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紅
(四川省成都市龍江路小學分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以核心素養為基礎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要明確的知道語文素養主要有“語言建構和應用、思維發展和提升、審美鑒賞和創造、文化傳承和理解”等內容,而在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曾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助推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重要載體。也就是說,當教師在開展小學閱讀教學的時候,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對教學手段進行創新,讓學生樂于參與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使得學生能夠發展語言的美,讓學生學會用語言表達生活。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可以順利朗讀課文,還要讓學生學會對文章的語言進行合理的運用,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群文閱讀教學,教師通過以一定的方式將一組文章組合在一起,讓學生進行文本閱讀,文章語言,寫作手法進行分析,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有效實現教師閱讀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教師可以將《觀潮》《海上日出》《草原》等為一組文章,讓學生就寫景文本進行閱讀,在閱讀中讓學生對寫景語言用詞進行分析仿寫。如:“觀潮”中:寬闊的錢塘江橫臥在眼前。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堵兩丈多高的水墻。“海上日出”中:過了一會兒,那里出現了太陽的小半邊臉。到了最后,它終于沖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草原”中: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大花等。通過同一題材不同文本的閱讀學習使得學生在語句的分析中學會合理運用語言進行表達。同時,為實現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還可以利用群文閱讀讓學生學著用語言表達自己心中的美景,與同伴交流分享。以此來實現學生語文素養能力的培養。
讀寫結合一直以來都是教師教學的重要任務,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還可以實現學生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雙重提升。為此,為實現學生思維發展和提升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可以利用讀寫結合進行閱讀教學開展,在閱讀中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在寫作中提升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例如,在教學《四季之美》這一文章內容,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分別扮演“春天的使者、夏天的精靈……”等身份,對文章進行閱讀,在閱讀中讓學生分析文章“春天黎明的顏色,夏天夜晚的靈動、秋天黃昏的動態、冬天落雪的閑適”等,然后讓學生結合文章時間順序的寫作手法,寫一寫自己最喜歡的季節美景。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語文思維能力,又可以在讀寫結合中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能力。
語文是日常生活、文化習俗等表達的載體,它不僅源于生活還服務于生活。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要秉承著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民族自豪感為基礎,在聯系生活中融入語文教學,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教學《北京的春節》這一語文內容時,不僅反映了老百姓熱愛生活的情感,在字里行間還表達了中國特色的文化習俗,通過迎新年、臘八活動、過小年等景象的描寫,為學生展示了一幅和諧文化美景圖。為實現學生文化傳承與文章理解能力的培養,教師再教學的時候可以為學生開展“文化展、春節活動交流會”等活動,讓學生在寓教于樂中體會閱讀的樂趣,在活動中感受生活文化的美,從而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語言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讓學生在語境和情感的分析中理解文章,學會鑒賞文章,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見。而微課教學手段的融入就有效實現了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教材內容進行形象展示,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走進閱讀自主學習的角色。例如,在教學《清平樂村居》這一語文古詩閱讀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為學生展示一幅“鄉村田園生活”圖,在圖片情境的觀看中,激發學生鄉村生活的向往之情,讓學生在感受生活靜謐與美好中進入古詩閱讀,讓學生用平和的情感展開古詩朗誦。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自己所熟悉的生活情境進行描述。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和創造力,又可以實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總而言之,對于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要以培養學生學科素養為載體,通過教學手段和教材內容的創新和延伸,在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的中有效滲透核心素養知識,讓學生化被動為主動走進閱讀,感悟語言文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