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瑩
(駐馬店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想要讓學生更好地學習、就業,就必須徹底地進行就業指導課程和教育教學的改革。就業指導課程是高職院校學生建立優良擇業觀的重要途徑。豐富的課程內容、多樣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活躍于課堂上,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和就業觀。但是目前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面臨著學生學習被動的不良局面,大部分學生對我國當前的經濟制度、政治制度以及社會發展規律等問題都不太關注,進入社會后感到很難適應,所以,就業指導課程非常關鍵。就業公平是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人人享有勞動的權利和義務,就業機會平等是一直強調的重大原則,只有改革創新,才能讓更多學生正確地看待就業問題,樹立正確的就業理念。
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跟其他課程不一樣,學生除了要掌握好理論知識,還必須在了解職業詳細內容和自身個人能力之后,去鍛煉求職能力與實踐能力。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同時,學習就業指導課程。除了提升就業技巧之外,專業、職業、求職崗位和企業用人素質等方面也要學習,做好萬分的準備,來培養自己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人才。
高職院校的就業指導課程并不單單是一門課程,而是以課堂教學結合課外教學作為準則,是一門課程的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服務性質和管理性質的工作。學生在課上能夠獲得更高的認知自我和職業崗位,掌握先進國家的就業政策,樹立先就業、再擇業的思想觀,對自己人生的道路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因為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光依靠課堂教學,是很難達到提升學生自我能力與就業能力目的的,必須要加強就業輔導和課外輔導,對部分學生展開獨立就業咨詢與輔導,為學生的就業問題提供有針對性以及可操作性的可靠建議,幫助學生解決就業過程中的疑惑與不解。
我國傳統教學模式的理論性強、實踐性差,高職院校大部分專業的就業指導課程內容都無較大差異,一般主要課程包括:就業形勢和就業制度、職業規劃、就業安全等,教學大多是使用PPT一類的灌輸式教育,缺乏實例,不能提供學生表達自己觀點和想法的機會,整個課程枯燥無味,教學資料不被重視,講課沒有激情,缺乏激發學生興趣點的內容,對學生真正找工作沒有太大的幫助,導致很多學生都不愿意上就業指導課。
政治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在新媒體環境的影響下,傳統思想政治課的吸引性和實效性跟就業指導課一樣,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達不到教育者預期的效果。想要增強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必須先要轉變教學教育觀念。思想政治課程的設置要適應時代特點、學院特色以及教學改革要求,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公共選修課補助渠道和專業課程3個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實現全面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1]。將高職學院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大綱要求的3門課增加到5門課,建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等5門課程,組成“五課一體”體系。開設國學、生命教育、傳統文化中的美術欣賞等公共選修課程,作為輔助渠道,在專業課中發揮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融合創新。
3.2.1 結合新媒體的方式和視角
目前,高職學生對脫離時代的老話、口號式的空話已經不感興趣,甚至開始反感。思想政治課要想掌握話語權,就必須利用各種新媒體的創新方式和視角,結合學生分享各新媒體所關注的國際國內熱點焦點問題,如十九大報告、兩會等,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討論以及擴展,讓政治教育內容更加符合現在學生的接受水準。
3.2.2 利用好網絡教學資源
將國家光輝事跡和榜樣人物的故事制作成學生喜歡的微視頻、微電影等,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社會正能量的感染,用榜樣規范個人言行,來增強政治思想教育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3.2.3 建立緊密的教學模式
為了讓思政課程真正活過來,要努力探索,積極創新。把過去的單一課程改變為擁有課堂教學、線上教育、主題班會、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的五位一體有機結合模式。抓住課堂教育主渠道,深入把握思想政治理論,及時傳達理論信息,課后還要完善社會熱點、新聞動態、黨內決策等重要的新媒體信息。要在網絡上定期更新視頻,實現課上課下的整合性學習。利用改革開放周年、馬克思誕辰周年等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來開展增強思想政治課吸引力的主題教育活動,全面打造思想政治全方位育人[2]。
3.2.4 創建網絡育人環境
在思想政治課教學手段上,要創造有互動且愉快的課堂氣氛,利用新媒體平臺創新現代教育教學手段,將抽象和枯燥的內容轉化成形象有趣、可視又可聽的內容,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了形成線上線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應使用云班課等云課程管理平臺進行簽到、考核以及互動和推動文字圖片的新教育方法。還應舉辦一些讓學生分組制作英雄人物故事視頻、撰寫政治宣講提綱、制作匯報課件等活動,來進一步增強思想政治教育。
3.2.5 加強師資培訓
為了創新教學教育,除了課程之外,師資的強化也是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以積極的態度來接受新媒體,同時,應該學習新技術,開發新的教學渠道。高職教師要跟上時代的步伐,熟練操作和應用各種新媒體技術。利用媒體平臺的宣傳報道,實現傳統思想與現代化新媒體的完美結合,以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2.6 搭建優秀課堂
根據國家思想政治課程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教學建議及各門課程的具體教學建議。努力把思想政治課設立成學生喜愛、終身受益且畢生難忘的課程。教師要集合各種政治課教學資源和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制作出微課、慕課等教學資料,在線開放資源共享,課程的建立也要積極。
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要與就業指導課程革新相互配合,達到互補的關系。與本科學生相比,高職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僅有3年,所以,對高職院校而言,應該在學生入學的第一年就進行就業指導教育,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思想與學習動態的前提條件,施行多種多樣的就業指導,進而建立全體化、全程化的高職院校學生就業指導課程體系。
高職院校應該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轉變教學方式,更新就業教學辦法,使其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就業指導課程中。在教學過程中,強化學生對就業內容的了解與認識。在就業指導課程中,應采取專題講座、案例教學、多媒體教學、情景式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經常邀請一些社會上成功的校友或者企業家到學校來專門演講,主要介紹其就業、創業的經歷,并說明自身的一些體會。不僅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還能加強自身對社會的認識,并掌握當前企業對畢業生要求,提高就業指導教育的說服力。此外,還可以將成功人士的訪談錄制作成課件,并在就業指導課上播放,幫助學生提升創業和就業的自信心以及動力,了解應聘的技巧。
高職院校跟其專業對口的企業或產業之間聯系應該更加緊密,不定期地聘請有關單位企業的專業管理人員到學校來開展講座,講解目前的用人條件、應聘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等。學生可以按照用人單位的需要對自身職業發展做好準備工作。
新媒體技術拓寬了人們的視野,使信息的傳播更加廣泛、快捷。不管是教學教育課程,還是就業指導課程,都應該跟隨時代的大流,加以創新。希望所有的高職學生都能在學校得到好的教育教學,找到適合自己、優秀且有極大上升空間的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