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桂蘭
(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羊昌鎮馬場小學 貴州 貴陽 550018)
小學生是一群相對特殊的教學群體,他們剛剛步入校園對校園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小學階段也是學生學習生涯中的“種子期”,在這個階段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發現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問題,了解學生的閱讀需求,為學生可以更好地提高閱讀能力發展學生創造性的潛能,教師要做好閱讀教學中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對話者的角色,加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1.1 教學目標不夠明確。教學目標是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的出發點,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著教學目標的制定不夠清晰,導致教學環節無法開展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的效果。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確定教學范圍、教學內容以及教學重點和難點,在閱讀課堂上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參與到教師組織的閱讀活動中。
1.2 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現階段閱讀教學的內容單一,除了課程標準、教材和課程等再無新意,當下正值新課程改革基于生成性的教學思維理念,我們應該對閱讀教學有一個全新的認識,不應該在教學內容上采用“一刀切”的教學理念,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各有千秋,如果教學內容采用一刀切會抹殺學生的層次性,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我們應該讓不同的學生在不同的程度上發展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1.3 教學定位不夠科學。我們的閱讀教學中的教學大綱脫離了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時常常把目標單一的定位于教知識,沒有將科學探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目標有機地和閱讀知識目標結合在一起。教師要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的生活和進一步學習與發展所必須的閱讀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意識、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等,讓學生通過閱讀教學的課堂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2.1 優化教學設計,明確教學目標。在閱讀教學課堂設計教學時,要根據新課程標準和班級內學生的學習特點,將閱讀的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一般涵蓋了閱讀目標、閱讀難重點、閱讀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例如在人教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七律.長征》的學習中,教師利用教材的內容幫助學生進行閱讀能力的培養,其中教學目標要求教師先用聲像資源把學生帶入情景,抓住重點詞語感悟詩句描述的情景,體會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主義精神。教師可以從系統性原則、程序性原則、可行性原則以及反饋性原則入手進行閱讀教學設計,結合教材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分析,篩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設計出符合主客觀條件和具有操作的閱讀教學設計。
2.2 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內容。隨著信息時代的飛速發展,我們的教學方法越來越豐富,語文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多媒體進行閱讀教學,激發學生對閱讀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利用互聯網讓學生在網上搜集相關的課外閱讀材料,既節省了時間同時豐富了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例如在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狼牙山五壯士》教師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然后布置作業,要學生在課下去了解狼牙山五壯士的相關背景故事,然后讓學生在閱讀的課堂上將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和同學交流,教師在閱讀課堂上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不但可以豐富教學內容還可以將原本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從而將重點難點突出出來,共同解決,這樣也更有利于學生掌握。
2.3 融入生本理念,科學定位角色。新時代的閱讀課堂應該打破傳統,對于傳統課堂中閱讀資源匱乏,現在的閱讀課堂不僅僅資源更加豐富,而且相較于以前更加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語文教師在閱讀課堂上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為學生樹立主人翁意識。例如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開國大典》的學習中,教師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科學定位角色,保證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積極地參與閱讀課堂。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導下的課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應該充分的給予學生關注和學生一起參與到課堂閱讀活動,為學生創建一個輕松愉快的閱讀課堂,大家一起參與共同進步。
為打造高效的語文閱讀課堂,語文教師要緊跟時代的變化,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對語文閱讀的學習興趣。語文是一門基礎的學科,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斷地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以及滿足學生閱讀的需求,要充分的關注及時跟學生溝通,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制定新的教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