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獻彬
摘要:抽水蓄能電站作為優良的調峰電源在電力系統中的地位愈發重要,其工業控制系統(簡稱工控系統)的設計和實現較為復雜,存在的安全缺陷和面臨的安全威脅也比較突出。在等保2.0標準下,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的安全檢測有了更多新的需求。現通過分析等保2.0對工控安全等級的保護要求,總結了抽水蓄能電站工業控制系統的安全需求,并提出了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安全檢測的核心技術與方法。
關鍵詞: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安全檢測;等保2.0
0 引言
抽水蓄能電站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水電站,具備上、下兩個水庫,利用電網低谷負荷時的剩余電力,由下庫抽水到上庫蓄能,在電網高峰負荷時再放水到下庫發電,以彌補用電高峰時期電力不足的問題[1]。作為調節電力負荷的重要手段,抽水蓄能電站在電網中承擔了調峰填谷、調頻、調相、事故備用等任務,可有效提升電力效益,保證電力系統平穩運行,在整個電力系統中占據重要地位。
抽水蓄能電站同時擔負發電和蓄電任務,機組運行包括發電、發電調相、抽水、抽水調相、停機5種工況,通過復雜的工控轉換靈活應對負荷的急劇變化[2]。抽水蓄能電站的工業控制系統需根據當前用電發電需求、水文情況等,精確控制不同工況之間的轉換,從而完成發電抽水的聯合調度。相較于傳統水庫工控系統,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的控制場景更加復雜,實時性、準確性要求更高。為此,復雜場景下的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在技術實現上也更加復雜,不僅存在更多安全隱患,而且面臨更多安全威脅。一旦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遭受網絡攻擊,就會引發電站自身安全問題,甚至可能影響整個電力系統的安全。《信息安全技術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要求》(GB/T 22239—2019)[3](簡稱等保2.0)對工控系統提出了等級保護要求,主動防護能力逐漸受到重視。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的傳統安全檢測技術和方法是否能適應等保2.0的新需求成為人們備受關注的問題。
本文將圍繞等保2.0標準對工控系統安全保護的新要求展開深入分析,總結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的安全檢測需求,討論可行的工控系統安全檢測技術,為等保2.0標準下的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安全檢測提供技術支撐。
1 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
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建設遵循“網絡分區、專網專用、橫向隔離、縱向認證”原則,采用層次化網絡拓撲結構。抽水蓄能電站上層為調度中心/集控中心,直接接受上層機構下發的負荷,并將負荷合理分配給電廠。電廠收到集控中心/調度中心的負荷分配值后,按照庫容、各機組的振動區、運行條件等以最優的方式分配給各電站,確定各臺機組所帶的負荷,并通過機組現地控制單元(Local Control Units,LCU)、開關站LCU、閘門LCU等實現自動發電和抽水,達到負荷合理分配的效果。
2 等保2.0下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的安全檢測要求
為適應信息技術發展新需求,工控系統、云計算、物聯網等一批關鍵領域的信息系統被納入等保范疇。工控系統作為國家工業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著電力、油氣、水利等關鍵行業的生產安全,因此其安全問題備受關注,且在等保2.0中有著翔實的描述。
等保2.0分為5個保護等級(第5級略),其對工控系統的等級保護對象包括SCADA系統、DCS、PLC等,對保護對象的安全要求包括兩方面:通用安全要求和擴展安全要求。通用安全要求關注共性化保護需求,擴展安全要求則關注個性化保護需求。安全要求包括技術和管理兩部分。
工業控制系統需要同時滿足通用安全要求和擴展安全要求。通用安全要求涵蓋了安全物理環境、安全通信網絡、安全區域邊界、安全計算環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機構/中心、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建設及運維等。擴展安全要求同樣涵蓋安全物理環境、安全通信網絡、安全區域邊界、安全計算環境、安全建設管理等,但加入了工控系統特有的安全要求。隨著保護等級的提高,每項技術要求均增加了新的安全需求。本文主要關注與技術相關的等保要求。
通用安全要求和擴展安全要求的劃分,涵蓋了傳統物理安全、主機安全、網絡安全、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等內容。其中,安全物理環境對應物理安全,安全通信網絡和邊界防護則為網絡安全,包括網絡安全架構、通信安全、邊界防護、訪問控制、入侵防范、可信驗證等。安全計算環境覆蓋主機安全、應用安全和數據安全。主機和應用安全關注身份鑒別、訪問控制、入侵防范、惡意代碼、可信驗證等。數據安全則關注數據完整性、機密性和數據備份等安全需求。
