,橫盤震蕩會是主旋律,只要不盲目追高,耐心等待調整,當估值優勢逐步顯現的時候,又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資金關注,畢竟市場上的“好公司”就那么多,如果不是極端行情,等不到絕對意義上的便宜就會有資金出手了。當然,思路看起來很簡單,但這個過程也很考驗人,心態和倉位管理同樣很重要。
主持人:近期新能源和白酒在短線關注度提升后均出現了分化,股價波動比較大,現在的化工屬不屬于這種?
袁月:化工關注度確實也提升了很多,不過板塊分支龐大,不能統一給結論。除了幾只龍頭有一定成長性之外,絕大多數品種都屬于典型的周期股,近期板塊已經從小幅震蕩向上開始出現加速,通常這種情況下都會有分歧出現,至少不是中期的機會,這些投資者必須要分清。
對于短期而言,主要看產品漲價持續性以及資金特性,龍頭維持住,資金還會挖掘低位的補漲品種,彈性上看,次新、小盤、超跌的品種更能吸引游資,這種偏短線博弈。這個思路在近期其他“順周期”板塊中也同樣適用。
主持人:指數有點不給力,什么時候能迎來轉折?
袁月:震蕩格局就是這樣,無非就是弱一點還是強一點。比如金融強則滬指強,通常科技股表現不佳。相反,創業板表現好的時候,科技股、醫藥股會表現不錯,滬指可能就要平淡。這種節奏短期還會延續,持續放量或者新熱點出現才能扭轉局面。
盤面上也能看到,游資主導的個股典型性不足,缺少市場高度和板塊效應,有幾只所謂的多連板個股也是單打獨斗的局面,這種情況下短線輪動加快,預期不要過高。而白酒、醫藥、科技等龍頭公司本周也開始大幅下跌,剛才說了,通常邏輯最硬的個股都是最后下跌,這種情況出現后,雖然不會馬上反轉,但至少風險也進一步釋放。目前還是多一點耐心,尋找錯殺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