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威海市中心醫院藥劑科 山東 威海 264400)
糖尿病是一種進行性疾病,是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引發疾病,分為I 型糖尿病、II 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發病后可引發全身代謝性問題,表現為血糖水平升高[1]。臨床在治療糖尿病時常使用降糖藥效果不好時會選用胰島素治療,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將以60 例患者為對象,探究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治療糖尿病患者的應用效果。
選取我院2018 年7 月—2019 年6 月60 例糖尿病患者為對象,其中30 例患者采用賴脯胰島素治療為參照組,30 例患者采用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治療為研究組。參照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為16 例與14 例;最小年齡為45 歲,最大年齡為78 歲,平均年齡為(61.85±5.48)歲;病程為2 ~9 年,平均病程(5.65±1.37)年。研究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別為17 例與13 例;最小年齡為47 歲,最大年齡為79 歲,平均年齡為(61.48±5.38)歲;病程為2 ~10 年,平均病程(5.76±1.43)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給予糖尿病知識教育、飲食控制和運動指導等,根據病情給予降壓和(或)降脂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胰島素強化治療,分別在早、中、晚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島素,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島素,根據血糖水平調整劑量。對照組患者給予口服降糖藥物治療,選用雙胍類、磺脲類降糖藥物,根據血糖水平適當調整服藥劑量。2 組均連續治療1 個月。
給予參照組賴脯胰島素治療:皮下注射賴脯胰島素,0.5U/kg,2 次/d,即早晚各1 次。治療8 周。
給予研究組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治療: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8U/kg,1 次/d,在睡前使用;口服瑞格列奈,0.5mg/次,每天3 次,均在餐前15min 治療。治療8 周。
對比兩組患者血糖情況、血糖改善有效率,用統計學進行分析。使用血糖儀檢測患者的血糖。隨后評估患者血糖改善情況:若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均恢復正常水平,或比治療前降低80%~100%,即為顯效;若空腹血糖、餐后2h 血糖比治療前降低50%~80%,即為有效;不滿足以上情況為無效。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餐前血糖是(6.01±0.27)mmol/L,餐后2h 血糖是(8.05±0.83)mmol/L;參照組患者治療后餐前血糖是(6.89±0.32)mmol/L,餐后2h 血糖是(9.82±0.76)mmol/L(P<0.05)。如表1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血糖變化情況比較(±s,mmol/L)

表1 兩組患者血糖變化情況比較(±s,mmol/L)
組別 例數 餐前血糖 餐后2h 血糖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30 9.64±1.31 6.01±0.27 14.54±2.27 8.05±0.83參照組 30 9.45±1.28 6.89±0.32 14.34±2.18 9.82±0.76 t - 0.6534 4.6837 0.7947 4.7837 P - 0.5172 0.0000 0.4583 0.0000
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改善總有效率是96.67%,參照組是80.00%,統計學意義存在(P<0.05),。表2 所示。

表2 兩組患者血糖改善有效率比較[n(%)]
當前,臨床在治療糖尿病時以控制血糖為治療方法,有關研究指出,若患者使用降糖藥物口服治療不能有效控制血糖,可實施胰島素治療。甘精胰島素屬于基礎胰島素類藥物,具長效作用,若pH 環境為4.0 時,表現為溶液形態,在機體中皮下注射以后,由于皮下pH 是7.4,進而轉變為胰島素為沉淀,可促使胰島素單體有效釋放,達到降低血糖水平的目的[2]。瑞格列奈屬于格列奈類藥物,可結合胰島β細胞膜受體,關閉β細胞膜ATP 中K+通道,打開Ca+通道,促使內流量增加,達到胰島素分泌效果,有效改善胰島素分泌情況,促進疾病的治療。有學者選取2 型糖尿病患者進行研究,實施甘精胰島素與瑞格列奈聯合治療,其血糖水平均得到有效控制,且未出現低血糖患者,由此可見,甘精胰島素與瑞格列奈在2 型糖尿病患者的聯合治療中有顯著應用效果[3-5]。本次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療后的餐前血糖、餐后2h 血糖均優于參照組(P<0.05)。研究組患者的血糖改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與上述研究結果保持一致。
綜上所述:2 型糖尿病患者應用甘精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治療,有效控制血糖,應用效果顯著,可在臨床推廣。