根據等保2.0相關內容,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安全檢測應重點關注以下4個方面:(1)物理安全,檢測工控系統所處物理環境是否安全、災備系統是否完善;(2)主機安全,監控服務器、控制設備及對應系統、軟件、固件等是否滿足安全要求,安全防護措施是否有效;(3)網絡安全,由安全通信網絡和安全邊界防護構建的網絡是否滿足安全需求,是否可抵御不同類型的網絡攻擊;(4)數據安全,數據是否存在被泄露和篡改風險以及數據被篡改后是否可以被用于發動攻擊,導致電力調度錯誤。可見,安全檢測、數據防護、風險評估等已納入等級保護要求并加以實施,等級保護將靜態安全需求轉變為動態安全需求,并在被動防護中引入主動防護機制。
3 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的安全檢測技術
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發電有限公司針對新安全形勢下電力工控系統安全檢測與等保2.0需求,積極探索主動安全檢測技術,主動挖掘和發現工控系統中存在的未知安全威脅。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安全檢測技術主要圍繞物理安全、主機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及安全檢測仿真平臺構建等方面展開研究。
3.1? ? 物理安全檢測技術
物理安全檢測主要根據安全物理環境要求展開,主要包括:(1)工控系統所處物理位置的抗震、防風、防雨、防水、防潮、防火、防靜電等能力和安全措施檢查;(2)工控系統物理訪問控制能力檢測;(3)工控系統防盜、防破壞等能力檢測;(4)工控系統電力供應、電磁防護等能力檢測。物理安全檢測多為合規性檢測,可通過多種傳感器、專業安全檢測儀器等周期性或實時展開。
3.2? ? 主機安全檢測技術
主機安全檢測主要對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中的集中監控服務器、數據存儲服務器、LCU操作站、LCU工程師站、控制設備及運行于其上的操作系統、固件、應用軟件等展開安全檢測。由于部分設備與運行于其上的應用緊密耦合,這里將應用安全與主機安全一起討論。面向主機的安全檢測技術包括:
(1)設備識別:由于工控設備和系統在網絡中具有相應的特定屬性(即指紋),可首先通過主機存活性探測查看主機是否正常運行,然后基于指紋識別技術探測具體的工控設備或系統。其中,系統/工控設備指紋獲取[4]是設備識別研究的重點。
(2)漏洞掃描:針對抽水蓄能電站內工控系統及設備的已知漏洞展開檢測。漏洞掃描一般會建立電站工控系統漏洞庫,并保證定時更新漏洞庫,再基于漏洞庫進行定期漏洞掃描及驗證,從而有效檢測系統存在的安全漏洞。
(3)漏洞挖掘:針對抽水蓄能電站內工控系統及設備可能存在的未知漏洞展開檢測。電站關鍵設備在入網使用前需進行嚴格的漏洞挖掘檢測,減少0-day漏洞等帶來的安全風險。漏洞挖掘測試一般基于模糊測試技術,構建異常數據包作為輸入,通過對比實際輸出與預期輸出差異或查看被測目標是否產生宕機、異常等行為,判斷被測目標是否存在漏洞。
(4)漏洞修復檢測:指操作系統、設備固件、應用軟件通過打補丁方式修復漏洞后,對修復后的系統、固件、軟件進行安全檢測。一方面驗證漏洞是否被消除,另一方面對已修復的系統或軟件做進一步功能、性能和漏洞挖掘測試,避免在漏洞修復過程中相關功能、性能受影響,或由于代碼修改引入新漏洞。
3.3? ? 網絡安全檢測技術
網絡安全檢測一方面檢測網絡拓撲區域劃分和邊界防護措施是否滿足等級保護要求,另一方面通過動態方式對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的安全防護能力進行檢測。除傳統入侵檢測技術外,滲透測試也是非常有效的網絡安全檢測方法。
滲透測試技術從攻擊者角度對工控系統發起滲透攻擊,以發現系統中存在的安全問題。安全檢測人員可通過滲透測試技術對工控系統的安全網絡架構、訪問控制、邊界防護、入侵防范、可信驗證等安全防護能力和檢測能力進行有效驗證。但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直接關系著電力生產和水庫調度,很難直接實施滲透測試,因而構建工控系統安全檢測仿真平臺成為必然需求。
3.4? ? 數據安全檢測技術
除傳統的數據機密性、完整性檢測外,抽水蓄能電站還面臨數據注入攻擊的安全威脅,攻擊者通過對電站或某一LCU機組數據采集結果的篡改,影響電力調度或電廠內部的工況轉換。目前,針對虛假數據注入攻擊檢測的方法主要包括傳統的主成分分析法、基于卡爾曼濾波的檢測方法、基于人工智能的檢測方法等。
3.5? ? 安全檢測仿真平臺構建技術
工控系統安全檢測仿真平臺構建可采用實物、虛實結合、虛擬化3種方式。實物方式完全按照真實場景1:1復現工控場景,可準確還原工控系統受攻擊時的真實情況,但造價昂貴,可擴展性和靈活性差;虛擬化方式采用軟件仿真形式構建虛擬設備復現工控場景,該方式造價低、場景構建靈活,但由于虛擬工控設備無法完全模擬其真實功能,檢測結果難以真實反映工控系統安全情況;虛實結合方式將虛擬通用設備與真實工控設備相結合,兼具了實物方式和虛擬方式的優勢,因此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發電有限公司基于虛實結合方式構建安全檢測仿真平臺,將待檢測設備、系統部署于仿真平臺上,繼而在平臺上實施漏洞挖掘、滲透測試、數據注入攻擊等檢測技術,從而驗證電站工控系統安全措施的有效性,主動發現設備、系統存在的安全問題。
4 結語
本文圍繞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安全檢測需求,對工控系統在等保2.0中的安全等級保護要求進行分析,基于分析結果總結出適合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安全檢測的技術,為其適應等保2.0標準提供技術支撐。
[參考文獻]
[1] 黃楊梁,邵霞.自動電壓控制在抽水蓄能電站應用研究[J].水電與抽水蓄能,2016,2(2):78-82.
[2] 高建偉,何曉亮,馬依文.抽水蓄能電站工控系統安全防護探討[J].水電站機電技術,2017,40(9):63-66.
[3] 信息安全技術 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GB/T 22239—2019[S].
[4] 李沁園,孫歆,戴樺,等.工業控制系統設備指紋識別技術[J].網絡空間安全,2017,8(1):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