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安徽郎溪的一家超市,老板因緊急外出忘了關門,顧客進店后,選了商品照價付錢,就跟老板在店里一樣。2020年8月1日下午5點多,在自己新開的超市中營業的徐曉峰接到了當地藍天救援隊的電話,一家農場有人員溺水。身為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徐曉峰同13名隊員一道緊急奔赴現場。因為走得匆忙,店內亮著燈,外面的卷簾門也沒有關。第二天到店,徐曉峰才發現超市的門處于開啟狀態。當他打掃衛生時,發現了桌上放著幾張字條。“您好,拿了兩瓶礦泉水,付了4元。”后來他調出監控,發現當晚至次日早上,共有18批21人到店。“因為沒看到老板,很多顧客沒買東西自行離開。除此之外就是自行掃碼付賬的,而且他們都還沖著監控示意買了什么,付了多少錢。”徐曉峰說,通過這件事,讓自己又一次體會到幫助別人、快樂自己的人生真諦。他說,今后將繼續盡己所能,幫助別人,把快樂傳遞給更多的人。
1.誠信如名片。作為考生,遵守考場規定,不違紀不作弊;經營企業,正規生產,不摻假造假;結交朋友,不忽悠不欺騙,借了錢按時還;職場工作,不夸大成績、不遮掩問題……這些都是誠實守信的表現,它體現著個體道德水平。
2.誠信如紐帶。形成誠信的社會風氣,對人與人的交往來說,相當于增加了無形的保障,辦事、生活大為便利。沒人監督時,也不會闖紅燈,亂扔垃圾,做買賣也不會缺斤短兩,節約下來的社會資源、管理成本,就可以做很多其他的事。而且,由于大家都講誠信,會對不講誠信的人形成無形的督促,使其悔改,“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3.建立誠信社會。誠信得到鼓勵,不誠信就要付出代價,這是外在約束;我們每個人在心中播下誠信的種子,樹立誠信意識,信奉“無誠則無德,無信則事難成”的觀念,這是自我修養。當你拿著“誠信”這張通行證,學習、工作、生活的時候,你會慢慢發現,人生路上綠燈多起來了。人人如此,社會將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