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麗
摘要:本文對水利水電工程水閘施工技術的應用價值和影響因素進行簡要分析,以實際項目為例,闡述水閘施工環節圍堰、開挖、墊層、鋼筋、混凝土、導流等施工技術的具體應用,希望為同類項目施工提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水閘;施工技術
時代的發展,使得水利水電工程(下文簡稱“水利工程”)作用顯著。水閘作為項目建設過程關鍵內容,需要根據質量要求,合理運用施工技術,保證水利項目建設質量,提高其使用效益。因此,研究水閘技術的具體應用十分重要。
1.水利水電項目水閘施工技術應用價值及影響因素分析
1.1應用價值
首先,水閘施工可對水勢合理調節。社會發展迅速,不同行業對電力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電力資源的合理供應成為難點問題。由于我國具備豐富的水資源,水利工程的建設可滿足用各行業用電需求。應用水閘施工相關技術,可實現對工程上下水位展開合理調節,有效控制水勢,進而不斷將水能轉化為電能。其次,水閘施工便于對河道展開管理。河道工程的建設,在大壩施工方面,需要通過水閘建設實現。對于大規模項目,還需將河道船只行駛考慮其中。運用合理施工技術,為河道管理提供有利條件。最后,對防洪減災產生影響。部分區域因降雨量較大,因此,可能導致洪災頻發。對此,水利工程施工過程,可通過水閘施工,根據水勢合理調節水位,進行防洪和泄洪,防止出現嚴重洪災[1]。
1.2影響因素
實踐表明,水利工程對水閘施工的影響因素諸多,直接影響施工質量。如:施工前期,設計圖紙的合理性不足,可能導致項目變更;項目施工區域地質勘察不全面,對施工方案制定可產生嚴重影響;施工材料的管控不科學,導致施工質量不佳;對機械設備的管理不科學,影響人員安全以及施工進度等。因此,需要針對上述影響因素,做好質控措施,保證技術應用科學合理。
2.水利水電工程水閘施工技術應用措施
2.1.項目介紹
該項目為水利工程防洪水閘施工項目,水閘高度4.7m,使用鋼制閘門,閘室內部寬度4.0m,施工區域水位高度處于9.0~9.5m之間。項目施工涉及圍堰、開挖、鋼筋、砼澆筑等重點技術的應用,下文重點針對上述技術展開介紹。
2.2圍堰施工
結合項目水位高度,兼顧安全因素,在臨時圍堰的設計方面,需要保證其寬度為4.0m,頂部高程為10.5m,設置邊坡比例為1:4。同時,還可設置雨花布,防止迎水側受到沖刷,以土袋作為防浪墻,高度50cm。圍堰的填筑施工方面,結合現場條件,以挖掘機展開填筑。出水面位置需使用分層施工方式,土層厚度為30cm,填料粒徑<50cm,壓實過程分層進行,通過驗收,進入后續施工工序。填筑前,需要重點對材料實際含水量充分檢查,確保其值處于合理施工范圍內,以免影響壓實質量。
2.3開挖施工
開挖階段,需仔細分析現場,制定開發方案,控制開挖端面,若端面尺寸開挖量過大,就會增加砼用量,增加成本。反之,若尺寸過小,又會影響水閘強度,降低施工質量。因此,需完善方案制定,合理組織施工。該項目開挖使用基巖開挖工藝,結合圖紙設計要求,放出控制樁標高,定位開挖線。以分段開挖工藝,逐層施工,同時,設置臨時排水溝。初期開挖以挖掘機進行,待剩余挖深20cm時,用人工開挖進行施工。
2.4墊層施工
該項目墊層施工使用水泥需要進行性能檢測,保證泥沙量4.5%,控制夯填程度<0.87。施工流程為:第一,處理基面,保證基面整潔,無積水和垃圾等,按照圖紙確認水泥鋪墊層厚度、第二,攤鋪砂層,以長臂反鏟進行垂向送料,之后人工鋪墊,保證鋪墊寬度2m,施工之后,及時測量,保證鋪墊層均勻性。第三,砂層振搗,使用型號ZW-10振搗機械,完成夯實施工,夯實之前,平整施工區。按照規范要求振搗,往復振搗實際疊加寬度3m,在邊界的銜接和邊角位置,多次振搗,不可產生漏振以及夯實不徹底等問題。不同墊層間隔0.5~1.0m寬度振搗。第四,施工之后及時養護,禁止對墊層區域進行踩踏,取樣檢測。及時對于不符合質量標準的位置展開修補。
2.5鋼筋施工
為保證鋼筋施工質量,該項目鋼筋進場前需要對其質量證明進行查驗,由監理師展開驗貨和送檢,按照項目施工需求,展開試驗檢驗。加工鋼筋時,保證其外表無銹蝕,并且不存在顆粒,按照要求調直。現場使用的所有Ⅰ級鋼筋,需要確保冷拉率4%,Ⅱ、Ⅲ級鋼筋,需確保冷拉率1%。鋼筋加工環節,需要按照圖紙要求進行,確保偏差處于合理范圍。按需下料,綁扎過程,需要將鐵絲對擰,分成4股,確保位置精準。
2.6混凝土施工
該項目混凝土施工,分層澆筑。選材方面,保證試驗報告齊全,使用32.5型號普硅水泥,就近選擇碎石、黃沙等。使用型號JZC-350的拌和機進行混凝土的攪拌,控制攪拌時間為90s。合理控制水質,確保其pH4,硫酸鹽含量2200rug/L,氯離子濃度200rug/L。運輸過程,使用垂直運輸方式,利用手腳架,其高度2.5m時,需控制運輸總距離150m。施工過程,控制混凝土的離析問題,防止對后續的澆筑、振搗等產生影響。同時,還需控制其運輸環節不發生吸水、漏漿等問題,在初凝之前完成澆筑。澆筑分層、分塊進行,澆筑涵洞過程,保證砼勻速上升。待跨度2m的梁、板和拱等結構強度達50%,跨度在2~8m的梁、板和拱等結構強度達70%;跨度在>8m的梁、板和拱等結構強度達70%;跨度2m的懸臂梁板強度達70%;跨度>2m的懸臂梁板強度達100%時,即可將承重模板、支架等結構拆除。混凝土澆筑,需及時養護,按照實情,控制溫度應力,確保室外溫度<25℃,防止結構出現開裂問題,養護期14d[2]。
2.7導流施工
水閘導流施工內容有兩部分,分別為方案制定和截流措施選擇。該項目施工環節,將周圍環境充分考慮其中,故此選擇圍堰方式,配合漿石砌筑,以確保圍堰抗沖刷能力良好。對工程基礎進行加固。在選擇截流方法時,需合理運用堵壩技術,保證設計科學,本項目使用BIM技術,建立截流模型,提升施工效果。
結束語:總之,水利工程建設過程,水閘施工過程技術的應用和水資源調節、蓄水發電以及泄洪排澇等有重要影響。因此,需要從工程實際出發,關注重點部分的施工,保證水閘的施工質量,保證項目效益的發揮。
參考文獻:
[1]張林.水利工程中水閘工程施工實踐與技術構建[J].智能城市,2020,6(06):201-202.
[2]東棟,任國慶.水利工程中水閘施工技術要點及其注意事項[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