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綿陽市中心醫院康復科 四川 綿陽 621000)
康復治療是糾正腦卒中偏癱的重要方法[1-2]。綜合性康復治療是一種由多種康復技術構成的完善治療方案。為確定該方法的臨床價值,本研究主要針對105 例患者進行分析。
選擇我院神經內科于2018 年9 月—2019 年10 月收治的105 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常規組(51 例)和綜合組(54 例)。常規組男/女=27:24;年齡(56.2±12.4)歲。綜合組男/女=28:26;年齡(56.0±12.2)歲。兩組年齡、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常規組接受常規康復治療。綜合組實施綜合性康復治療:(1)局部按摩治療。指導偏癱患者家屬掌握正確的按摩方法:搓熱雙手掌心后,以適宜力度按揉患者患側肢體,改善患肢血液循環。局部按摩治療的頻率為:每日1 次,每次15 ~30min;(2)心理康復治療。將偏癱患者的心理狀態納入康復管理重點,參照患者的情緒狀態,選用呼吸放松療法、想象放松鍛煉等方法,改善偏癱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確保其能夠維持良好的依從性水平;(3)運動想象療法。由康復醫師向患者講解運動想象療法的原理,并為患者展示行走時的動作變化,加強患者對行走時肢體動作的記憶。囑患者于鏡子前,回憶行走時的動作變化流程,想象運動功能恢復后的正常活動場景,并按照行走動作流程進行行走鍛煉。每日1 次,每次0.5h。兩組均持續治療8 周。
觀察患者治療前、后的活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變化;統計患者對自理能力恢復狀況的滿意度。
治療8 周后,常規組活動功能評分低于綜合組(P<0.05),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高于綜合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活動功能與神經功能治療前后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活動功能與神經功能治療前后比較(±s)
組別 例數 活動功能 神經功能缺損治療前 8 周后 治療前 8 周后綜合組 54 82.92±5.17 90.36±5.11 12.65±3.22 5.60±2.18常規組 51 82.95±5.16 87.05±5.24 12.61±3.19 9.11±2.74 t - 0.14 3.25 0.15 3.96 P - >0.05 <0.05 >0.05 <0.05
常規組滿意度82.35%,低于綜合組98.15%(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自理能力恢復的滿意度比較[n(%)]
腦卒中偏癱治療的困難體現為:(1)患者多伴較為嚴重的神經功能損傷[3]。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通常較為嚴重,這一現象為其康復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2)依從性較差??祻椭委煱l揮促康復作用的前提為:偏癱患者能夠積極配合康復鍛煉、治療措施。但由于康復治療耗時較長,而偏癱患者多伴錯誤認知、負性情緒等問題,其在康復治療中表現出的依從性水平相對較低。
綜合性康復治療具有典型的完善性、系統性特征,其主張同時運用多種方法,促進患者的康復[4]。在偏癱患者的治療中,該方法可借助心理康復治療、運動想象療法等多種措施,改善患肢活動功能,幫助偏癱患者于較短時間內恢復良好的自理能力。
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的治療中,綜合性康復治療方法的應用優勢在于[5]:(1)糾正活動功能障礙。偏癱帶來的肢體活動受限,是導致腦卒中患者出現社交功能減退、焦慮抑郁等一系列問題的主要原因。在綜合性康復治療方案下,偏癱患者可通過心理康復治療,形成良好的心理穩態,并維持較高的依從性水平,為局部按摩治療、運動想象療法等促康復作用的發揮奠定良好基礎。本研究提示:經過8周的康復治療后,綜合組活動功能(90.36±5.11)分,高于常規組(P<0.05);(2)修復受損神經功能。推行綜合性康復治療后,該方案中多種康復療法對偏癱患者受損神經功能的刺激作用可形成協同機制,增強受損神經功能的修復效果。本研究證實:8周治療結束時,綜合組神經功能缺損(5.60±2.18)分,低于常規組(P<0.05);(3)提高患者滿意度。綜合性康復治療模式下,隨著神經功能、由腦功能區支配運動功能的持續恢復,偏癱患者的自理能力可逐漸恢復至接近發病前狀態,該方法在恢復速度、恢復效果等方面的優勢,均與偏癱患者的要求高度相符。
綜上所述,宜于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的治療中,引入綜合性康復治療,以改善患者的活動功能,并為其生活質量的提高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