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 軍
(貴州省仁懷市倉榮小學 貴州 仁懷 564500)
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門理論性非常強的學科,而且數學的學習為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可以奠定邏輯思維和數學能力的基礎。雖然小學數學中的知識比較簡單,但是這種抽象性的內容學生學習起來非常枯燥,這也導致了很多學生厭煩數學課。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為數學教學帶了很大的機遇,以往傳統落后的灌輸式教學被多媒體教學所取代,雖然多媒體教學輔助工具非常便利,但同時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如何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成為了各個小學數學老師研究的重點。
只有良好的開始才是走向成功的關鍵。因此,日常教學中的導入環節是一節課的關鍵,這也決定了這節教學能夠順利開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導入環節的設計,科學合理的運用信息技術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學習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熱情,為接下來的教學環節創造有利條件。比如在教學《認識小數》這節知識點的時候,我先利用多媒體輔助工具為學生播放了一個有趣的小視頻,小明和爸爸去超市購物,爸爸想買一些蘋果,讓小明去看下價格,小明走過去看了看卻說這個數字以前沒有學到過。爸爸走過去一看寫著2.85/斤,然后爸爸告訴小明這是一個帶小數的數字。當學生看到這樣的視頻之后很容易想到自己與家人去買東西的場景,學生的學習熱情瞬間被調動了起來,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下充分認識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發現巧用信息技術來設計課堂導入環節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從而為接下來的高效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日常教學中利用情境教學模式也是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一種方式,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工具為學生創設出與所學內容相符的教學情境,在這樣的氛圍下為將更多的知識內容展示到學生面前,擴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數學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好的將這些抽象知識轉化為具象性展示到學生面前,通過提前設計好的動畫視頻為學生創建出良好的教學情境,以免學生更容易融入進學習之中,從而順利的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在教學《什么是周長》這節數學知識點的時候,我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了這樣一個小視頻,視頻中一只七星瓢蟲沿著一片樹葉爬行,當爬完一圈之后我告訴學生,七星瓢蟲所爬行的路線就是這片樹葉的周長,學生一臉驚訝,這個時候可以讓學生通過在練習本上畫一畫七星瓢蟲所爬的路線以此來加強學生對周長的理解。隨后在繼續展示,這只七星瓢蟲爬到了書本上,并且沿著書本外研爬了一圈,那么你們知道這次七星瓢蟲所爬的周長是多少呢?這個時候學生的興趣瞬間被調動了起來,紛紛拿出自己的尺子丈量自己的書本,然后計算書本的周長,在這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下,學生可以更好的理解所學知識,將數學課堂的有效性進一步提升上去。
在教學小學數學的時候,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提升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是數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因為通過自主探究學習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從而真正掌握數學相關知識。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時候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科學合理的創設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學習,從而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升上去。比如,在學習《圓的認知》這節知識的時候,我先利用信息技術中的畫圖功能畫出了一個圓,然后在使用里面的復制工具成功的復制了很多圓,然后將這些圓涂上不同的顏色,雖然將他們組成成不同的圖案,學生看到這里的時候興趣非常濃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個時候我在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合作探究,拿起自己手里的工具,利用各種方式畫圓,比一比看看哪個小組畫出圓的方式最多,學生的思路非常多,有的尋找圓形的物體扣在練習本上畫,還有的找到圖釘來做圓心,甚至有的拿起繩子最為半徑,用鉛筆拉著繩子在練習本上畫圓。由此可以看出,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引導他們自主探究,同時還能夠將學生課堂學習的主體性充分體現出來,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在信息技術的大環境下,利用信息技術構建高效課堂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同時也是教師改革創新的一種方式。由此可見,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促進高效課堂的構建,同時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