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
在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市場經濟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微傳播是當前的主流傳播方式,社會對于影視傳媒專業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對人才的質量要求提高。但是我國新媒體時代微視頻創作方面相對落后,其教學模式與新媒體時代逐漸脫節。因此,各高校應積極需求教改創新之路,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的優勢,提高高校微視頻創作教學的效果。
與傳統媒體不同,新媒體將以往一點對多點的傳播狀態轉變為了多點對多點的傳播狀態,實現了傳播內容的海量化,大大改變了傳播環境。新媒體具有開放性與共享性、即時性和隱蔽性,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快速、傳播方式多樣化,實現了“資訊無屏障”,彌補了傳統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的滯后性,提高了信息的收集與整合效率,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對信息進行加工與發布。
1. 輕剪輯
微視頻吸引受眾的關鍵在于其第一現場、第一視角以及第一時間,“去專業化”的時代要求輕剪輯,創作者要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將素材利用起來,同時結合音樂與同期聲形成聲畫等創作出一個流暢且完整的微視頻,有著豐富的電影化表達。
2. 深閱讀
微視頻的內容需要不斷提高,信息應具有針對性與典型性,信息超載導致視點失焦,應確保信息的真實性,避免造成認知混亂。微視頻的內容應當權威可信、清晰明了,保證文本的完整性,創作者應有著自己獨特的分析視角,不跟從、不盲從,提供系統連貫的深閱讀,提升人們的審美趣味,改善人們的閱讀體驗。
1. 熟悉傳播平臺
中國手機網民當前使用即時通訊軟件的人數越來越多,其中微信使用率達87.3%,常見的有微信、QQ、微博等,是當前大學生最受歡迎的新媒體媒介。高校微視頻創造教學應先熟悉傳播平臺,掌握其傳播特點,運用各種時代潮語,圍繞用戶為中心,創新表達方式,吸引受眾的注意。
2. 了解傳播規律
人們通過網絡可以獲取最新的消息與實時直播咨詢等,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捷。我們在享受新媒體帶來的便利的同時也應注意到其隱蔽性,網絡信息的獲取便捷,但是信息內容良莠不齊,網絡環境的虛擬性不容忽視。引導學生轉變身份,從受眾到微傳播者,掌握傳播規律,而且寓教于用,豐富課堂教學形式。
3. 實現創作實踐
高校微視頻創作教學中不應否定學生粗放型的個人創作,應滿足學生的表達需求,將其納入專業教學中,刺激學生創作的積極性,讓學會能夠豐富個人化表達。
新媒體時代為高校微視頻創作教學帶來了豐富的教學信息,但是仍局限于傳統微視頻創作教學的固有模式中,在很多方面存在漏洞,包括教學創新力度不足、教學內容與方式落后等,不能很好的適應新媒體時代環境,新媒體時代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這些現實問題阻礙了微視頻創作教學的發展,也讓各高校意識到了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 多平臺微展廳
傳統的微視頻的傳播渠道單一,利用新媒體平臺簽約視頻網站工作室等方式讓微視頻傳播更具儀式化。可以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發布視頻,進行創作交流,不再限制于電影銀幕和電腦屏幕,收集網絡數據信息,大大提高了信息收集的效率。借助APP 的簡單剪輯功能能夠讓學生在生活中即興拍攝教學案例,在得到靈感后能夠快速創作出短視頻,在微博、微信等平臺中進行分享,聽取教師和同學的意見,激勵學生創新爭優。
2. 多模式微課堂
微信營造即時課堂,定時推送教學資料,學生在群里可以分享學習心得,解決學習疑惑,使學生提前了解課程基礎內容。公眾號的運營能夠對微視頻創作要求進行明確,確了微視頻的創作需求。采取新型教學手段,例如翻轉課堂、微課等,為課程教學設計一套有趣的活動方案,重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課程中來,提供課程的吸引力。為學生提供一個網上學習平臺,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和練習,在網絡平臺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課堂指導和糾錯,帶動學生去討論,讓學生能夠找到自身學習的興趣點,不斷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3. 多渠道微溝通
通過微博、QQ、微信、微信公眾號等媒介建立溝通通道,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認識到問題和錯誤,且創作者與受眾之間也可以進行交流,創作者能夠得到受眾的反饋,形成了交流緩沖區。
1. 課程分享作先導
課前教師將教學內容發送到新媒體平臺中,讓學生提前了解課程內容,進行自習、預習,將不懂的問題通過平臺請教老師,學生之間也能在平臺中進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將課件、講解視頻等內容及時的推送到微信群中,通過微信的形式來實現教學管理。通過微信群平臺,學生有什么問題可以直接私聊教師,為教師提供了表達個人觀點、看法的交流平臺。
2. 經驗分享作補充
高校學生長期以來僅僅接受著學校內的理論教育,缺乏工作經驗,應對社會實踐的自信心與能力不足,考慮事情不周到,容易出現差錯,打擊學生的工作積極性與創造力。組織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性活動,參與實際項目的運營,借助新媒體進行微視頻創作的知識展示,分享優秀的經驗,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表現情況進行客觀的評價,給予學生鼓勵與支持,提高學生的創新性與創造性??梢詫⒉煌涷灲逃?、創作花絮收集起來,剪輯成有趣的視頻共享到新媒體平臺中,讓學生互相學習經驗,找出自己的不足。
3. 作品分享做展示
老師可以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上傳優秀作品,讓學生參考優秀作品來進行微視頻創作,然后上傳到新媒體平臺中,讓老師與學生共同投票選出優秀的作品,并利用微博等平臺進行推廣,進而激勵學生的創作熱情。讓學生勇敢的面對豐富的大眾評價,認識到作品的問題,理性和客觀地看待作品。
4. 問題分享補漏洞
依靠新媒體平臺,教師可以將對學生作品的問題指出來,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通過微信群和公眾號,受眾可提出自己的意見,創作者通過與受眾的交流能夠認識到作品的問題。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等方式,教師統一的來解決大家的共性問題。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為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為現代化教學模式改革注入了動力。當前我國各高校微視頻創作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始終滯后于時代的發展。各高校應充分發揮新媒體時代的優勢,形成“三微”建課堂,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不斷提高微視頻創作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