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甜妹
中城科澤工程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江蘇第一分公司 江蘇南京 210000
伴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經濟發展的速度也不斷提升,人們逐漸對自己生活的環境有了較強的保護意識,景觀環境藝術設計對于環境保護的理念,在不斷的深入。因此,在建筑景觀工程時,經常會運用景觀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并且使用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所以,人們深入的對景觀環境藝術設計理念進行了研究。但是目前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理念中著重于技術方面,而忽略了理論方面。基于此,現如今在進行對環境藝術理念探究時,應該注意到,景觀環境設計理念中的理論知識,并應當在進行建筑景觀工程時應用其中。本文主要講述了景觀環境藝術設計的內涵以及景觀環境藝術設計的理念變革和如何在景觀工程中將景觀環境藝術設計理念應用于其中[1]。
所謂景觀環境藝術設計,指的就是通過對生態環境的綜合分析研究,結合草原、建筑物等生態環境的各個要素,選擇合適的居住環境作為設計對象。從而根據去整體格局進行整體性的實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態環境藝術是由生態設計的理念和環境藝術的設計理念進行結合產生的,從中包含了韓很多內容。
所謂景觀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就是將對環境的總體布局通過運用藝術設計的思想以及藝術設計的方法進行合理設計。不僅涉及到對園林建造的規劃設計,對于其他方面的建造也會涉及到,它的運用范圍十分的廣泛。它的藝術性與建筑設計的藝術性、社會性等諸多方面的應用是分不開的。景觀環境藝術設計可以將自然的光源、天然的植物、家居飾品等各種因素運用到其中使建筑物變得更加的完美,并且這些因素可以使建筑物的整體風格發生改變,從而滿足人們的需求。這就是景觀環境藝術設計在當代穩穩占據設計行業一角之地的原因。
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是建筑景觀工程和景觀環境藝術設計理念的基本前提,其主要原因是在進行景觀環境設計是站在“以人為本” 的角度來思考。依據理論而言,所謂環境設計是指能夠將建筑物內外的環境進行藝術性的設計,但在進行設計時需要保持整體環境的實用性,也就是說在景觀工程建筑時,在將景觀環境藝術設計運用到其中的同時,還需要保持建筑物原本的功能,需要保證人們的居住以及使用和欣賞等實際的需求得到滿足。例如,南部的平坦屋頂很難排水,太陽能也很難在南部地區應用。這種生態的藝術設計被稱之為 “偽生態概念”。所謂生態學不知包含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含義,還包括對當地建筑物的藝術設計與具體的生態環境(例如氣候和地形)保持一致的事實。簡而言之,在進行設計時需要站在實用的角度思考,從而滿足景觀藝術設計的基本原則。
把環保的理念融入其中。并且生態環保理念在景觀環境藝術設計中占有最核心的位置。第一,在開展景觀建設的設計時,需要控制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程度,在進行建設時,需要確保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是最小程度的。第二,在景觀建設的設計角度而言,人為的建設不能保證對生態環境不產生一點損壞,因此為將這種損害自然環境的程度減到最小,在進行設計師需要側重于綜合性技術的應用,確保在進行景觀創設之后,生態環境能夠快速的恢復,從而促進自然環境的改善。與此同時,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要始終堅持最少干預自然環境的原則,使環境藝術設計對環境造成的損害最大程度的降低,并且可以運用各種方式促使生態環境能夠正常的循環和對環境資源進行充分的利用,進而使建設的景觀能夠有原有的自然面貌[2]。
從綠色經濟的角度來看,節能減排是生態概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的附加內容。這就需要景觀環境藝術設計來加強綠色技術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點內容:首先,依據自然環境的因素,利用使通風,照明和借來的景觀等建筑物具有環境意識的趨勢,以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其次,依據自然環境的因素,將技術的方式充分的利用,將自然的資源轉化為可使用的資源。例如,最常見的太陽能以及風能的應用;最后,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前提下,將環保的材料運用到建筑的建設中,例如,玻璃運用雙層真空的,可以達到隔熱降噪的效果,運用天然的材料對建筑物進行裝飾,減少建筑材料的耗費。總之,需要通過將技術水平提高從而降低資源的消耗以及降低環境的污染。除此之外,在進行景觀環境的藝術設計時,必須要考慮到建設完成后對廢料的處理。所以,在選擇景觀建設時選擇的材料需要我們重視起來,盡可能的選擇能夠降解和無害的包裝和材料,還需要對廢料進行分類處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總而言之,依據現今的狀況,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的發展趨勢,未來的景觀環境藝術設計將會逐漸加強對生態概念的運用。運用的主要方向是人們對環境藝術設計使用功能的滿意程度,其重點及時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以及節約能源。目前而言,環境藝術設計逐漸向綠色環保的方向發展,除此之外。成本也需要考慮到環境藝術設計的建設中。而目前景觀環境藝術設計面對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怎樣講保護生態環境與節約成本結合在一起融入到其中。而慶幸的是,伴隨著保護環境的理念逐漸普及,許多的供應商在生產材料時也越來越注重環保的規格,推進了景觀環境藝術設計的綠色發展,同時也標志著生態的概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未來應用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