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
(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 重慶 40003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是以胸悶、咳嗽、氣促、胸痛、咳痰等為主要癥狀的老年肺疾病,其疾病特征是持續氣流受限,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極大。慢阻肺發病率隨著空氣污染加重和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高,一旦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進一步進展為呼吸衰竭及肺心病,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1]。關于慢阻肺的治療主要以改善肺通氣,消除呼吸癥狀,緩解肺部炎癥為主,下文將重點針對藥物治療的慢阻肺患者展開研究,探討分析布地奈德與異丙托溴銨的臨床用藥價值及安全性。
調取資料于2018 年5 月—2020 年1 月,從我院收治的慢阻肺患者中抽選出74 例作為主要觀察對象,依據入院時間選后順序進行分組,對照組(37 例)中男患20 例,女17 例,年齡48~77 歲,平均(63.55±4.77)歲,發病時長3 個月~7 年,平均(3.62±0.21)年;觀察組(37 例)中男患21 例,女16 例,年齡50~78歲,平均(64.86±4.85)歲,發病時長4個月~7年,平均(3.71±0.23)年。兩組病例資料中的數據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有研究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經胸部X 線和肺部CT 檢查確診;未曾服用相關藥物治療;經醫院醫學委員會批準,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惡性腫瘤;心、肝、腎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史;智力障礙以及藥物過敏體質者等。
對照組接受吸入用異丙托溴銨溶液治療,利用霧化吸入裝置,每次2ml,每天3 ~4 次。觀察組在此治療基礎上聯合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治療,采用霧化器給藥治療,一日1 ~2mg,每天3 次使用,結合實際病情調整使用[2-3]。兩組均持續治療1 周。
療效評價對比:顯效:治療3d 后臨床氣促、咳嗽及咳痰等癥狀完全消失,聽診肺部啰音明顯減弱;有效:治療3 ~5d 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明顯好轉跡象,聽診肺啰音進一步減少;無效:用藥7d 后的癥狀改善不明顯,呼吸困難。分別在治療前后測量比較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如1s 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預計值(EFV1%)、用力肺活量(FVC)。
用統計軟件SPSS23.0 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的檢驗用χ2,描述形式為(n,%),計量資料用t檢驗,描述形式為(±s),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取得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統計結果有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
治療前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差異小,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治療后的肺功能指標改善結果明顯比對照組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對比(±s)
組別 例數 EFV1% FVC(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7 42.21±4.47 55.84±5.72 1.21±0.23 1.49±0.36對照組 37 42.33±4.56 48.73±5.11 1.18±0.25 1.26±0.28 t - 0.1143 5.6386 0.5372 3.0676 P - 0.9093 0.0000 0.5928 0.0030
慢阻肺主要是由感染引起的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臨床患病對象主要為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呼吸肌功能逐漸下降,肺部通氣功能慢慢變弱,身體抵抗能力也會隨之降低,進而容易發生感染,不僅對自身支氣管和肺部造成損害,甚至給家庭帶來巨大負擔,故如何安全、有效的治療慢阻肺成為近年來的研究重點。
藥物治療慢阻肺的目的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炎癥反應,改善肺通氣功能,異丙托溴銨屬于支氣管擴張藥物,此藥能抑制迷走神經誘發的支氣管收縮,通過減少環磷酸鳥苷來解除支氣管痙攣,增強支氣管黏膜纖毛的運動,有利于痰液迅速排出,吸入藥效持久,可在用藥15min 后發揮氣道肺部改善的效果[4]。布地奈德屬于糖皮質激素藥,具有抗炎、止咳、修復氣道等作用,通過霧化吸入能直接作用于病灶上,有效降低炎性介質釋放量。兩組藥物聯合治療的抗炎、解痙攣、疏通肺通氣等作用顯著,能協同發揮改善肺功能的效果[5]。觀察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效果及藥物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統計意義顯著。
綜合上述,異丙托溴銨聯用布地奈德治療慢阻肺的藥學動力價值突出,對恢復在肺功能,改善呼吸通氣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