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全鑫
(甘肅省蘭州新區第三小學 甘肅 蘭州 730000)
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環境,是促進孩子積極健康成長的基礎。但是,在很多農村地區,家庭的變故導致兒童不得不面對這一畏難的事實,所以和正常人相比其內心更容易透漏出自卑的心理,很容陷入自閉的處境。因此,在農村兒童的成長和學習中,學校和家庭要給予兒童更多的關愛,讓幼兒感受到他人對自己的關心,從而形成積極的心態,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發展。
單親家庭的兒童心理健康問題和其他同學相比更加復雜,從目前的農村小學來分析,單親家庭兒童越來越多,其主要原因都是父母外出務工,因此單親兒童在班級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多,而且單親兒童的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偏低,個別學生甚至出現了偏激的心理,更嚴重的是一些學生出現了肢體暴力的行為。通過調查農村單親兒童可以得出,一般主要分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有一些兒童并沒有因為父母離異而產生的消極和怠慢的心理,其內心還是比較堅強的,沒有因為父母離異陳勝一些負面情緒,反而由于父母離異變得更加懂事,雖然生活在單親父母家里會有一些心理壓力,但是這種情況返到讓這些孩子快速成長,變得更加堅強、成熟地更快。但是還有一些單親兒童就因為父母的離異變得消極,一些兒童經常會出現一些自卑的心理,還有一些兒童有過離家出走的念頭,這些問題都反應出了單親兒童的不良情緒非常突出。目前單親家庭的子女消極心理主要表現為冷漠抑郁或者脾氣暴躁、自卑、內向、膽小孤僻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對農村兒童的心理健康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所以想要促進農村兒童的健康成長,首先就必須解決這些問題。
2.1 走進學生的內心,找出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方式。想要取得高效的農村單親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首先就必須拉近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和現狀以及個體行為。在和學生的交談中推敲出導致學生單親狀況的原因,并且可以通過走親訪友來了解學生的心理想法和處境,從而開展由針對性地教學。并且要針對學生在對話中暴露出的心理問題,在真是中因材施教,給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促進單親家庭兒童向正常家庭孩子的方向轉變。在這種情況下,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多彩的世界,從而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加優異的教學效果。比如小紅的父親由于某種事情坐牢導致家庭分離,在父母離異的情況下,小紅一直以“最煩的兒女”這個身份卑微地生活著,在自己的內心成長就比別人矮一截,所以導致小紅無論做任何事情都謹小慎微。因此在學校經常受到學生的排擠,逐漸產生了心理問題。這就需要老師在理解小紅的這一處境之后,要給予小紅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要開導學生正視自身的成長,不要因為父親犯下的錯誤影響自己的生活,并且在生活中要昂首挺胸,樹立起自信心,并且在日后的教學中教師也要根據這一心理特征進行教育,引導小紅樹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
2.2 教師要給予單親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護。單親家庭兒童由于家庭的原因在生活上更加敏感,所以老師和學生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對他們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對于農村地區的單親兒童來說,雖然是一個不經意的安慰,一次真誠的微笑,都可以使單親家庭兒童內心感到溫暖。所以在教學中就需要老師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使生機和善意充滿學生的生活,在單親家庭的不幸中體會到美好的生活,凝聚出班級具有的獨特向心力,從而呵護單親兒童的健康成長。
2.3 教師要積極和家長溝通,創建和諧的教育關系。身為一名農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發展,同時還需要了解學生心理形成的背景。因此,教師要主動和家長進行溝通,盡力將單親家庭對兒童的心理影響降到最低。在和家長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商討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辦法,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例如最近班級內小華的心理情況比較不穩定,脾氣變得暴躁。在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和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小華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并對其開展針對性的心理輔導,同時在日后的教學中給予小華更多的關心,使其逐漸改善自身的心理狀況。
總之,對于日益增多的農村單親兒童,身為一名農村教師,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和愛護,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心理問題出現的原因,從而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促進農村單親兒童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