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玫君
(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教育局教研室 甘肅 宕昌 748500)
科學是促進經濟建設發展的主要助推力,如今的航天航空技術、計算機技術等都是科學力量發展的產物,因此各個國家對于科學課程的研究與開發都非常的積極,我國也在新課程改革方案中制定了科學課程資源開發的相關內容。為了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倡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科學活動中來,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科學觀念,讓學生們相信科學與應用科學,是當前小學科學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
1.1 生活性。對于小學科學課程的開發,首先應當遵守生活性的特點,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科學課程教學,應當善于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科學知識。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與中學生相對比而言,存在明顯的差異,對于比較抽象的科學知識理解起來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在科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當首先考慮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有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開發科學課程資源,讓學生可以更加輕松地掌握科學知識。例如在講解《動物有哪些相同點》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讓學生觀察自己身邊的小動物,并拍攝下來,對比分析動物之間的相同點,讓學生們從自己熟悉的小動物出發,感受到動物的相同點,便于學生輕松掌握科學知識。
1.2 探究性。小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學習始終充滿了好奇心,因此作為教師應當善于保護學生身上的這樣的特征,在開發科學課程資源時,積極鼓勵學生善于通過自己的實踐與觀察,發現問題,有效激發學生探索解決實際問題的欲望與能力。例如《水結冰了》教學中,教師首先為學生布置觀察任務,讓學生總結與描述水結冰的過程,然后選擇為學生講解結冰的原理,在科學探究中探索水的奧妙。
1.3 多樣性。課堂上在有效利用常規的校內資源的同時,也可以借助廣泛的校外資源,讓學生多多參觀科技館與植物館等,有效增加科學課程學習的趣味性與多樣性。例如在《生的食物與熟的食物》教學中,充分利用校外資源,讓學生們走進社會生活中認識更多的食物,并進行區分。這樣使科學課堂呈現多樣性,學生可以進行更廣泛的涉獵和學習,從而讓課堂教學更加高效。
2.1 樹立與提升科學教師對科學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意識。如果教師不能對科學教學內容進行開發的話,可能會導致科學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教師應當樹立科學的課程開發意識,在進行科學教學設計中,善于結合校內外課程資源,多渠道的選擇課程資源進行全方位的設計,進一步為科學課程教學服務。
2.2 強化科學教師教學技能培訓。在小學科學中,科學課程教學尚未獲得足夠的重視,學校對于科學教師的培訓力度不夠,要想提升科學課堂教學效果,應當注重對科學教師的培訓。在進行強化培訓中,首先遵循系統性原則,明確具體的培訓目標,制定教師培訓方案,詳細每個階段的培訓內容,促使科學教師的培訓制度更加完善。其次,關注培訓的針對性,每一位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理論知識水平都不盡相同,因此應當根據每一位教師的教學能力制定不同的培訓方案。最后對于培訓教師的選擇上,除了教育系統內部的培訓教師,還可以邀請相關專家教師進行科學講座與培訓,有效豐富科學教師的培訓內容。
2.3 開發利用校外優質課程資源。結合當前小學科學教學實際不難發現,教師很少進行課外實踐教學,僅僅利用科學課本中的知識進行教學,但是由于科學課程資源存在局限性,學校不可能具備全部的科學課程資源,如果單純地利用學校內部的資源,那么就會限制科學課程資源的開展。因此為了更好地開發科學課程資源,必須充分地合理的利用校外課程資源,比如城市的公園、動物園以及鄉村自然風景區等等,這些都是科學教師適合開發的課程資源。其次利用互聯網資源,尋找合適的科學課程教學資源,豐富科學課程教學內容。
例如《晝夜交替現象》教學中,在校園中并沒有真實的資源為學生展示,因此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資源,查找相關講解視頻,為學生們一一展示晝夜交替的現象的原理,同時也可以借助家長的資源,將科學知識傳遞給每一位學生,有效擴展學生的地球自轉與公轉知識。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對于科學人才的培養起到一定的關鍵性作用。新課程教學體系的完善性,要求加快小學科學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因此,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需要高效推進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