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婧

提到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的飲食禁忌,絕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限制海鮮、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食物,很少有人會想到還要控制果糖的攝入。但是,既往多項調查結果均顯示, 果糖攝入與血尿酸水平密切相關, 這是真的嗎?
什么是果糖
果糖是目前加工食品及軟飲料中主要的含糖添加劑,是一種單糖,以游離狀態廣泛存在于甘蔗、甜菜、蜂蜜和大多數水果中,谷物中也含有少量果糖。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7~1.8倍,是所有天然糖中甜度最高的糖,在同樣的甜味標準下,果糖的攝入量僅為蔗糖的一半。
既往人們認為, 在加工食品中用果糖來代替砂糖,可以在相同甜度下減少熱量攝取,外加果糖的升糖指數(GI)很低且具有良好的吸濕性、低溶解度等特質(天然適用于糕點、糖果、罐頭、蜜餞、飲料等的加工保存增味),所以被大量用于食品加工業和對糖尿病的預防控制中,被稱為“健康糖”。但是,近來多個大規模人群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果糖含量高的飲料(不論人工合成的飲料還是純天然果汁) 及營養性果糖的攝入, 都與血尿酸水平升高相關,導致痛風發生風險增高。
果糖攝入與高尿酸血癥的關系
果糖攝入一定會導致高尿酸血癥嗎? 要明白這個問題,首先要看果糖在體內是如何代謝的:果糖進入細胞,因缺少負反饋的抑制,所有進入細胞的果糖迅速被磷酸化(需要消耗能量物質三磷酸腺苷ATP),從而導致細胞內ATP耗竭,產生多量的單磷酸腺苷(AMP),AMP經脫氨酶形成次黃嘌呤核苷酸(IMP),后經黃嘌呤氧化酶作用,由次黃嘌呤、黃嘌呤最終分解為尿酸,從而致細胞內尿酸升高。此外,果糖在肝、腎和小腸內被特異性果糖激酶作用,經過一系列的過程,最終還可生成糖原和三酰甘油。所以,果糖攝入會導致細胞尿酸、糖原和三酰甘油生成都增加。
其次,果糖在細胞內的代謝“不受控制”———既不受ATP的負反饋調節,也沒有限速酶,且不受胰島素和瘦素調節,可以繞開食欲控制的機制,讓人們在吃了它以后沒有明顯的飽腹感。有研究表明,與葡萄糖相比,果糖會大大增加食欲,讓人們更想吃。其實,正常攝入果糖并不至于對人體有多大影響。果糖能夠產生不良影響的背后原因,還是攝入太多。攝入過多的果糖可減少尿酸從腎臟排泄,抑制尿酸從腸道排泄,從而加重血尿酸水平增高。所以,確切地說應該是高果糖攝入可導致高尿酸血癥。
每日攝入多少果糖算正常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對于兒童和成年人,糖的攝入量控制在總熱量攝入的10%以內。糖攝入量,每日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現在食物中的果糖攝入其實防不勝防,軟飲料、奶茶、果汁、甜品、餅干中都會添加果糖,人們一不小心就攝入超標,所以要警惕這些食物中的隱形果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