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瀚章
(合肥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041)
市政基礎設施布局存在的問題歸結到城市規劃領域,主要在于:市政基礎設施規劃編制體系尚未形成一個層次規劃定位明確、內容清晰、緊密銜接、有機聯系的整體。
本規劃包括道路與交通設施和公用設施,其中市政專項規劃涉及10 項主要市政基礎設施和8 種主干管線。其中市政基礎設施包括供電、供水、供熱、燃氣、雨水、消防、污水、環衛、加油、加氣十項內容。
1) 同類整合,集約用地,同類型設施功能相似,對周邊環境影響相似,集中整合布局無防護距離要求,可以達到提高用地效率,集約利用土地,減少環境敏感點數量和安全隱患的目的。供電設施結合設置:220kV、110 kV 不同等級變電站;供氣設施結合設置:門站、分輸站、LNG 儲配站、高中壓調壓站、CNG 加氣母站。通信設施結合設置:電信、移動、聯通、有線電視等通信設施的局房與基站;加油加氣設置結合設置:油氣站;小型環衛設施結合設置:生活垃圾轉運站、公共廁所、環衛道班房、環衛車停車場;大型環衛設施結合設置:垃圾處理設施的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餐廚垃圾處理廠、糞便處理廠、建筑垃圾受納場;2) 打破壁壘、共建共享,同類型設施由于其權屬不同,設施的管理與經營主體不同,彼此之間各自為政,無法互通共享(如天然氣門站、高壓輸配管線,電信、移動、聯通鐵塔、網絡光纖等),存在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問題。通過設施同質化整合,可以實現網業分離、打破行業壁壘,共建共享的目的。
1) 資源循環、就近布局,不同類型設施,生產工藝相近,集中整合布局可以實現資源循環利用。如熱電廠為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焚燒發電廠提供電源,污水處理廠的干化污泥可作為焚燒發電廠和熱電廠的燃料,垃圾焚燒發電廠和熱電廠可以為污泥干化工程提供余熱蒸汽,污水處理廠生產的再生水可以作為垃圾焚燒發電廠和熱電廠的冷凝用水,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垃圾滲濾液和熱電廠的工業廢水可以直接排放至污水處理廠進行凈化處理。2) 減少污染,互不影響,不同類型設施,對環境要求相近,且互不影響,集中整合布局可以減少環境敏感點數量。如污水處理設施(污水處理廠、污水泵站)、雨水排澇設施(雨水排澇泵站)、環衛設施(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餐廚垃圾處理廠、糞便處理廠、生活垃圾轉運站) 等可結合設置。3) 滿足防護、即可整合,不同類型設施,相互影響不大,滿足防護距離,即可整合建設。4) 功能復合,立體利用,不同類型的小型設施,通過集中整合形成市政綜合樓,可以實現市政功能的復合集聚,加強對土地的多元利用,立體利用。5) 融于景觀、減少鄰避,不同類型的小型市政設施通過與停車場、公交場站整合,避免單獨占地。如社會公共充電樁群、公交充電站、公交充電樁群。不同類型的小型市政設施通過與綠地廣場結合,與城市景觀協調,遠離居住用地,減少鄰避效應。如變電站、區域能源站、雨污泵站等。
1) 因水源安全不能結合設置,水廠、給水泵站不能和垃圾轉運站、填埋場、處理廠等環衛設施結合設置;水廠、給水泵站不能和污水處理廠、污水泵站結合設置;水廠不能和熱電廠結合設置。2)因易燃易爆不能結合設置,天然氣門站、儲配站不能與其他大型市政基礎設施結合設置;燃氣調壓站、加油加氣站不能與變電站結合設置。3) 因電磁干擾不能結合設置,變電站不能與通信設施結合設置。4)因環境、衛生影響不能結合設置,消防站不能與污水泵站、變電站、環衛設施結合設置;通信機房不能與污水泵站、環衛設施結合設置;醫療廢棄物及工業危險品處理廠不能與其他市政基礎設施結合設置。
新增電力高壓廊道利用現狀電力高壓廊道,形成電力綜合廊道,新增天然氣高壓廊道利用現狀天然氣高壓廊道,形成天然氣綜合廊道新增原水通道,利用現狀河流、水渠,形成原水廊道
新增天然氣高壓廊道利用現狀電力高壓廊道,需要滿足防護距離,新增電力廊道、天然氣高壓廊道、原水廊道盡量沿現狀或規劃快速路、公路、高速公路、鐵路等交通廊道敷設,避免開辟新的廊道
本文基于蜀山區西部新城市政基礎設施綜合規劃,對所有涉及市政基礎設施方面的既有規劃進行分析、界定、整合,從區域協調發展的角度,在不同層面落實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布局與建設規模,避免重復建設和無序建設,既深化完善了專項規劃的內容,又可以指導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形成市政基礎設施“一張圖”,從而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高城市生活質量和城市運行效率。對城市市政基礎設施的綜合規劃布局進行的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