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來到中國加入平安集團,我在上海從事金融科技創新已經9年了。
對于金融科技的發展,我一直堅信三點:第一,未來五年,科技會給金融服務帶來根本性的變革;第二,AI布局會大大加快變革的速度并擴大變革的范圍;第三,中國特別是上??梢郧覒摮蔀榻鹑诳萍碱I域的全球領導者。過去幾年遇到的挑戰告訴我們,技術不會改變金融的本質。在某種程度上,將金融DNA與科技DNA相結合來管控風險,以此實現真正的突破來支持實體經濟顯得尤為重要。為此,不僅需要跨越高技術門檻,還需要在反復試錯中積累經驗。
我們都了解科技給金融帶來的好處:降低成本、增加透明度、擴大市場覆蓋面、提高便捷性、利用大數據評估風險。但是,哪些領域最迫切需要這些技術能力呢?我認為有以下三個:
第一個領域,是利用數據和低成本來支持普惠經濟,支持個體、小微和私營企業融資,因為他們是創造就業機會的主要力量。金融DNA與科技DNA的有效結合,可以幫助我們迅速填補傳統金融體系的空白,可以將資源快速分配到最需要的環節。現如今,上海陸家嘴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市場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陸金所”)已經幫助700多萬家小微企業和個體企業安全融資,他們中很大一部分位于中國的三四線城市。
第二個領域,是支持中國正在崛起的中產階層,幫助他們安全投資以支持實體經濟。中國的中產階層擁有中國40%—50%的個人財富,這是一個巨大的資源。但是,許多個人投資者缺乏有效的投資教育,許多是在“剛性兌付”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總體而言,許多個人投資者不清楚各類投資產品的風險,他們傾向集中性的投資策略而不是分散化投資。通過大數據,我們可以得到精準的客戶畫像,為客戶匹配相應的投資產品,這種方式的效率要遠遠超過傳統人工服務。如果中國的中產階層能夠以更合理的方式進行投資,那么整體經濟的發展會更加健康,消費能力將會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們的平臺服務全國4000萬投資者。
第三個領域,是AI、交互機器人和區塊鏈基建的發展。金融服務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確??蛻袅私馑麄兯徺I的產品以及所涉及的風險和義務。如今,縱觀全球,對產品和服務的解釋說明均由不同地區的人提供,專業水平各異,也幾乎極少對溝通情況留下記錄。這通常會導致標準不一,在最壞的情況下,不當銷售會導致高社會成本。隨著AI、交互機器人和區塊鏈的發展,所有客戶界面都可以被統一化和記錄,以更低成本確保高通用的標準。同時,又可以使優質服務和投資者教育惠及更多人群。我相信未來幾年,中國很可能是第一個在金融服務領域全面運用人工智能的國家。
2014年5月,我有幸向習近平主席介紹了個人對金融科技發展的看法,即監管需具有包容性,創新必須堅守底線。聽完我的發言,習近平主席鼓勵我繼續為推動中國金融創新作出貢獻。
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上海具備在21世紀領導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所需的能力。我堅信,這是我們當前不容錯過的機會。我對繼續在上海工作充滿期待,愿同上海一起進行創新,讓中國可以在金融科技領域領先世界。創造未來是我們充滿激情和責任感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