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214 江蘇 王麗華
導語:
2020 年6 月23 日9 時43 分,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拔地而起,把北斗組網的最后一顆衛星送上軌道,至此,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部署完成。55 顆北斗“出道”的背后,有一支中國當之無愧的“天團”級別的隊伍!這支隊伍有30 萬人之多,以80 后、90 后為主,平均年齡才31 歲,比國外相關團隊年輕了十幾歲!下面,讓我們一起走近他們,向這些“北斗”英雄致敬!
【人物】
1990 年8 月,在美國的GPS 系統第8 顆衛星發射升空的當天,“海灣戰爭”爆發。美國軍方果斷地提前將GPS 投入使用,并不成熟的GPS顯示出強大的威力。這提醒我們,沒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等于把國防拱手送給別人。建設中國人自己的定位導航系統迫在眉睫!
1995 年,北斗導航工程立項啟動不久,信號“快捕精跟”問題跳了出來,堵住了北斗一號的工程進展。就在所有人都一籌莫展的時候,3位20 多歲的在讀博士生——王飛雪、雍少為和歐鋼拿出了一套“全數字化”方案!他們從北京抱回一臺比較先進的計算機,拿了4 萬元的實驗經費,開始了艱難的攻關歷程。他們把一個不到10 平方米的倉庫簡單收拾一下當作實驗室。沒有儀器設備,就東挪西湊找人借,在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他們的仿真實驗取得了理想效果!“快捕精跟”關鍵技術立項后,王飛雪和同伴們每天工作20 個小時左右。他們餓了就泡包方便面,累得眼皮子都撐不開時就泡上一杯濃咖啡提提神,直到實在堅持不住時才打開行軍床……
這一熬就是整整3 年。1998 年5 月,他們終于迎來苦盡甘來的日子,測試得到的第一批“快捕精跟”數據,效果遠遠超出了大家的期望值,解決了核心技術問題。2000 年,兩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被送上太空。2003 年,第3 顆衛星被送入太空后,中國成為世界上第3 個建立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素材點撥:在巨大的困難面前,3 個毛頭小伙兒毛遂自薦,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完成了仿真實驗,開始了3 年的艱苦“長征”,最終獲得成功。從他們身上,我們不僅看到了年輕人的那股沖勁,更看到了中國科技人身上的那種勇于擔當、敢于挑戰、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的精神。
適用話題:青年;偶像;擔當;面對挑戰;吃苦耐勞;等等
2003 年歐盟邀請中國共同研發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然而,中國支付了2.3 億歐元的“加盟費”卻根本無法接觸“伽利略”的核心技術。最令人氣憤的是,歐洲人傲慢地認為,中國不可能造出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這也讓我們愈發清醒地認識到,“北斗”必須靠自己!
可是北斗二號系統的開發比北斗一號更難。2005 年,當時正在建設的北斗二號系統的原子鐘突遇問題。原子鐘是導航衛星的心臟,如果原子鐘有1 秒誤差,就意味著衛星定位會偏離30 萬公里!
本來想從歐洲引進這一技術,但人家卻突然不賣了。這給了北斗團隊當頭一棒!核心關鍵技術必須突破,不能受制于人。當時,只有20 多歲的李春景,成為原子鐘研發團隊的骨干。李春景帶領年輕的團隊,通過大量的分析和計算,無數次試驗分析和驗證,終于在2007 年4月,讓這一顆“中國心”原子鐘,伴隨我國首顆北斗二號試驗衛星成功發射上天!
僅僅兩年時間,中國的年輕科學家就攻克了這項世界難題,而歐洲的伽利略導航系統,卻因原子鐘故障,不得不補發衛星!
中國人不僅有了自己的原子鐘,而且隨著北斗在全球布局,中國人正在用北京時間給世界定位!
素材點撥:原子鐘堪稱導航衛星的心臟,其研制難度可想而知。而李春景所帶領的年輕團隊,僅用兩年時間就攻克難題,獲得成功。這成功完全是被逼出來的,是靠著不服輸的骨氣、玩命干的勇氣拼下來的。
適用話題:逆境逆襲;突破封鎖;不服輸;奇跡的誕生;等等
2009 年,北斗三號工程正式啟動建設,可歐美等西方國家并不希望中國有自己的定位導航系統,中國的地面站,在境外很難建立!
這時,北斗團隊年輕的80 后們站了出來,不讓我們在境外建,我們就搞“星間鏈路”!所謂星間鏈路,就是讓衛星與衛星之間建立起穩定的鏈接,將遍布全球的衛星編織成一張網,只要有一顆衛星在中國的領空,所有衛星便能通過它聯系到國內地面站!
星間鏈路技術對北斗成功實現全球組網至關重要,在方案確立的關鍵階段,當時只有29歲的康成斌大膽提出了某關鍵技術的驗證方案。他建議做一顆模擬的衛星去進行測試驗證。領導給了他全方位的政策支持。歷時5 年攻關,北斗衛星全球組網的關鍵技術取得關鍵突破。最終,星間鏈路技術讓北斗三號“太空兄弟手拉手”,不僅解決了沒有地面站的問題,還將定位精度提升到了7 萬公里測距精度達到厘米級!相當于能看清幾十公里外的一根頭發絲!測量精度甚至高于GPS!
年輕的北斗團隊再一次交出了令世界震驚、令國人滿意的答卷!
2015 年,是北斗系統研制開發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隨著搭載著星間鏈路技術的第17顆北斗衛星升空,我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區域運行開始向全球運行拓展。從這顆衛星開始,北斗衛星的所有核心部件,全是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創造”!“連一顆螺絲釘都是我們自己的!”
素材點撥:“連一顆螺絲釘都是我們自己的!”這是一句多么令人自豪的話語呀!而在這句話的背后,又是多少人的辛勤付出。星間鏈路技術的成功再次證明,在科技創新的大道上,中國人一定會越走越遠,取得更多令世界矚目的成果。
適用話題:“中國創造”;自主知識產權;奉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