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輝
摘要:2019年公安部發布我國機動車保有量數據,截止當年3月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3億輛,其中汽車2.46億輛,駕駛人員達4.1億人,機動車、駕駛人總量均居世界第一。交通擁堵、停車難等已成為制約我國交通發展的瓶頸,本文從停車場長遠規劃、政策扶持、投資建設、智慧運營等方面探討解決停車難問題的思路,并總結相關實踐經驗,提出通過特許經營方式打通停車全產業鏈實現停車事業可持續發展,為解決城市停車難問題尋求新途徑。
關鍵詞:投資建設;智慧運營;停車產業鏈;特許經營
引言
第一次工業革命把人類帶進了“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內燃機汽車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解放了生產力,促成了歐美大陸經濟高速發展。我國改革開放40年取得了巨大成就,用了30年實現了城鎮家庭汽車普及率40%。巨大的汽車保有量給城市帶來了空前的壓力,交通擁堵常態化,車輛找不到停車位在路上滯留、亂停亂放進一步加劇了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停車難已成為現代“城市病”的一個重要方面。解決停車難、緩解交通壓力是城市面臨的重大問題,是城市發展的頭等民生大事。
如何解決停車難,首先是做好規劃、解決停車泊位供給來源問題,其次是做好管理、發揮停車泊位效率,最后是整合資源、實現投資建設運營全產業鏈閉環運行,多措并舉,通過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實現靜態交通促進動態交通的良性循環發展。
1立足當前、規劃長遠、提升泊位供給量,緩解城市關鍵區域供需矛盾突出問題
當前,我國城市公共停車場普遍存在的問題有:停車場數量少、泊位總量小;停車場規劃布局不夠合理;獨立公共停車場發展不足。我國城市停車場建設是落后于時代發展,停車場建設仍以建筑配建停車場為主,獨立公共停車場發展緩慢。
受到城市可用資源的客觀條件限制,目前還無法從根本上做到徹底解決停車難,但可以通過合理規劃建設來緩解停車供需矛盾。公共停車場規劃建設要立足當前、放眼長遠、綜合施策,以建筑配建為基礎,大力發展獨立公共停車場建設,合理設置和管理路內停車泊位,還路于動態交通,緩解交通壓力。具體執行方面,一是提高建筑配建泊位標準并嚴格執行,鼓勵建設單位超配停車泊位,超配部分在容積率計算、不動產登記、轉讓抵押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另外,鼓勵現有建筑配建公共停車場進行升級改造,提升停車泊位數量,同樣可以給予一定的獎補政策支持。對于拒不執行建筑配建標準的建設單位或開發商要給予相應的處罰,并且補交土地出讓金。二是重點發展獨立公共停車場建設,加強規劃引導和政策支持,具體措施包括:老舊小區出新或棚戶區改造,在規劃中要提前做好新建、改擴建停車場設計,比如:對于主城區5000平方米以下的地塊、邊角料地塊,優先用于建設社會公共停車場;利用城市道路、廣場、公園綠地等公共設施地下空間建設社會公共停車場;利用中小學、高校地下空間建設公共停車場;利用城市高架橋橋下空間、公交場站(含首末站)、軌道站點建設P+R停車場。通過采取以上多種措施,一定會帶來城市公共停車場規劃建設新局面。三是在管理層面,在主城人口密集區不再新增路內臨時泊位,甚至可以減少路內泊位,實現還路于動態交通。另外,主城市核心商圈不再新建公共停車場,并且可以通過提高停車收費價格,鼓勵市民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緩解核心商圈區域的交通壓力。
城市公共停車場規劃建設必須建立長遠思維,要制定公共停車場建設三年或五年計劃目標,保持政策連續性,循環推進,確保民生工程能在規劃和建設層面都落到實處。
2加快建設、智慧運營、提高泊位利用率,開創建管并重一體化協同運營新局面
有了長遠規劃目標,必須做好當前計劃落實、加快建設步伐,城市主城區要以停車供需矛盾特別突出的區域(可稱為特色片區或試點片區)為突破口,先行先試,抓住重點,緩解當前停車難困局。特色片區公共停車場建設可引入社會資本參與建設并特許經營,在供地方式、投資形式、獎補政策、運營年限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企業自負盈虧、風險自擔。對于規模小、盈利預期差的停車場,可先由政府投資建設,后期可在滿足政策條件下轉讓或委托給企業進行市場化運營。另外,也可以采取整個行政區規劃的全部公共停車場打包招商,由社會投資企業來投資建設運營,設定經營期限到期移交給政府。
通過對城市停車資源整合實現智能停車管理是解決停車難的另一個重要手段,應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手段提高停車泊位利用率和周轉率,將停車場效率提高到極致,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建議各城市在停車管理方面應該建立城市級智能停車統一運營管理平臺,建立標準接口,所有對外開放的公共停車場必須接入統一運營管理平臺,實現信息實時共享,市民只要下載一個手機APP就可以全市智能停車。
3引進資本、政策扶持、打通停車產業鏈,促進停車市場良性發展減輕財政負擔
公共停車場投資屬于長期固定資產投資,資金投入量大,回收期長,政府全額投資將使使地方財政背負重大壓力。2015年國家發改委聯合六部委下發的《關于加強城市停車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堅持市場化運作,政府規劃引導、政策支持,以企業為主體加快推進停車產業化,廣泛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城市公共停車場經營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收益,可以吸引社會投資實現設計、投資、建設、運營和維護全產業鏈特許經營。在引進社會投資企業建設運營停車場的過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是經營年限設定:根據2015年國家六部委第25號令要求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期限最長不超過30年。
二是土地權屬:特許經營公共停車場土地所有權歸政府所有,在特許經營期內,提供給特許經營企業無償使用,政府方負責土地征收和拆遷工作。
三是合資模式:政府可以根據本地財政承受能力確定是否參與合資,如果政府投資則由政府指定投資平臺參與合資,如果政府不出資,則政府的定位是監督、指導、服務、考核的角色。
四是定價調價機制:特許經營停車場需按照當地物價部門核定的統一收費標準進行定價/調價或由特許經營企業根據市場行情自行定價/調價,但需經政府方書面同意,并報政府相關部門備案,政府需要行使監督職能。
五是防暴利機制:一般基礎設施項目,特許經營期不超過30年,內部收益率一般不超過8%,特許經營停車場內部收益率宜定在8%。引進社會投資時,需設定好防暴利分成機制,當企業超過該收益率時,需要啟動分成機制,超出合理收益率范圍是啟動重新談判機制。
六是特許經營期滿處置方式:經營期滿后一般是經營企業將完整完好地將停車場所有設施、資料、檔案等全部移交給政府或政府指定部門,但如果雙方愿意繼續合作,則可以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選擇原特許經營者。
4結束語
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涉及的內容點多面廣,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是關鍵,通過特許經營模式打通公共停車場投資建設運營產業鏈是減輕政府財政壓力、快速緩解停車難問題的有效途徑,企業發揮投資建設運營優勢,政府轉變職能,對企業經營做好服務、指導、監督、考核,才能使公共停車事業發展走上更加良性發展之路,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和惠及民生。
參考文獻:
[1] 楊芳,淺談城市停車場的規劃建設,科技創新導報,2018 NO 28:119+121
[2] 何振華,智慧城市智能停車系統探究,科技風,2017年1月下,第10頁
[3] 潘福全,羅淑蘭,張輝,張麗霞,王豐元,PPP模式在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中的應用,交通企業管理,2016年第12期,第49-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