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瀅

人們對年齡的增長似乎十分敏感,其實,從值得感激的角度來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也在不斷地收獲。
1.更強的問題解決能力
美國心理學家卡特爾按功能性的差異, 將智力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兩大類。隨著年齡的增長, 在度過20~30歲的發展巔峰期后,個體的流體智力,如知覺、記憶、運算速度、推理能力等通常會迎來衰退期。這時候人們會逐漸感到記憶力下降了或是反應變慢了。
然而與它截然相反, 智力分類中的另一種成分———晶體智力, 對應著個體知識與經驗的積累,其不斷發展的趨勢通常會持續到65歲。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閱歷逐漸豐富,實踐經驗也越來越多, 每個老年人都可以稱得上是“一本行走的書”。逐漸豐富的閱歷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難題,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開闊的眼界也讓人們能更清楚生活或生命本質的追求,在變化中明確不變的初心。
2.更多的時間
習慣了高強度與高效率的工作狀態, 當人們迎來退休生活時, 反而會因為突然出現的空閑時間而不太適應。在這一階段, 年長的人們可以通過一些渠道尋找兼具價值和放松目的的活動。例如,通過做志愿者換取地鐵票, 共同組織業余的社區活動等, 更多的空閑時間能使人更廣泛、更深入地接觸感興趣的活動與行業, 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實現“再就業”。
3.特殊的工作機會
在一些工作中, 年齡大會成為一項不小的優勢。這并不是要忽視老年人精力和體力下降的問題,而是選擇揚長避短,讓能發揮才干的老年人在要求特定知識與技術的崗位上持續發揮余熱。除此之外,由于經驗本身的不可替代性, 年長者對問題本質的判斷與處理、對同事情緒的感知能力可能更為突出,在部分輕勞動力崗位,以及服務對象同為老年人的崗位上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4.更小的壓力
從社會整體的氛圍來看,大家對老年群體在高產、敏捷、時尚等方面的要求不會過于嚴苛。對年長者的行為更容易給予積極的反饋,因此年紀大一些的人們所承受的社會壓力可能會相對較小。老年人更有可能按照自己期待與喜愛的方式生活。
5.這是值得感恩的事情
在匆匆而過的幾十年歲月里,雖說人在變老,但“老”到足以見證歷史,感受時代的變遷,未嘗不是一件值得感恩的事情。回想自己的學生時代,連手機都未普及,而現在手機的智能化已成大勢;從不相信網購,到足不出戶完成生活中的各種事務。
見證曾創造的價值,見證生命活力的延續,見證時代的日新月異……正是因為一同走過了幾十年,才更值得感激,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