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友亮等
為了更好地為廣大讀者服務,本欄目歡迎您將急需得到解答,卻又無處咨詢的“難言之隱”提供給我們,我們將約請名醫專家為您解疑釋惑。
兒童濫用抗生素有哪些危害
編輯同志:
我兒子今年4歲,經常感冒發熱,需要服用抗生素治療。請問,兒童服用抗生素有哪些風險?哪些抗生素應該慎用?
讀者 雷曉英
雷曉英讀者:
兒童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很大,主要有以下3個方面:
1. 導致細菌耐藥
在抗生素殺滅或抑制細菌繁殖的過程中,細菌會改變自己的性質和狀態,使抗生素對其失去作用。一旦細菌產生耐藥性,抗生素就無效了。
2. 導致腸道菌群失調
抗生素在殺滅有害細菌的同時,也會殺滅腸道的益生菌,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使人出現腹瀉、免疫力下降等情況。
3. 副作用危害
抗生素本身具有副作用,如慶大霉素濫用可能導致耳聾,紅霉素濫用可能導致腸胃等消化系統不良反應,青霉素濫用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等等。
對兒童比較安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類(如阿莫西林、美洛西林)、頭孢類(頭孢克洛、頭孢丙烯)、阿奇霉素等。兒童不可用或必須慎用的抗生素包括以下4類:
1. 喹諾酮類(常帶“沙星”字樣,如左氧氟沙星、諾氟沙星),會影響兒童骨骼的發育。
2. 四環素類(如四環素、美他環素),兒童長牙期間服用了四環素類藥物,牙齒有可能變成灰色或黃褐色,俗稱四環素牙。
3. 氨基糖苷類(如慶大霉素、鏈霉素),可產生神經毒性和腎毒性,可能導致易感兒童聽力下降,甚至耳聾。
4. 磺胺類(如磺胺嘧啶、復方新諾明),對易感兒童可能產生腎臟損害,導致血尿、結晶尿及腎功能衰竭。
兒童使用抗生素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可用可不用的盡量不用;能用一種藥就不聯合用幾種藥;能口服的不要靜脈注射;家長不自行在醫藥超市購買抗生素類藥物,如果孩子出現感染應盡量到醫院查明原因,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醫生 黎友亮
經期不能服用哪些藥物
編輯同志:
我只知道女性在經期內不能吃辣、不能吃冰棒等,今天聽朋友說,有些藥也不能在經期服用。請問,經期不能服用哪些藥?
讀者 禹茉茉
禹茉茉讀者:
經期,以下6種藥物最好別碰:
1. 性激素藥物
性激素藥物會影響女性的月經周期及月經量等,因而要避免服用,以免擾亂體內的性激素水平,引起月經紊亂。
性激素的種類不同,引起的癥狀也不同,如雄激素藥物會使月經變得不規律及減少月經量,黃體酮則會使乳房產生脹痛現象,并使月經量增大。
2. 陰道局部使用藥物
在月經期間,應該避免各種用于治療婦科疾病的洗液、泡騰片、栓劑等陰道局部用藥。月經期間,子宮黏膜處于充血狀態,宮頸口較松弛,陰道本身存在積血現象,細菌容易繁殖,使用上述藥物,藥力會上行,侵犯子宮及子宮內膜,還會影響月經量。
3. 活血化瘀類中藥
月經期間,女性身體本就有經血流出,而活血化瘀的中藥會使血管擴張,加速血液的流動,增大月經量。
4. 減肥藥
依靠減肥藥來減肥本身就對身體不利,會打破身體的內平衡,如果在月經期間服用減肥藥,會使得月經周期紊亂,甚至出現心慌、焦慮等癥狀。
5. 止血藥
經期內服用止血藥會使月經量減少,嚴重的會引起經血不暢。
6. 瀉藥
有些人會使用瀉藥幫助排便,達到緩解便秘或減肥的效果,但是在經期最好不要服用,否則可能會引起反射性盆腔充血,對盆腔和子宮的健康不利。
醫生 龔學兵
服中藥時不能吃哪些食物
編輯同志:
我父親患有關節炎、高血壓、靜脈曲張等慢性病,每天都要煎中藥喝。請問,服中藥期間不能吃哪些食物?
讀者 盧婉
盧婉讀者:
俗話說:“吃藥不忌口,壞了大夫手。”服用中藥時,醫生都會叮囑忌口事項。以下4類食物,服用中藥時不宜食用:
1. 油膩、肥厚、生硬等阻礙吸收的食物
服用中藥時,要控制食欲,避免進食大魚大肉,以及偏硬、油炸、不宜消化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影響藥物吸收,耽誤患者康復。特別是脾胃虛弱的患者,服用中藥時,更要注意清淡飲食。
2. 加重病情的“發物”
從中醫的角度看,所謂“發”就是“誘發”“引發”“助發”的意思。身體患有疾病,如果吃了發物,容易導致病情加重,或使病情反復發作。發物包括動風發物、動熱發物、動痰濕發物、動氣血發物等。動風發物多為熱性食品,如豬頭肉、公雞肉、鵝肉;動熱發物主要有生姜、花椒、羊肉、狗肉等;動痰濕發物代表食物為糯米,這類食物會助濕生痰;動氣血發物指胡椒、辣椒、芥末、香菇、香菜等。
3. 改變藥性的食物
有些食物若與中藥一同服用,會改變中藥的藥性,導致療效不佳。比如:服用滋補中藥時,就不能吃生冷、油膩的食物;服用清熱中藥時,就不要吃生姜、胡椒等辛辣食物;服用化濕中藥時,就不要吃糯米這類助濕生痰的食物。
4. 導致其他病變的食物
有些食物如果與中藥同時服用,會誘發一些不良癥狀。比如,服用地黃、何首烏等中藥時,就不能吃蘿卜,不然會損耗氣血,令人頭發早白。
醫生 潘仲槐
養胃有哪些誤區
編輯同志:
我從事地質勘探工作,生活不規律,患有慢性淺表性胃炎,久治不愈,十分痛苦。現在換了工作,生活穩定下來了,我想好好養養胃。請問,養胃有哪些誤區要避免?
