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湖北省咸寧市崇陽縣白霓鎮中心小學 湖北 崇陽 437515)
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數學老師正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從學生的角度開展教學設計。將信息技術手段應用于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能夠使分層教學設計更合理,從而使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吃飽”,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也能“吃得到”,實現整體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高。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老師要在了解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數學老師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學生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基礎知識儲備等方面進行數據資料整理,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進行綜合分析,然后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層。
數學老師根據學生的學情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A層次的學生是基礎知識掌握扎實,學習能力強,認知水平也較高的學生,這類學生通常能夠很快領悟老師講解的內容,學習效率也最高;B層學生是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均一般,基礎知識也相對比較扎實,能夠在課堂上比較自覺地進行學習,具有一定的上進心,能夠在課堂上積極地與老師進行互動交流,在學生中占據了較大的比例;C層學生則是以學困生為主,這類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認知水平、學習能力均不理想,常常在教學過程中聽不懂或者理解慢。
數學老師對學生進行科學分層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數學老師要采取非公開分層,老師對學生所處的層次做到心中有數即可,避免出現給學生貼標簽導致學生產生挫敗感的現象。學生的學習情況是在隨時發展和變化的,數學老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定期學情數據分析,在對學生做出準確分析和判斷的基礎上,調整學生的劃分層次,確保分層更科學合理,從而真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
在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引入信息技術手段能夠使數學老師科學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從學生的實際學情出發進行教學目標分層。數學老師分析教學目標,將教學目標拆分成不同層次的小目標,對學生設計不同的學習目標。比如C類學生以基礎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為主,B類學生以中等難度的知識內容為主,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更側重于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A類學生以高等難度的知識內容為主,制定高級學習目標,側重于學生在基礎知識上,去拓展和延伸具有一定綜合性較復雜的知識為主,挖掘這類學生的潛能。數學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分層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目標的拆分和知識內容的分析,務求將教學目標分解為具有梯度和連貫性的基礎目標、中級目標和高級目標,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使不同層次學生既能夠在完成自己能力范圍內的學習目標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同時也能夠更加積極地向高層次學習目標努力,挖掘了學生的潛能,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促進了小學數學教學效果的提高。
比如二年級學習“混合運算”時,C類學生理解并掌握基礎運算原則,B類學生能夠在較復雜題目中靈活完成混合運算,A類學生則要求面對運算時能夠巧妙利用混合運算原則找到簡便的運算方法。
分層練習是小學數學分層教學中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強化不同層次學生的課堂學習成果,而且能夠在分層練習中將數學知識內容完成從理解到內化的過程。在小學數學鞏固練習中,信息反饋不及時一直是影響練習效率的重要因素,現在將信息技術引入小學數學分層練習中,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情況、掌握情況等內容的進行分析和反饋,在鞏固練習中設計難易度不同的題目,使學生真正做到本層次內的鞏固練習,提高了練習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信息技術輔助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將“教”與“學”真正緊密結合起來,方便教師及時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個性化的指導。
比如“混合運算”鞏固練習時,C類學生以基礎運算式的列式和運算練習為主,B類學生以較復雜的混合運算應用題的練習為主,A類學生則以綜合性強的運算應用題為主,這樣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鞏固練習中完成相應知識的鞏固,并能夠在能力范圍內進行能力培養。另一方面,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進行鞏固練習時,數學老師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及時進行分析,對學生未掌握的內容進行針對性指導,保障課堂分層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信息技術手段來輔助分層教學,能夠使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認知水平、學習效果等方面得到準確的了解,使教學目標更清晰,學生分層更合理,保障了分層教學效果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