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姝美
(常州市溧陽市中醫醫院病理科 江蘇 常州 213300)
近年來全球惡性腫瘤發病率以每年4%的速度快速增長,常見腫瘤類型包括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1]。隨著國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和生活節奏的加快,國內腫瘤病死率較高,嚴重威脅國民的身體健康[2]。臨床中早期檢出、及時治療是改善腫瘤患者預后的關鍵[3]。常規X 線、CT 等影像學檢查手段盡管能夠為醫師判斷腫瘤病例提供參考依據,但容易出現漏診、誤診情況。為了探討更加高效、準確的檢查方法,本文現就微波-標記葡聚糖聚合法(LDP)免疫組化技術在腫瘤病理快速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進行了探索。
選取醫院2017 年7 月—2019 年7 月收治的腫瘤患者84 例?;颊吣?5 例,女39 例;年齡37 ~75 歲,平均(46.49±1.37)歲。患者均獲知情權。使用材料包括德國Zeiss Libra 120透射電鏡;廣州萬孚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單(多)克隆抗體;DAKO 公司提供的第二抗體EnVision;上海佑科XSP-1CA 顯微鏡;浙江臨安電子器材廠提供的YWY78IA 型醫用微波爐。
全部患者均行微波-LDP 免疫組化技術檢驗:①冰凍切片,經PBS 洗30s×2 次;②視一抗狀態對于消化處理切片,應置入濕盒內使用胰蛋白酶,經微波爐低檔作用60s;對于需進行抗原修復的切片使用微波高檔煮沸后,再調整為低檔,作用10min,均使用蒸餾水洗、PBS 洗30s×2 次;③在3%雙氧水濕盒中微波低檔作用60s,消除其中的內源性過氧化物酶,再PBS 洗30s×2次;④滴入一抗,置入濕盒中,微波低檔60s,PBS 洗30s×2 次;⑤滴入二抗,置入濕盒中微波低檔60s,PBS 洗30s×2 次;⑥常規顯色、水洗,使用HE 染色,脫水、封片。免疫組化陽性標準:根據染色強度(光鏡分析結果)和陽性細胞數目(切片中顯色腫瘤細胞在全部腫瘤細胞中的占比評分)結果判定陽性:①陽性細胞數目:>75%記3 分,30 ~75%記2 分,30%以下記1 分;②染色強度:細胞無色記0 分,淺黃色記1 分,棕黃色記2 分,棕褐色記3 分,積分=①×②,按照積分高低評價:陰性(-)(積分0 分);弱陽性(+)(積分1 ~2 分);中度陽性(++)(積分3 ~4 分),強陽性(+++)(積分>4 分),陰性包括(-)、(+),陽性包括(++)、(+++)[5]。
以病理電鏡觀察、組織學觀察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微波-LDP 免疫組化技術診斷腫瘤患者的結果,評價該種檢驗技術診斷惡性腫瘤患者的效能。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3.0 處理數據,以χ2檢驗計數資料(%,n),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由金標準可知,84 例腫瘤患者中良性31 例,惡性53 例,以此為參照,采用微波-LDP 免疫組化技術診斷惡性腫瘤的結果詳見表1。

表1 微波-LDP 免疫組化技術診斷腫瘤的結果與金標準對比(n)
由2.1 的結果可知,微波-LDP 免疫組化技術診斷惡性腫瘤的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漏診率和誤診率,詳見表2,其中診斷準確度與金標準比較(χ2=2.304,P=0.128)無顯著差異。

表2 微波-LDP 免疫組化技術診斷惡性腫瘤的效能評價
病理技術作為診斷腫瘤的有效手段,在基層醫院得到了廣泛應用。但一般免疫組化技術存在耗時長、步驟多、靈敏度低等缺陷,影響了診斷結果的可靠性[4]。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波-LDP 免疫組化技術成為了臨床常用的病理檢查手段[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微波-LDP 免疫組化技術診斷惡性腫瘤漏診率(5.66%)、誤診率(3.23%)較低,特異度(96.77%)、靈敏度(94.34%)和準確度(95.24%)較高,說明該種檢驗方法在腫瘤病理診斷中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可為醫師鑒別惡性腫瘤患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分析后可知,一般免免疫組化技術操作環節繁瑣,無法及時獲取檢測結果。而微波-LDP 免疫組化技術中的二抗可將特異性抗體與辣根過氧化物酶在葡聚糖聚合物上相結合,且葡聚糖分子較大,各骨架能夠與100 個酶分子、20 個抗體分子進行結合,提高顯色效果,改善漏診情況,有效提高了腫瘤病理檢驗的靈敏度。且在實際操作中無需阻斷其中的內源性生物素,省略了血清封閉環節,從而縮短了切片染色時間,提升了檢驗效率。同時將微波技術應用于LDP 免疫組化檢驗中,能夠在高頻電磁場中提高抗原抗體的作用面積,加快反應速度,促進快速孵育,將反應時間由原本的75min 壓縮至20min 以內,并能夠減少非特異性染色反應,改善了誤診情況,實現了快速、準確診斷的檢驗效果。
綜上所述,采用微波-LDP 免疫組化技術診斷腫瘤能夠為醫師判斷良惡性病例提供有力參照,準確檢出惡性腫瘤患者,診斷效能較高,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