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草長鶯飛的時節,是最能讀出江南韻味的好日子。
風和日麗,蜂飛蝶舞,吟上幾句關于“蛺蝶穿花”“蜻蜓點水”“春色滿園”“紅杏出墻”之類的詩句,固然是錦上添花,但我卻對微雨情有獨鐘。試想,細雨飄飄灑灑,朦朦朧朧,叫人如墜夢中……這該是怎樣的意境?最愛陸放翁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作此詩時陸翁已年逾花甲,皇帝派他遠赴嚴州,并且“重要批示”他“可以多作詩文”,這對憂國憂民的陸游而言,是多大的諷刺?他分明已被視為一個只能“弄弄筆頭”“搖搖筆桿”的文人墨客了!圣旨難違,陸放翁只得去做“雅人”,半夜聽雨,雅極!又悲極!
“浮世本來多聚散,紅蕖何事亦離披。”荷花,你可是搖搖欲墜的露珠兒所凝?你可是嬌羞少女的紅顏兒所染?你有“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盛世華景,你有“朝陽借出胭脂色”的大家尊容,你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質。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就像周敦頤,就像龔自珍,就像平凡的你我,努力將清白留于后人。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黃蟹肥的季節,我不由想起了陶淵明。在中國上千年文學長廊中,我最愛駐足的恰是陶淵明的“小閣”。經歷了五仕五隱的徘徊,陶淵明徹底拋棄了原先的濟世蒼生之夢,歸隱田園。他視自己為一只倦鳥,一尾魚,一棵樹,一棵獨立于天地之間、吐納萬象風云的奇樹。“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倘若人人都能像他那樣淡泊如云,世間又怎會有那么多紛爭?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霜有千斤重,任雪有萬丈厚,梅花素心暗香,本性難移。它不畏嚴寒,傲骨錚錚,同中華民族一樣有著不屈不撓、堅忍不拔的精神。王羲之墨池洗硯,孫敬懸梁刺股,岳飛精忠報國,鐘南山向險而行……中華民族正因為有著這樣一群人,才會生生不息,源遠流長。
花開花落,云聚云散。古樹蓊郁蒼翠,那樹上的花朵,生在你我心間,生在歷史長河的岸邊,即使在生命的冬日里,也讓人找到新的希望。
◆點評
考生精于構思,先從群芳譜中精心擷取出杏、荷、菊、梅四種點染了人文色彩的花,巧妙結合古代人物事跡和詩文佳句生發開來,末段以“古樹蓊郁蒼翠,那樹上的花朵,生在你我心間,生在歷史長河的岸邊,即使在生命的冬日里,也讓人找到新的希望”作結,使全篇呈現出一種先放后收的結構方式。從表達上看,作文句式靈活,鋪錦列繡,富于美感,顯示出考生扎實的語言功底。
【唐惠忠/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