讀者 江子明
江子明讀者:
對于胃病,尤其是慢性胃病,有“三分治七分養”之說,強調日常養護的重要性。但是,在養胃的過程中,千萬要注意避免以下六個誤區:
誤區一:不重視
有人認為,胃痛是小事,忍忍就沒事,或者自行到藥店買胃藥來應付。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偶爾一次胃痛,或有明確的誘因,用藥應付就行,如果經常發作,特別是出現消瘦、大便發黑、貧血、頑固性上消化道不適等癥狀,一定要看醫生。另外,每年應定期體檢,及時發現早期胃病。
誤區二:重養輕治
對于慢性胃病、功能性胃炎,通過飲食、作息調整來養胃是必要的,但不能重養輕治。如果有潰瘍、彌漫性炎癥、萎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則要到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先治后養。
誤區三:牛奶能護胃
有些人喝酒前先喝一杯牛奶或酸奶,認為乳制品可以保護胃黏膜免受酒精侵害。喝牛奶或酸奶確實比空腹喝酒對胃更有好處,特別是飲用高度酒時,保護效果更佳。但這種說法并不是絕對的。液體在胃內排空快,酒精對胃部仍有影響。所以,不能喝了牛奶或酸奶后就肆無忌憚地喝酒。
誤區四:依賴喝粥
粥容易消化,對胃病患者有幫助,但一日三餐只喝粥,營養可能跟不上,而且粥消化很快,胃很快就排空了,人處于饑餓狀態的時間太長,會影響胃病的康復。正確的做法是少量多餐,在正餐之間加點心餐,但切勿吃得太多,否則會引起腹脹、腹痛。
誤區五:吃素養胃
吃素養胃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從營養均衡的角度來說,單吃蔬菜和糧食,不吃肉類,容易導致氨基酸缺乏。如果不是素食主義者或治病需要忌口,不主張偏食、單品種的飲食,要營養全面。
各種肉類都適合胃病患者食用,但豬肉、牛肉、雞肉要燉爛些,不要太油膩。總的來說,是否能食用肉類取決于人們的烹調方法,刺激性太強的菜肴不建議食用,如水煮牛肉、酸菜魚等。
誤區六:空腹喝茶
喝茶注意三原則,餐后喝、選品種、喝淡些。熟茶類如普洱茶、紅茶,對胃有一定好處,但不要空腹喝,因為茶水含有茶堿,對胃黏膜有刺激。綠茶的茶堿成分高,對胃黏膜傷害最大,胃病患者應禁喝。
醫生 牛建國
有些男科病
是心理因素導致的
編輯同志:
我偶爾會出現勃起障礙,治了幾次都沒什么效果,十分煩惱。有醫生說,有些男科病是心理作用導致的。我很困惑,心理作用也能致病?
讀者 楊在峰
楊在峰讀者:
男人在性事上表現不佳,通常會懷疑自己患了性功能障礙,并羞于就醫。在這種心理暗示下,癥狀更加明顯,煩惱更重,由此進入惡性循環。實際上,男科疾病很多與心理因素有關,只要過了心理這一關,加上正規的治療,大都能迎刃而解。下面分別來看。
性功能障礙
性心理異常通常是導致性功能障礙的重要因素,也是障礙難以緩解的維持因素。導致性心理異常的因素包括:夫妻關系緊張、過于沉重的工作壓力、精神緊張、抑郁焦慮等。
男性不育
男性如果長期焦慮、緊張、抑郁,會導致大腦皮質的工作不穩定,導致內分泌、睪丸生精功能及性功能異常,進而造成男性不育。
前列腺炎
精神因素與慢性前列腺炎有密切關系。研究顯示,焦慮、抑郁、恐懼等情緒可通過“精神—神經遞質—神經”這一環路,使患者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經過一系列的傳導,影響尿道與膀胱功能,導致化學性或細菌性前列腺炎。
性病恐懼綜合征
常見的性病包括艾滋病、淋病、梅毒、生殖器皰疹等。臨床中,經常遇到過度“恐艾”“恐淋”的患者。這類患者本身有一些強迫癥或潔癖癥狀,可能由于偶爾不安全性行為或使用了公共設施,如公園座椅、酒店毛巾后擔心感染性病,惶惶不可終日,甚至引發性功能障礙。
建議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必要時請心理醫生會診,排除心理干擾。
醫生 張珂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