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消停
交完論文研討課的作業,樓下的同學終于忍不住了,在群里鬧騰著:“英國都解封了,我們出去轉轉又如何?”也是,在家宅了快一個夏天,眼瞅著年初辦的德國簽證要過期了,也不敢開啟旅程。
這會兒也顧不上我媽三天兩頭在家庭群里轉發“驚!英國超50萬人涌進海灘”之類的公眾號新聞,早就聽說大不列顛的海值得一看,心動不如行動,況且25度以上的氣溫在這個夏天屈指可數,錯過一次又不知會等來幾周的雨天呢!
來英國以后打Uber,接單的往往都是開著豪車的印巴小哥,我猜,要么是奔馳賣得夠便宜,要么就是富家子弟出來體驗生活罷了。一上車他們總會特別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天南海北地侃,滿口中巴友誼,臨下車了還不忘要小費。
其實東亞面孔在歐洲人眼里是挺難區分的,大概就像我區分對方是英國人還是法國人那般困難,只能按個人風格猜測。這一年算起來,我和同行的朋友就不止三次被認成日本女生。自認為打扮并沒有多卡哇伊,但當在諾丁山擺攤兒的大叔“刷”地從背后掏出葛飾北齋的巨浪圖時,我還是回以微笑:“Yep,good picture!But……we are Chinese……”這不尷了個尬么!
扯遠了……到達目的地以后,我們幾個有些傻眼,不由自主地將口罩又向上拉了拉。這一回,我媽轉的公眾號所言不虛,怕是有半年沒見過這么多人,各種帳篷和野餐墊擺在沙灘上,拖家帶口曬日光浴。英國人好像總有點兒氣定神閑在骨子里,天塌下來也不能阻擋自己享受生活的腳步,什么病毒?不在怕的!口罩除了戴在臉上,還可以套在大臂,沒有口罩也好辦,幾個小伙子用毛巾在臉上圍了一圈也溜上了火車,像是小學時做的消防演習(英國疫情期間公共交通強制要求乘客配戴面部遮擋物)。
但旅途中,也更容易感受到陌生人的善意。就比如說在沙灘上邀請我們一起玩兒排球的一家人,友愛精神倒是值得感恩,但因為他家沒一位戴口罩的,被我們殘忍地拒絕了。還有我正自顧自拍照呢,一位老奶奶追上來拍拍我的肩,我以為要碰瓷,結果她說:“不好意思,但是我好喜歡你的裙子!”
其實我只是想靜靜地坐在海邊,吹吹海風聽聽濤聲,看著異鄉的人群,略帶矯情地想念下地球另一端自己家門口的那片海罷了。
都說什么,沒在海邊吃過炸魚薯條就像沒來過英國,但唯一一家炸魚薯條店門前的長隊伍還是勸退了我們,而且一直以來很讓我疑惑的是:都被尊稱為“國菜”了,怎么就沒有被開發得更美味些?于是走了很遠去一家中東人開的卷餅店,門前羅雀,但很對胃口。
小哥聽了我拿他的店和那家超火的炸魚薯條店做對比后說:“ Asian food is better!”
我又拼命點頭:“Chinese food is best!”奇妙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要怎么和他形容我們的火鍋、烤冷面、煎餅果子,那才是是比炸魚薯條美味幾百倍的食物呀!
編輯/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