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衛 陳榮
(喀什地區第一人民醫院 新疆 喀什 844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有氣流阻塞特征的一種慢性支氣管炎或是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若是進一步的繼續變化則會變成肺心病和呼吸衰竭中的多見的慢性疾病[1]。若是患者有呼吸衰竭癥狀,其發生營養不良的概率較高,若是患者營養不充足,則其身體中的各器管免疫功能以及各項功能效應都會有所降低,且呼吸衰竭患者在臨床上表現的耐受性方面也比較的差且低于其他患者[2]。本研究選擇我院接受治療的2 型呼吸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0 例為對象,分析靜脈營養支持治療方式對其的效果。報道如下。
從我院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期間,接受治療的2型呼吸衰竭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00 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 例,男性患者130 例,女性患者70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對比,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①經醫院診斷所有患者都是2 型呼吸衰竭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②所有的患者參加本次實驗都是出于自愿,愿意積極合作,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嘔吐、消化道有出血現象;②合并認知障礙或對無法積極配合;③嚴重的肝腎功能障礙及電解質紊亂;④嚴重的心功能失代償的患者。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方式展開治療,護理人員應在治療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若發生不良反應應及時的告知醫師,防止意外發生,保證患者生命安全。觀察組患者則是在一般治療的基礎上輔以其靜脈營養方面的支持。為患者提供氨基酸、脂肪乳還有白蛋白等靜脈營養制劑方面的支持,同時讓患者采用低碳水化合物等飲食進行治療。有些患者如有對靜脈營養制劑不耐受的表現,可相應采取減少患者靜脈營養制劑的量來進行。
(1)臨床效果:顯效:臨床癥狀有顯著改善;好轉: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沒有改善;(2)記錄兩組患者在治療開始之前與結束后FEV1%與MVC,做比較分析。
使用SPSS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實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率(n,%)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9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0%,差異顯著(P<0.05),如表1。

表1 臨床治療效果分析[n(%)]
兩組患者關于治療開始前FEV1%和MVC 數據(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其治療后數據(P<0.05)有統計學意義,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變化(±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肺功能變化(±s)
時間 分組 例數 肺功能指標FEV MVC治療開始前 觀察組 100 1.60±0.46 2.49±0.70對照組 100 1.52±0.52 2.42±0.73 t 1.152 0.692 P 0.251 0.490治療結束后 觀察組 100 1.98±0.56 1.68±0.53對照組 100 1.68±0.53 2.45±0.59 t 3.891 9.709 P 0.000 0.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有害顆粒還有有害氣體的不正常炎癥反應有一定的關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臨床方面病死概率和致殘幾率都比較高[3]。2 型呼吸衰竭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最容易患的并發癥為營養不充足,因為其身體中對能量的要求和患者的飲食攝入量不一致,無法滿足患者身體用于日常生活的能量[4],就會使患者發生肌肉萎縮、體內蛋白質減少等現象[5]。本研究通過對2 型呼吸衰竭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采用營養支持方式,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會明顯的高過對照組,其在治療后肺功能指標也會優于對照組,可以有效的緩解患者胸悶、吞咽困難等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對2 型呼吸衰竭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采用靜脈營養制劑支持方式展開治療,對臨床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有益于患者病情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