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智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兩河口學區石閼子小學 甘肅 宕昌 748505)
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老師在作文教學中,片面的追求作文分數,一味的強調方法、技巧,讓學生借用他人的優秀作文,在老師的誤導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只講究“怎么寫”,忽略了“寫什么”,重視方法,忽略情感,泛濫了技巧,忽視了靈魂。學生往往東拼西湊、移花接木,將別人的文章內容變成自己的大作,在學生作文中呈現出千篇一律、內容陳舊、缺乏創新的“新八股”的可怕現象。那么,當前小學作文教學中,存在哪些誤區呢?作為教師,應該推行哪些改進的方法呢?
1.1 片面追求作文分數,套用、借用他人的文章,忽視了學生的真實情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老師片面地追求高分,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套用、借用他人的文章,學生在寫作中不敢說真話,借用他人的文章內容,情感虛假,無病呻吟。久而久之,學生寫作時,不會寫親身經歷的事件,提筆就說假話,胡編亂造。老師只注重作文華麗的辭藻,新穎的形式,靈活的結構,卻忽視了學生的真實情感,對學生平實的、真實的敘事加以否定,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不敢說真話,考場作文千篇一律、矯揉造作,很難看到情感真實、令人耳目一新的文章。
1.2 在老師的誤導下,學生作文東拼西湊,形成新的“老三篇”。
(1)為了在考試中得到較高的作文分數,有些老師讓學生背誦規定的優秀作文,在考場上,學生不看作文題目和要求,提筆就會將早已背熟的文章東拼西湊,拼接成自己的“大作”。表面上看來,這些文章用詞華麗、章法結構堪稱一流、事件感人,細細推敲,往往發現這些作文面目全非,主題不明,所寫的事件與作者極不相符。
(2)學生受優秀作文的影響,在寫作中移花接木,將別人的事件寫成自己經歷的事情,如寫感人的事件:一寫雨中媽媽送傘;二寫自己發燒,媽媽送自己上醫院;三寫暮色中掃地的清潔工。所選題材陳舊,不會創新,一看開頭,便知結尾。再如寫自己的老師:一是暴力型;二是惡搞型;三是非常優秀的老師患絕癥離開人世??傊?,不管怎樣的題目出現,一般都會有三類題材,形成了選材陳舊、格調一致的“老三篇”。
1.3 老師傳授各種技法,引領學生作文走向新的“八股文”。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許多老師向學生傳授作文的秘訣、技巧,講授一些公式化的要求:
(1)一篇作文寫三段,每段二百多字,開頭、結尾各一段,中間敘事為一段。
(2)開頭結尾用詞華麗,堆砌修辭手法,中間部分非常平庸,湊字數而已。
(3)所有文章都寫題記、后記。
(4)不加選擇的套用熟記的文段作為文章的開頭、結尾。中間段落與開頭、結尾銜接不連貫。
(5)所有作文都寫“形散而神不聚”的散文,書信體、對話體、議論文等離我們漸行漸遠。
以上要求使學生在作文過程中重視了方法,忽略情感,泛濫了技巧,忽視了靈魂。學生在老師程式化的教學引領下,所寫的作文大同小異、千篇一律,形成了新的“八股文”。
2.1 注重學生情感,鼓勵學生說真話。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寫自己想說的話”,要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真切體驗”,鼓勵學生說真話,做一個精神自由的人。在教學中,老師不能有太多的限制和死板的規則,讓學生大膽說話,大膽創作,表達自己對生活、自然、社會的獨特感悟。
2.2 讓學生多讀、多寫、多積累。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老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讀書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推薦、指導學生讀好書,讀經典著作。還要教給學生選擇合適的讀書方法,靈活的運用朗讀、默讀、跳讀、瀏覽、精讀、略讀、摘要等讀書方法。其次,要鼓勵學生多寫,多練筆,多積累。讓學生養成多寫的習慣,指導學生寫心得、體會、日記、感悟等。還要教會學生積累的方法,讓學生積累知識和經驗,積累智力和技能,積累思想和觀點,并將它們運用于寫作實踐中。
2.3 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采取不同的形式,讓學生融入生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讓學生體驗不同身份的人群的不同生活,感受不同生活人群的酸甜苦辣,增加生活體驗,增加寫作素材。
2.4 鼓勵學生大膽創新,不落窠臼。在作文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大膽創作,寫出與眾不同的作文,切記一味的模仿別人的作文,要記住“創新是寫作的生命”,讓學生平時多觀察、多思考、多積累,積極創新,不落俗套。
2.5 教師轉變觀念,改進作文教法。作文教學中,要讓學生改變傳統觀念,老師先要轉變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死板的作文方法,采用靈活多樣、新穎的教學方法,大膽嘗試新的作文教學方法,引領學生探索寫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總之,在當前的作文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作文教學的影響,許多老師作文教學方法陳舊,遏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受到教學影響,作文水平很難提高。老師要盡快轉變教學觀念,讓農村小學作文教學朝著健康、創新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