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熠雯
(江蘇省無錫市蕩口實驗小學 江蘇 無錫 214000)
在新課改的落實以來,教師對教材的運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教學的時候結合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對教材進行相宜的裁剪,讓教材得到育人的價值,把教材用活,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在蘇教版的教材中,我們不僅看到了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合,也看到了實踐活動與數學應用之間的關系?;诖?,為實現小學習數學教學效率的提升,本文主要結合教材解讀以及學生的學情教育等兩方面展開的策略分析。
1.1 教材解讀。在蘇教版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我們會發現不論是一年級還是二年級其中都涉及到了趣味化場景,比如在數一數這一教學時選擇了兒童樂園的場景,在元、角、分這一教學時運用了生活中小小商店的場景,在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中集采不僅融合了大量的生活圖片,同時也為學生插入了古建筑物這一文化性知識,同時融合了趣味化的動手實踐探索七巧板的應用,在數據的收集與整理這一數學中更是貼合了學生的人際交往關系進行的學習探究分析。結合以上幾點,我們可以得知,在蘇教版這一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知識融合生活,還要讓教學過程契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性,在數學知識融會貫通中讓學生得到實踐能力的提升,做到活學活用。
1.2 學情探究。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年齡比較小,對外界的認知都還處于比較弱的一個階段,而數學作為提升學生思維,推動學生服務生活的有效途徑,在這一教學中,我們要融合學生的學情發展特性如:第一,學生在學習的起始階段,其大部分學生都屬于形象思維的一個過程,對圖的認知要比對數的記憶要強;第二,要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提升,小學生在剛接觸新鮮事物的時候,好奇心是他們的天性,為此,我們要巧用這一好奇心,在動手中培養學生的自覺探索能力;第三,學生年齡小,可以說基本上沒有自我控制力,為此,我們要重視教學手段的優化,讓學生在教學內容的充實中得到集中注意力的提升。
2.1 創優生活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極大的關聯,不僅優化著我們的生活質量,同時也為生活創造著無限的價值,為此,當我們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時,通過教材的研讀以及學生的學情分析,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生活情境這一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在輕松、愉悅學習氛圍的創設中引導學生自主進入學習的角色,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實現學生學習動力的激發。例如,在學習《認識圖形(一)》這一數學教學時,我們可以為學生展示積木、足球、魔方等實物教具,讓學生在直觀化圖形的觀看中認識圖形,同時利用積木為學生開展“我是手工小達人”的活動,讓學生自主進行圖形的搭建,通過這一生活情境的融合,實現寓教于樂的教學目的,在情境探究中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圖形的認識,想一想在生活中我們看到哪些圖形?它們都叫做什么?在生活情境以及趣味引導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2.2 巧用實踐探索,提高學生數學思考能力。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最終的目的就是學以致用,那么如何讓學生的數學思維空間得到有效的開啟,如何實現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基于學情教育以及教材研讀的基礎上,我們可以充分結合實踐探索這一活動形式,在操作中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的獲取過程中,在潛移默化中完成教學任務,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實現學生數學思考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初步認識》這一教學時,首先,我們可以利用電子白板這一信息化手段為學生展示古代建筑物窗格圖案,在這一圖形中為學生導入平行四邊形;其次,為學生提供小木棒,讓學生動手擺一擺,說一說平行四邊形有幾條邊、它的對邊有什么樣的關系?最后,我們還可以為學生提供硬紙板讓學生進行裁剪拼接,看一看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之間有沒有關系?通過這一動手實踐探索分析,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在動手實踐中實現學生操作能力的提升,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使得學生的數學學習思路更加明朗,繼而實現數學思考能力的提升。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教材使用策略而言,要想實現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我們不僅要對教材進行深入的解讀,同時還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特性,在這一基礎上借助生活情境、實踐探究等教學過程的優化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激發,讓學生自覺走進學習的角色進行數學知識的吸收,最終實現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